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
十八、秦观(3)
闵泽平 Min Zeping
词人即将远去,极目眺望,那一片片微云仿佛被什么人涂抹到山峰上一样。视野所至,在秋季的黄昏,模糊的天边与暗淡的衰草混杂在一起,此时此刻,耳旁又传来凄厉的角声,如惜别的哀音,撞击着他的心灵。航船将要开拔,送别者匆匆赶来。“共引离尊”,免不了要回忆往事。但“旧事”如“烟霭”般朦胧纷扰,霎时间根本理不出什么端绪,又梦境一般轻柔空幻,仿佛不曾实际发生过似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宛如春梦,又似朝云,没有留下丝毫痕迹,而现实是无情的离别确确实实摆在面前。这使他们不敢相互凝视,只得把视线移向远处,遥望天际:只见斜阳照射几点寒鸦,闪光的河水紧绕着孤零零的荒村。在茫茫人海之中,游人和客子又何等渺小孤单!此地一别,相会遥遥无期,正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分别才依依难舍,解下贴身佩带的“香囊”,托付深情。
这首词意新语工,婉转含蓄,传诵很广。状深秋晚景,如在目前;渲染离情别绪,感同身受,正如晁补之所说:“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铁围山丛谈》卷四记载,秦少游的女婿范温有一次赴宴,席间被冷落了,后来有人偶然问起他,他赶紧大声回答“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一时成为文坛的话题。又传闻其时杭州西湖有一位担任通判的官员唱起秦少游的“满庭芳”,误把“画角声断谯门”唱成“画角声断斜阳”,押的韵就不同了,当场被歌妓琴操纠正。连歌妓都深知这曲“满庭芳”,足见当时盛况。
2.牵连
元丰七年(1084),苏轼自黄州迁汝州,游润州(今江苏镇江),少游急忙从高邮赶去去。这一年,秦少游已经把自己的作品整理成集,编为《淮海闲居集》十卷,总共二百一十七篇。苏轼自然知道弟子前来拜谒的真正意图,也不愿意这样一位聪颖秀杰之士埋没草野,便四处写信向朋友们推荐秦七,甚至还致书给持不同政见者王安石,并附上秦七的诗文数十篇,极力赞扬秦少游“行义修饬,才敏过人”,希望借助王安石的巨大影响来提携秦七。王安石回信也肯定了秦少游诗“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这样的赞许,在当时还是颇有份量的。
但苏轼意犹未尽,觉得声势还不够浩大,没有将这位弟子的名气打将出来,因为两年前秦七又名落孙山了,这充分说明秦七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大苏亲自出马为弟子营造声势。他为三十六岁的秦少游的小像题赞,说他“其行方”、“其言文”、“其神昌”。十一月中旬的时候,苏轼又率领孙觉、王巩等名士,一帮人浩浩荡荡地前来高邮看望少游,载酒论文,吟诗作词,打造出“四贤”聚会的声势,使秦少游迅速跻身于一流名士之列。年底的时候,秦七送恩师苏轼渡淮水,大家相饮淮上。苏翁又作词《虞美人》而别: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秦七的这首《虞美人》当是酬和之作: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元丰八年,在苏轼的大力鼎助下,三十七岁的秦观终于进士及第,除官定海主薄,未赴任即授蔡州教授。这年宋神宗逝世,幼主哲宗继位,由高太后摄政,尽废新法,旧党重新得势,秦观本以为会很快得到擢升。但谁料旧党内部的纷争又起。秦观因追随苏轼,对熙宁变法颇有肯定,对洛党尽废王安石新法的做法不满,因而屡遭洛党人士的排斥。他喜欢与歌妓来往,创作大量的艳情词,这也成为政敌攻击他的主要把柄。元祐二年,苏轼、鲜于侁,共以贤良方正名义推荐秦少游入京应试,结果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诬告,甚至不得参加应试。元祐五年五月,秦观刚刚得到朝廷任命,苏轼的敌人右谏议大夫朱光庭即向朝廷奏言:“新除太常博士秦观,素号薄徒,恶行非一”,幸亏执政的范纯乍相援,才得以病免。曾几何时,文弱的秦七居然成为士大夫口中的“薄徒”,好在还只是薄幸之徒而非恶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崇文书局 |
|
|
一、王维(1) | 一、王维(2) | 一、王维(3) | 一、王维(4) | 一、王维(5) | 一、王维(6) | 二、李白(1) | 二、李白(2) | 二、李白(3) | 二、李白(4) | 二、李白(5) | 二、李白(6) | 二、李白(7) | 二、李白(8) | 二、李白(9) | 二、李白(10) | 二、李白(11) | 二、李白(12) | 二、李白(13) | 二、李白(14) | 二、李白(15) | 三、 杜甫(1) | 三、 杜甫(2) | 三、 杜甫(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