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 十八、秦观(5)      Min Zeping

  当然,秦少游词的感伤,还与其个人思想和气质密切相关。秦观与苏轼情兼师友,关系密切,政治上的挫折把他们牵连在一起,秦观因此而终生不幸。但是苏轼面对挫折,乐天知命,旷达不羁,对生活、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虽也产生过消极思想,但并未颓唐不振。秦观则有所不同,他的思想一直较为矛盾,心态十分复杂。
  他早年怀抱“功誉可力致而天下无难事”的雄心,又向往浩歌剧饮、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既要建功立业,称名于世,又自称“江海人”,表示“耻为升斗谋”。每当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陷入苦闷时,他就试图用老庄思想来使自己得到解脱。然而秦观对老庄哲学的嗜爱,偏于理性思辩的领域,流于一种内足其身的自我陶醉,而没有像苏轼那样转化为外御其物,无往不适的生命活力。老庄的齐万物、一死生的旷达精神,在秦观那里常常变为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哀叹。佛道思想也未能给他以精神上的解脱和慰籍,有时反而更令他感到人世迷茫,苦海无边,以致于临死前不久终于发出了“封候已绝念,仙事亦难期”的绝望之叹。
  秦观生性多愁善感,其生活遭遇极为容易引起内心情绪的波动。生活上一点小小的挫折,诸如朋友零落,一场疾病都可以使他产生“人世良可悲”的感叹,甚至与友人离别,也会使他发出“送君去,何时回,世间如此令人哀”的感慨。这使得秦少游的整个生命基调是感伤的、凄苦的。深重的哀愁长期包围着他而难以解脱,其歌词中也时常流露出一种绝望的哀伤。如《春雨》诗云: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其格调与婉约词接近。敖陶孙《臞翁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后山诗话》也引流传的“世语”说:“秦少游诗如词。”他更多地接受了晏殊、欧阳修和柳永的影响,创作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言情词他格外得心应手,并擅长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情感境界。不过,这种忧郁悲伤的格调在前后期词的表现中毕竟还是有程度上的差别。绍圣前,尽管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但秦观生活还算安稳,词人毕竟还很年轻,仕途之路也没有完全断绝,这时作品虽然不无缠绵婉转之风,但缠绵中实则保留这无限的期待。这一时期词的内容也不外乎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和男女相思相恋,语意虽凄婉,然凄婉中不失清丽,离别之情也只是一种淡淡的哀伤,这种哀伤随时可以用喜悦来解脱。如《减字木兰花》写妇女的执着相思: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大雁是能够传书的,可是望尽了北去的飞鸿,仍没有游子的音讯,无端的愁绪更涌上心头,融情入景,深沉婉曲。离别相思,易流于伤感,而在少游笔下,就成为凄婉了。
  词人在“奔走道途常数千里”的漂泊生活中,曾与许多歌妓有过来往。在一些描写歌妓生活的词中,秦观也用凄婉的笔调,细致刻画了她们的内心世界,透过她们日逐笙歌的强作欢颜,写出了她们寂寞凄苦的生活真实和空耗韶华的悲苦命运。同时,他把自己的失意和那些聪明女子的不幸命运联系起来,把强烈的身世之感带到婉约词中,以寂寥苍茫的景象,天涯沦落的的悲哀,抒写他怀才不遇的痛苦,赋予了传统的题材以较为深刻的内涵。在秦观的前期恋情词里,还能发现乐观与高亢的音响,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鹊桥仙》。这与词人前期情绪的不低沉和不失豪情是相一致的,词云: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故事前代诗人歌咏很多,但多写他们的愁苦哀怨,而秦观却自出机杼,一反前人的俗套,歌颂双星纯洁真挚的爱情,境界高远幽深,情浓意重。那散布于天际的轻盈多姿的彩云,映着落日的余辉,仿佛是织女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来的优美的图案。连流星也如此多情,为双星传递着离愁别恨。七夕相会一年一度,来之确实不易,他们不仅要忍受漫长时间的离别相思的痛苦折磨,而且还要克服“银汉”这一广袤空间所带来的困难。久别固然可恨,但在这“金风玉露”的大好秋季里,佳侣重逢,就珍贵异常。那岂是一些凡夫俗子之酒肉追逐、寻欢作乐所能比拟?世人认为牛郎织女会少离多,枉为仙人,还不如人间男女朝夕相守。秦观不以为然,他认为牛郎织女既然有坚贞的爱情,在此秋风白露的夜晚相逢一次,自然要胜过人间那许多没有爱情而生活在一起的男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崇文书局
一、王维(1)一、王维(2)一、王维(3)一、王维(4)一、王维(5)一、王维(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