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春秋   》 第三捲·第四十四章 新四軍建立      劉鳳舞 Liu Fengwu

  9月16日,八路軍總部發出《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命令》,命令賀竜第120師集結主力徹底破壞寧武至軒崗段鐵路,截斷同蒲路北段的交通;聶榮臻晉察冀軍區集結主力破壞淶(源)靈(丘)公路,並奪取淶源、靈丘兩城,以打開邊區的局面,另以有力之一部於同蒲鐵路東側積極行動,配合賀竜部作戰;劉伯承、鄧小平第129師集結主力進行榆遼作戰,收復榆社、遼縣兩城。9月20日開始第二階段作戰。
  聶榮臻部主力迅速由正太路北上,執行淶靈作戰任務。淶源、靈丘地區駐有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和第26師團各一部,計1500餘人,另有偽軍1000餘人。敵人的一些據點已經深入到抗日邊區內部。9月22日,楊成武率部隊奇襲淶源城,經過一夜激戰,1團攻占了城關東、西、南三面,大部守敵退進城內防守。2團、3團在進攻時,遭敵猛烈反擊和施放毒氣。楊成武改變部署,由12團的一部攻擊淶源城東的敵三甲村據點。這個據點工事堅固,守敵有日偽軍80餘人。
  23日晚,我軍以炮兵配合,猛攻敵人碉堡,衝進村莊,激戰數小時,將守敵全部殲滅。
  我軍第3團集中力量攻擊東團堡,這是由日軍士官組成的井田部隊,抵抗十分頑強,並不斷施放毒氣彈。我軍勇猛衝擊,激戰1晝夜富公有、人人平等、按實際貢獻得到報酬的社會。恩格斯稱,殘敵退出堡壘,憑村幾間房屋死守,並繼續施放毒氣,組織反撲。我軍幹部戰士幾度苦戰,傷亡很大,不少人中毒,不得不撤到村邊。
  25日下午,我軍再度發起猛攻,同敵人展開白刃戰。經反復衝殺,敵人支持不住,又不願投降,遂將據點所存武器、物資、糧食全部縱火焚燒,然後跳火自盡。
  聶榮臻部先後攻剋了南坡頭、搶風嶺、青磁窯等據點,並襲擊了金峰店、黃臺寺等地日軍。
  劉伯承、鄧小平部發動了榆遼戰鬥。榆遼公路處太行山腹地,是日軍切開太行山根據地的刀子,一路修的全是碉堡,糧食彈藥很多。劉、鄧部一路攻堅打過去。那榆社守敵400餘人,以堅固碉堡和有利地形頑抗。劉鄧部把幾架梯子綁在一起能,對後世影響甚大。,戰士頭頂濕了水的棉被,勇猛爬到碉堡上,一下捂住槍洞,將敵人火力壓住,部隊隨即衝過去,同敵展開白刃戰。工兵從大碉堡下面往上挖洞,用炸藥把碉堡和工事全部炸飛。敵人400餘人被全殲。
  冀南軍區部隊、太行和太嶽部隊,對各交通綫展開連續破擊,並襲入長治機楊。
  晉西北破襲了同蒲路忻縣至朔縣段,一度控製了朔縣至原平間的鐵路。
  百團大戰一、二階段打了一個半月,華北日軍大亂,偽軍大動搖,成批投降。日軍沒想到八路軍有如此力量和手段,惱羞成怒“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開創心學學派。認為道德,急忙拼湊調遣兵力,集結十幾萬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以坦剋開路,嚮我晉東南、晉察冀、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進行報復“掃蕩”。
  彭德懷副總司令命令部隊進入百團大戰第三階段作戰,挾勝勢再殲來犯之敵。
  敵第36師團、獨立混成第4旅團各一部近萬人,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榆社、遼縣、武鄉區進行連續“掃蕩”,企圖打擊八路軍總部等指揮機關和第129師主力。
  我129師各部英勇地展開反“掃蕩”作戰。新編第10旅一部於和(順)遼(縣)公路之弓傢溝設伏,殲滅日軍一支運輸隊,擊毀日軍汽車40餘輛。日軍從水腰奔左會,我軍攔腰一頓猛打,日軍大亂史》等,主持編寫有《中國思想通史》(五捲,六本)、《中國,收拾隊伍後再奔,又被我軍追擊。日軍奔到關傢堖一帶山地,已狼狽不堪。我129師主力將日軍包圍於關傢堖高地,炮兵對日軍的前沿陣地猛轟,然後嚮日車衝鋒肉搏,逐漸縮小包圍圈,日軍傷亡殆盡。
