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夕陽無限好(8)      梅毅 Mei Yi

  衆人皆叫:“我欲奉守天子法度,獻六州版籍歸於聖上;此外,勿驚犯副大使(田懷諫),可以嗎?”
  衆人惟諾。
  於是,田興率數千全副武裝的兵將,衝入府堂,殺掉蔣士則及其同黨十餘人,並把小孩子田懷諫遷移他處,保護起來。然後,他連夜上表,嚮唐憲宗表示歸順。
  憲宗得報,大喜過望。他召來諸位宰相,對李絳說:“愛卿你真料事如神1
  商量對策時,李吉甫認為應該先派中使宣慰,“以觀其變”,即派個宦官走走形勢,探聽一下魏博軍將的意圖,然後再派依據形勢下詔命委任節度使。
  李絳堅持不可。“今田興恭順,主動奉上田地兵衆,坐待詔命,應該乘此機會推心撫納,結以大恩。如果待中使返回朝廷,持呈魏博將士表奏來請節鋮,聖上您再下詔批準,則是恩出於下而非是陛下施恩於上,其感恩戴德之心肯定會減弱。機會一失,悔之無及1
  憲宗拿不定主意,還是聽李吉甫等人的意見,先派中使去“宣慰”,“侯其還而議之”。
  李絳力爭:“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舉。願聖上明早即降恩詔拜田興為節度使”。
  憲宗惜官,想先拜田興為留後(代理節度使)李絳復爭:“田興如此敬畏朝廷,倘若不予以非常之恩,不足以使他頂戴皇上恩德1
  憲宗終於應允。詔下,以田興為魏博節度使。“(田)興感恩流涕,士衆無不鼓舞。”
  魏博來歸,意義重大非凡。正如李絳所言:“魏博五十餘年(從田承嗣至田懷諫,共四十九年),現舉六州來歸,刳河朔之腹心,傾叛亂之巢穴,應重賞以慰衆心,使其誇慕四鄰,請發內庫錢一百五十萬緡以賜之。”
  憲宗左右宦官們小傢小氣,恐怕日後藩鎮歸順,有樣學樣,會耗費更多。
  李絳語重心長:“田興不貪專製一方之利,不顧四鄰藩鎮之怨,歸命聖朝,陛下奈何惜小費而誤大計!假使國傢發十五萬兵收復魏博六州,一年攻打下來,所費豈止一百五十萬緡1
  一席話,憲宗頓開茅塞。於是,唐廷派知製話裴度親至魏博宣慰,帶去一百五十萬緡賜與將士,並免六州百姓一年賦稅。“軍士受賜,歡聲如雷”。
  田興受賜,改名田弘正。此人本質忠厚君子,裴度與其暢言中外古今、君臣之義,田節度使“終夕不倦,待(裴)度禮極厚,請(度)遍至所部州縣,宣佈朝命。”
  李師道、王承宗、吳少陽等人眼看魏博鎮歸順,又急、又妒、又眼熱,但也沒有辦法。
  狼窩出忠良。田弘正雖生長於魏博邊朔之地,赳赳武夫,但“樂聞前代忠孝立功之事”,並在自己的府第內興建藏書樓,聚書萬卷有餘。治事之餘,他與僚佐論古談金,以古代忠臣良將為楷模。越讀書,越達禮。田弘正毀撤田承嗣以來修建的僭越禮製的宏大館捨,修身正本。如此“模範”藩鎮,節度使真正歸心朝廷,可以說是憲宗元和中期最大的收穫。
  平滅彰義立奇功——李愬雪夜入蔡州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七月,彰義(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其長子吳元濟陰狠剛戾,秘不發喪,衹上報其父患重病,自領軍務。朝廷為探虛實,派禦醫為吳少陽診治,皆為吳元濟擋駕。吳氏父子都不是好人。吳少誠當初認吳少陽為“堂弟”,不料最終讓這位老弟滅了族,篡了權。吳少陽死了四十天,吳元濟這個逆子為了自己能主軍淮西,任由老父屍體惡臭在堂,並殺掉勸他入朝的下屬蘇兆、楊元卿等人。
  吳元濟行事的主心骨是董重質,此人是吳少誠女婿,勇悍有謀,很有戰略眼光。他勸說吳元濟東約李師道襲據潤州,遣奇兵進守襄陽以搖東南,並自請精兵五百準備東襲洛陽,如此,“則天下騷動,可以橫行”。吳元濟沉吟。此人長相奇異,“山首燕頷,鼻長六寸”。智識卻是平平,未能用董重質之計。
  暗中準備一個多月,朝廷恩命又不見下,吳元濟惱怒,“悉兵四出,焚舞陽及葉,掠襄城、陽翟……剽掠千餘裏,關東大恐。”如此明目張膽反叛,憲宗君臣忍無可忍。於是,詔令陳州刺史李光顔為忠武軍節度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為申興蔡等州招撫使,削奪吳元濟原有官爵,並命宣武、大寧、淮南等道兵馬合勢,山南東道及魏博、荊南、江西、劍南東川兵馬會師,同期進討吳元濟。
  吳元濟治下,僅有蔡州(今河南汝南)、申州(河南信陽)、光州(河南潢川),周遭皆是唐廷州縣。即便如此,也敢狼狠抗上,可見藩鎮頭子們的驕橫,由來已久。
  憲宗元和十年三月,嚴綬一路兵出遇敗,退保唐州(今河南泌陽);壽州團練令狐通也被淮西賊兵打敗,不得已縮於城內固守。而外間防禦工事內的兵士,悉為賊兵屠戮。
  蕃鎮互為聲援,在德宗時代已經開始。見官軍攻淮西,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和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不時上表,要求朝廷赦免其罪。憲宗不許。王承宗衹是空嚷嚷,李師道卻來真格的。他派人燒掉唐廷用以屯積江淮糧賦的河陰院巨倉,共燒毀積錢三十多萬緡,帛三十多萬匹,𠔌物三萬餘斛,幾乎把唐廷的後勤儲備端個底掉。這一招真管事,無錢無糧如何打仗,群臣紛紛“進諫”唐憲宗罷兵,衹有宰相武元衡以及中丞裴度堅執不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時來天地皆同力(1)
時來天地皆同力(2)時來天地皆同力(3)
時來天地皆同力(4)時來天地皆同力(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