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朱元璋   》 第三十三章(2)      張笑天 Zhang Xiaotian

  老太太說那就等到明天天亮,再不來她衹好交到縣衙門去了。
  朱元璋小聲說:“老人傢這麽死心眼,索性拿回傢去就是了。”
  老太太不認識似的看了朱元璋一眼,用斥責的口吻說:“你這人心腸不好,不是自己的東西,怎麽能貪占呢?”
  “又沒有人知道。”朱元璋說,“你若擔心我出首,咱們倆平分。撿的東西又不是偷的,不犯法呀。”
  老太太說:“那人總得講良心埃”
  朱元璋說:“說不定這是不義之財。不義之財,取之無罪呀。”
  老太太說:“義與不義,那是他個人的事;天地良心,誰犯法,有官府處置他。無憑無據,我怎麽會知道人傢的金子來路正不正?”
  朱元璋直起腰來,十分感慨,他故意說:“寧國百姓夠可憐的了,叫那個剝人皮的縣太爺嚇成這樣子。”
  老太太不幹了,霍地站起來:“客官這可不公平了,鬍青天上任以來,寧國連小偷、盜賊都絶跡了,壞人害怕他,好人怕他幹什麽?”
  朱元璋說了聲“對不起”,他看到劉基已躲到一傢當鋪柱子後頭張望,就舉手打了個手勢。
  劉基裝作慌慌張張四處亂看,一路小跑過來。老太太咧開沒牙的嘴笑了,她對朱元璋小聲說:“失主來了,看着像他,慌裏慌張的。”
  劉基走到老太太跟前,問:“老人傢,看到我的錢袋了嗎?黑絨布縫的。”
  老太太問他裏面裝的是什麽?她把錢袋背到身後。
  劉基說共有五個金元寶,上面有至正十九年字樣,共五十兩。
  老太太看了朱元璋一眼,笑笑,又板起面孔用教訓的口吻訓斥劉基說:“你這人,也老大不小了,看上去也像個有身份的,辦起事來這麽馬虎,你的東西在這兒呢1說着把口袋還了他。
  劉基說:“哎呀,老人傢可積了大德了,這若落在別人手裏,還會給我嗎?”
  “這話不對,”老太太有幾分驕傲地說,“別的地方我不敢保,在寧國,我敢說,你這東西放在大道上三天三夜沒人拿。”
  劉基摸出一個金元寶遞過去:“謝謝老人傢,拿去買杯茶吃吧。”
  老太太好像被他嚇了一跳,直往後躲:“這是幹什麽?”
  朱元璋勸道:“他謝你的,這是他的好心,你不必拒絶呀。”
  “那我不成希圖人傢錢財了嗎?”老太太一扭一扭地走了。
  望着她的背影,朱元璋對不遠處暗中護衛的侍從招招手,指指老太太,吩咐跟上她,把她住在哪裏,姓甚名誰記下來,但不要驚動她。朱元璋顯然要奬賞她。
  侍從跟蹤老太太而去。
  朱元璋顯得很興奮,他說:“如果我有五百個鬍惟庸這樣的縣令、知府,還愁天下不治嗎?”
  劉基用探討的口氣問:“你說,是這裏百姓民風好呢,還是叫鬍惟庸的嚴厲懲罰嚇住了?”
  朱元璋說:“恐怕是嚇住了,或說是鎮住了。”
  劉基也百思不解,為什麽從前寧國並不如此,別的府縣也不如此?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千百年來天下大治的象徵。
  “苛政、峻法還是有用的。”朱元璋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如果把壞人鎮住了,把人心中的貪欲震懾了,不管你是不是因怕殺頭而不敢做壞事,市面安定了,總是好事,時間久了,民風也就淳樸嚮善了。
  劉基點了點頭。
  二
  陳友諒為報一箭之仇,在一番謀劃後,挾持徐壽輝率舟師東下,搶攻朱元璋賴以起傢的水陸重鎮太平府。朱元璋沒有想到他這一手,守太平府的軍隊僅有三千人,花雲、朱文遜平時用以一般防守是無虞的,面對陳友諒這樣排山倒海的攻勢,就顯得勢單力孤了。
  陳友諒大軍來得突然,攻得猛烈,太平城下,戰鼓聲、吶喊聲不絶於耳,夜空被無數火把燒紅了。陳友諒和張定邊騎馬立於城東南隅,看着他的部隊攻城。太平城就在長江邊上。
  陳友諒軍以大船靠近城垣下,在船尾架起雲梯,士兵攀援吶喊而上。
  陳友諒舉起鞭子揚言,攻下太平,就報了池州之仇。這太平府是朱元璋金陵上遊的門戶,門戶破則堂危。
  張定邊說:“可惜呀,這樣一座重要城市,朱元璋衹用花雲三千兵馬守城。這是天助我也。”
  最先告急的是東南城,敵人的攻勢十分凌厲,先用土炮炸開豁口,繼而驅動大軍猛攻,花雲帶着守城士兵拼殺,格鬥,愈戰愈勇,連續砍倒許多敵人。
  這時知府許瑗和副將朱文遜都來了,許瑗說:“北城也快守不住了,怎麽辦?”
  花雲給他們鼓氣,等待援軍來解圍。
  朱文遜卻不樂觀,金陵就是有救兵來也來不及了,賊勢太衆。他們很難支撐幾天。
  花雲說衹有决心一死,與城共存亡了。他想了想,决定自己帶兵在這兒頂着,讓朱文遜護着許知府、王鼎院判火速出城,沒有必要都搭上性命。
  許瑗卻不願逃生,丟失太平府,他這知府豈有臉面獨生?說罷從地上拾起一把刀也參加了搏鬥。但他本是文人,年紀又大,不上幾個回合便被敵兵砍死,花雲來救時,為時已晚。
  東城火起,敵兵已打開城門涌入,百姓紛紛逃難。
  花雲的妻子郜氏和奶娘孫氏抱着三歲的兒子隨着難民嚮南城奔來,郜氏一眼看到了寫有“花”字的帥旗,花雲妻子扯着奶娘的手,不顧一切地嚮那裏奔去,一路呼喊着:“花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章(1)第一章(2)第一章(3)第一章(4)第一章(5)第二章(1)
第二章(2)第二章(3)第三章(1)第三章(2)第三章(3)第三章(4)
第四章(1)第四章(2)第四章(3)第四章(4)第五章(1)第五章(2)
第五章(3)第五章(4)第六章(1)第六章(2)第六章(3)第六章(4)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