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解析人格觸摸靈魂的書:童話人格   》 《飄》與思嘉麗情結四(2)      柯雲路 Ke Yunlu

  從這個意義上講,思嘉麗的故事還是隱蔽的戀父的故事。  它讓所有的女孩與思嘉麗一起經歷了追隨艾希禮的浪漫探險,又過了一把身後有白瑞德這樣的可靠父親的癮。十分美妙又十分隱蔽,不犯禁忌。  五,雖然很多女性未必有過思嘉麗排斥和掠奪妹妹的經歷,也不一定像思嘉麗這樣對女性有極端的排斥與嫉妒心理,然而,她們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心理體驗。  從爭奪男人與愛情來講,所有的女人,特別是年齡接近的女人,相互都是競爭對手。每個女性在其成長過程中,都體驗過與同性的爭奪和嫉妒。這是女人心中共有的有力情結。人人都想在這種競爭中出類拔萃,大獲全勝。衹不過人類道德倫理的規範使女性間的這種競爭有了各種限製與禁忌。  在限製與禁忌下,女人們的競爭衝動被壓抑着。  當思嘉麗毫無禁忌地與其他女人爭奪時,常常使女性讀者産生一種不由自主的潛在興奮。當思嘉麗毫不猶豫地搶奪屬於別的女人的男人,甚至連妹妹也不放過時,這種“無所畏懼”的行為,會使很多女性內心壓抑的能量得到宣泄。  女性讀者也許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比做思嘉麗,她們衹會體驗她勝利的優越感,而不會註意那些被掠奪的女人心中産生的怨恨。  六,思嘉麗的故事就是一個叛逆的故事,她叛逆母親,叛逆正統,叛逆倫理道德規範,叛逆男權社會。更極端地說,她是一個徹底的叛逆人格。  為了達到目的,她不惜一切手段,不考慮任何道德倫理形象;不考慮任何社會輿論的評價;她離經叛道,我行我素,勇往直前,無論是爭奪男人,還是爭奪金錢。  她歷經三個合法丈夫都沒有感受過情欲,卻在白瑞德一次強暴性質的占有中嘗到了情欲,這透露出她的近乎亂倫的反禁忌傾嚮。  思嘉麗這一叛逆形象,想必使衆多女性産生內心反禁忌的共鳴。  用弗洛伊德的概念說,這是“本我”叛逆“超我”,這種解放給人以精神上的快感與滿足。  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飄》如同一個現代版的“童話”,是現代很多女性的一個夢。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願望的達成。按照我們的觀點,可以有更好一點的夢的定義,那就是夢是人類實踐的潛思維。  人類是不斷實踐着的高級動物,人類從其誕生起就無休止地解决着各種矛盾,戰勝客體,徵服世界。這種解决矛盾的旋律也反映到他們夜晚的夢境中。渴了,夢中就喝了水;餓了,夢中也會飽餐一頓;饑渴的矛盾在夢中就這樣虛幻地解决着。在現實中沒有獲得領取奬杯的勝利,在夢中可能表演了一番手捧鮮花、凱旋而歸的輝煌。  倘若由於自疚形成內心的矛盾衝突,夢中就會有一個巧妙的故事解决矛盾,或者是譴責了自己,或者是推卸了責任,所有的情節設計都使潛在的自疚得到一點釋放。  藝術的本質就是夢思維。藝術同樣在虛幻的世界中解决着現實的矛盾。  近代社會中,欲望與道德倫理規範的衝突每時每刻都發生着:一方面,是全部規範體係造成的統治;一方面,是反抗這種統治的叛逆力量。  具體到某一個歷史時期,叛逆並非都不合理,規範體係的統治也並非都那麽合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叛逆永遠衹能是有限的,這或許是人類歷史持續發展的規律。  然而,叛逆的力量又有無限擴張的衝動。  這時,藝術就來幫助解决矛盾了。  在《飄》的故事中,女性讀者隨思嘉麗一起經歷了一次叛逆的闖蕩,不僅沒有受到懲罰,遠方還等待着一個永遠的白瑞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作傢出版社
一 為什麽活着(1)一 為什麽活着(2)二 人格的概念(1)二 人格的概念(2)
三 童年(1)三 童年(2)狼來了一狼來了二
狼來了三(1)狼來了三(2)狼來了四狼來了五
狼來了六狼來了七俄狄普斯情結一俄狄普斯情結二
俄狄普斯情結三(1)俄狄普斯情結三(2)俄狄普斯情結三(3)俄狄普斯情結四(1)
俄狄普斯情結四(2)俄狄普斯情結五(1)俄狄普斯情結五(2)俄狄普斯情結六(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