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
珍贵的题字(1)
赵嘉麟 Zhao Jialin
葛万青 Ge Moqing
对于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员来说,毛泽东对苏联访问的消息和取得的成果令他们非常关注。就在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不久,他们纷纷收到通知:17日晚6点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将举行重要活动,必须穿上最好的衣服提前在使馆门口集合。虽然大家谁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活动,但多多少少都猜得出这肯定是一件喜事。
李特特刻意打扮了一下:咖啡色高领毛衣配藏青色裙子。镜子里的她有着成熟女性的娴静和柔美,早已不是过去活泼好动的小丫头了。
李特特在约定时间来到了大使馆门前,见到黄健、郭志成、赵施格、高毅、张兰等儿童院的同学都陆续来到了。好久不见的他们互相拥抱,亲切问候。
“你好,萝扎!祝贺你已经当妈妈了!”郭志成热情的打招呼。
“谢谢,”李特特微笑着说,“你们最近好吗?”
“我最近可忙坏了,你知道,动力学院的课程是非常紧的。”
“你们知道今天叫我们来是什么事吗?”赵施格问道。
大家都摊开手,耸了耸肩:“不清楚。”
被通知来大使馆参加活动的一共有30多人,除了儿童院的学员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中国的留学生,其中就包括“四八二一”的全部成员。
就在大家互相猜测将有什么重要人物出席时,大使馆工作人员出来邀请所有人进入大厅:“大家先在这里等一下,一会儿毛主席要接见大家。”
“啊,毛主席!乌拉!”大家不约而同地叫出声来,随后便立刻列队,准备欢迎。
在他们之中,有些人曾经见过毛泽东,比如陈祖涛跟随去苏联治病的父亲离开延安之前就特意赶到毛主席那里请求批准。但那时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不像现在是个有思想、有见识的大学生了;而且毛主席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威望极高。所以,一想到立刻就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时,他的心情仍和其他人一样非常激动。
不一会,一身中山装的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满面笑容地走进大厅。等候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屏住呼吸,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随后,
热烈的掌声顿时爆发出来,充斥着整个大厅,震得“嗡嗡”响。毛泽东和周恩来见到那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高兴地鼓起掌来。
李特特以前没有见过毛泽东,她仔细端详着面前的这位人民领袖:毛主席个子高高的,嘴角上的那颗痣十分显眼,同照片上的一模一样。
这时,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发言了,他简单问候了留学生们几句后便切入正题:“我希望你们在留学期间要做到三件事:第一,要努力学习,掌握好建设本领;第二,要艰苦奋斗,因为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你们在生活上不要同苏联同学攀比;第三,要锻炼好身体,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即使你们学了很多的知识,将来回国以后也不能为祖国服务。”
毛泽东说出的每句话都得到了留学生们雷鸣般的掌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刘少奇挥别子女(1) | 刘少奇挥别子女(2) | 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1) | 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2) | 与周恩来夫妇同行(1) | 与周恩来夫妇同行(2) | 迪化巧遇小伙伴(1) | 迪化巧遇小伙伴(2) | 任弼时“赔不是” | 贺子珍的遭遇(1) | 贺子珍的遭遇(2) | 毛氏兄弟(1) | 毛氏兄弟(2) | “沉睡”的列宁(1) | “沉睡”的列宁(2) | 革命后代的“避难所”(1) | 革命后代的“避难所”(2) |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1) |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2) | 天堂般的生活(1) | 天堂般的生活(2) | 难学的俄语 | 毛岸英的疑惑 | 邓颖超“打前站”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