|
通史 》 中國人史綱 》
五 晉帝國局促一隅
柏楊 Bai Yang
當三一七年,長安陷落,晉帝國皇帝司馬鄴被俘時,鎮守建康(江蘇南京)的親王司馬睿,他是司馬鄴的堂叔,宣佈繼位。在地圖上看,晉帝國仍擁有淮河以南廣大的南中國地區。但那時候長江以南還沒有充分開發,廣州(廣東及廣西)、交州(越南北部)一帶,遍地毒蛇猛獸,行人稀少。版圖固然很大,資源和兵源卻十分貧乏。司馬睿雖然口頭上吶喊要北伐復國,但他內心並不願意救出那個可憐的侄皇帝,而把自己從寶座上擠下來,所以他滿足他的小朝廷局面。曾有一位將領祖逛,集結流亡的鄉民,組成一支反攻部隊,要求政府發給武器糧秣。司馬睿不能、也不敢公開地拒絶祖逖反攻,但他卻恐懼祖逖反攻成功,因之衹發給他一些朽敗的武器,糧秣則完全沒有。但祖逖仍然出發,在橫渡長江時,他敲着槳揖說:“我如果不能恢復中原,便像長江二樣,永不再返。”他經過大小數十戰,好不容易在與後趙帝國鄰界地方建立一個據點,司馬睿卻派了一位親信大臣當他的上司管轄他,祖逖憂鬱而死。
當權人物如果自私無能,一定激起內變。司馬睿又猜忌鎮守武昌(湖北鄂州)的大將王敦,引用另一批親信大臣跟他抗衡。王敦比祖逖的反應強烈十倍,因為他握有當時晉帝國最大的兵力。於是,他起兵東下,宣稱要肅清君主身旁的姦臣。三二二年,攻陷建康,把司馬睿所有的親信大臣殺了個淨光,但仍維持司馬睿的帝位。就在當年,司馬睿一病而死,兒子司馬紹繼位。三二四年,司馬紹下詔討伐王敦,王敦再起兵東下,這一次他决心取消司馬傢的統治。但他沒有上一次那麽好的運氣,在圍攻建康(江蘇南京)時,他病卒軍營,軍隊潰散。
司馬紹衹當了三年皇帝,於三二五年逝世,他的五歲兒子司馬衍繼位,由二十餘歲的年輕母親庾太後抱着孩子聽政,庾太後的兄長庾亮當宰相。庾亮跟鎮守歷陽(安徽和縣)的大將蘇峻不睦,他下令徵調蘇峻當農林部長(大司農),在動亂的時代裏,沒有一個將領肯心甘情願地放棄軍權,蘇峻不能例外。他上報告說,寧願調到北方邊界青州(山東北部)與敵人作戰。庾亮硬是不準,蘇峻遂起兵叛變。三二八年,蘇峻攻陷建康,庾亮逃走,他的妹妹庾太後自殺。不過蘇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役中,坐騎忽然跌倒,被勤王軍射死,內戰纔告一段落。
晉帝國除了不斷地打內戰,還面臨着另一個形勢,即北方大批流亡客跟江南土著人士之間,發生嚴重的衝突。這些流亡客大多數由一個傢族集團或一個鄉裏集團組成,他們並不以逃難者自居,反而以徵服者自居。到達一個地方,立即着手開懇荒地,或藉着政治力量,嚮土著的耕地侵蝕,更壟斷山川湖泊,成為當地的新主人。我們舉一個不著名的小地主孔靈符為例說明。孔靈符身無一文的逃到江南,但不久就在永興(浙江蕭山)擁有一個周圍十六公裏的龐大莊園,包括二百六十畝農田,兩個山嶺和九所菜園。孔靈符不過是一個官員的弟弟而已,本身還不是官員。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斷其他幹萬個孔靈符和千萬個比孔靈符更有勢力的人,所加到土著身上的迫害。
南遷的晉政府實質上是一個流亡政府,由一些在北方幸而沒有被殺,又幸而逃到江南的士大夫組成,統治一個他們不很瞭解的世界。稍久之後,流亡政府漸變為殖民政府,上著人士在政府中沒有多少地位,且受到輕視。上著人士也用輕視來回報,稱呼流亡客人為“傖人”,意思是沒有教養的俗漢。主客互相仇恨的結果,弓愧不斷的摩擦,甚至流血。最早發生於三一五、三一六兩年的民變,殺死吳興(浙江湖州)郡長(太守),就是土著人士的武裝反抗。
至此,晉帝國不能反攻復國的原因,至為明顯。一個沒有民衆基礎,而又不停內鬥的流亡政府,像用火柴搭起來的亭臺樓閣,能維持現狀,已是老天爺保佑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 | 第一章歷史舞臺 | 一 空中·馬上 | 二 河流·湖泊 | 三 山 | 四 沙漠·萬裏長城 | 五 城市 | 六 地理區域 | 七 演員 | 第二章神話時代 | 一 開天闢地 | 二 五氏 | 三 東西方世界 | 第三章 傳說時代 | 一 黃帝王朝 | 二 姬軒轅 |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 四 東西方世界 |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 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 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 | 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