  日軍第36師團、第41師團、獨立混成第9旅團各一部,共約7000餘人,分路對太嶽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敵軍所到之處,均遭我軍沉重打擊,遂分途撤退。
  敵偽1萬餘人進攻晉察冀的平西、北嶽等地區,我軍民英勇作戰,給敵偽以嚴重殺傷。在晉西北、大青山、冀中、冀南等地,敵我均有局部“掃蕩”與反“掃蕩”戰爭多起,我抗日軍民均取得反“掃蕩”的勝利。
  至1940年12月5月,歷時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遂告勝利結束。在整個戰役中,共進行戰鬥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所謂産婆術,即通過雙方一問一答,反復詰難,從個別求得,偽軍5155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400餘人,日軍投降47人,偽軍反正11845人,拔除日偽據點2993個,破壞鐵路474公裏、公路1500余公裏,車站、橋梁、隧道260餘處,繳獲各種火炮53門,長短槍5600餘枝,輕重機槍200餘挺,以及其它大批軍用物資。共收復縣城50餘座,得以鞏固的有近30個。其中太行山區有榆社、武鄉、黎城、涉縣等,太嶽山區有沁源、浮山等,五臺山區有阜平、靈邱、淶源等。在晉西、冀中、冀南、冀魯豫等區均有縣城收復和鞏固。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傷亡2.1萬餘人。
  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數十萬軍民,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百團大戰的勝利,打擊了敵人的侵略氣焰,粉碎日寇緊縮我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和“迅速解决中國事件”的夢想。日寇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多田駿因“囚籠政策”破産,而被撤職。日寇認識到,雖然國民黨軍隊不堪一擊,但共産黨八路軍是難以戰勝的。
  百團大戰的勝利使全國軍民歡欣鼓舞,國內空氣為之一新。不僅震動了全中國,而且轟動了全世界。蘇聯、美國記者都作了連續報道。
  東北的共産黨組織,積極組織抗日武裝力量。早在1936年6月,中共南滿在吉林省金川河裏召開了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决定成立中共南滿省委,楊靖宇為省委書記。同時决定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神秘主義①宗教唯心主義的一種世界觀。認為人神之間,楊靖宇任總指揮兼政委,王德泰任副總指揮,魏拯民任副指揮兼政治部主任。第一路軍下轄第1、第2軍,楊靖宇任第1軍軍長兼政委,王德泰任第2軍軍長、魏拯民為第2軍政委。
  抗聯第一路軍在西起遼瀋,東至鴨緑江畔,北抵長(春)圖(們)鐵路的30餘縣廣阔地域裏,開展抗日遊擊戰爭。
  這年鼕天,日軍調集南滿16萬人的日、偽聯合部隊,嚮輯安、臨江、通化等縣進行“鼕季大討伐”,宣稱“剿滅南滿紅匪”,並懸賞通緝楊靖宇。楊靖宇為了使部隊轉移,自己率領警衛排30餘名戰士將敵人吸引到輯安縣內。楊靖宇等藏在黃柏甸子附近的山中。敵軍封鎖、搜山。楊靖宇等機智地利用一破房挖洞藏身。敵人幾次搜查均未發現,但仍不甘心,繼續封鎖、搜山。洞內的糧食吃光了,又無法生火和覓食,嚴寒和饑餓威脅着30多人的生命,楊靖宇帶頭撕下衣服裏的棉花充饑,終於渡過了15個日日夜夜。第16天,敵人頽喪地撤退。
  “七·七”事變後,第一路軍很快發展到1.5萬人。不料在1938年6月29日,第1師師長程斌在敵偽誘降下率部叛變,不僅供出第一路軍的行動計劃、部隊的實力、活動特點、遊擊區建設等重要機密,而且派人到抗聯策反切宗教迷信。政治上主張改變現存的社會制度,建立一切財,並為日偽軍帶路“討伐”。第一路軍為擺脫敵人包圍,將部隊轉移到東部山區。
  1939年,楊靖宇的第一路軍先後奇襲樺甸,攻剋輝南縣、安圖縣、並圍城打援,伏擊敵人。這一年斃傷日偽軍數千人,繳獲各種步槍3000餘枝,手槍百餘枝、輕重機槍30餘挺。
  1937年秋,東北抗聯第二路軍成立,周保中任總指揮兼政委,趙尚志為副總指揮,轄第4、第5、第7、第8、第10軍,和救世軍、義勇軍。第二路軍的活動範圍西起哈(爾濱)長(春)綫東側,北達鬆花江右岸,東抵烏蘇裏江畔的吉林省東部地區。
  日本關東軍糾集2.5萬人“討伐”寶清縣內的抗聯部隊,抗聯第5軍第3師第38團一連共16人,於炭窯溝裏頭道卡子阻擊日偽騎兵400餘人。激戰一日,殲滅日偽軍100餘人。
  斃戰馬90餘匹。我1連連長以下12人壯烈犧牲。戰後,頭道卡子被第5軍命名為“十二烈士山”。
  1938年6月底,第二路軍嚮五常、舒蘭方向西徵失利。8月下旬,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第5軍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叛變,給部隊帶來很大危害。第5軍進入五常境後,被強敵追擊,遂突圍東返牡丹江地區。第4、第5軍之婦女團東返時,在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岸邊與日偽軍“討伐”隊遭遇,指導員冷雲率7名女戰士掩護大隊突圍,彈盡援絶,寧死不屈,毅然跳入烏斯渾河激流中,這便是著名的英勇悲壯的“八女投江”。
  1939年3月,日偽軍6000餘人“討伐”抗聯第二路軍。周保中在牡丹江西岸四道河子溝裏召開中共吉東省委擴大會議,作出主力分路嚮外綫轉移的决定。4月初,部隊開始嚮蛟河、舒蘭地區移動。途中與日軍偽軍發生兩次戰鬥,斃日偽軍400餘人。第二路軍轉移後,與第一路軍取得聯繫,協同抗日。
  1939年初,東北抗日聯軍第3、第6、第9、第11軍合編為第三路軍,李兆麟為總指揮,馮仲雲為政委。第三路軍1.6萬餘人活動在鬆花江下遊、小興安嶺和鬆嫩平原的廣阔地區,控製30餘縣。第三路軍是一支英勇善戰、敵人聞之驚心喪膽的部隊,被日寇稱為“北部國防綫上的心腹之患”。
  第3軍僅在1938年就同日偽軍作戰427次,斃傷日偽軍7600餘人。第6軍在湯原一帶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並建立了下江人民政府,日寇驚呼:“湯原地皮紅透三尺!”1937年3月,關東軍糾集1000多日軍、2000餘偽軍,並有17名日本高級參事官,血洗湯原。是時,第6軍參謀長馮治剛率領100餘人留守在湯原附近,在敵我力量懸殊情況下,仍决定乘敵未站穩腳跟之際,夜襲湯原。我地下黨先派十幾人打入城內,作裏應準備。4月7日晚10時,馮治剛100餘人部隊,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攻城。裏應外合激戰通宵,攻進湯原縣城,偽警察署被繳械,全殲縣守備隊,17名日本高級參事官當場斃命。繳獲迫擊炮4門,輕重機槍4挺,長短槍500餘枝,子彈5萬餘發,並從監獄內救出300多人。
  抗日聯軍神出鬼沒,到處打擊敵人。東北抗日聯軍12支隊30多人夜襲肇源縣城,從城西角翻過城墻,襲擊縣公署,解决200餘名偽警察,爾後去攻打警察署。槍聲在城裏爆竹似地響起,城內日偽機關中的日軍不是被斃便是被俘。抗日聯軍從監獄裏放出百餘名同志,部隊即發展到200人並繳獲了300餘匹戰馬。黎明後,部隊騎上戰馬,浩浩蕩蕩地離開肇源縣城。
  在江南活動的原紅軍遊擊隊奉命組編成新四軍。
  原中央蘇區主力紅軍長徵後,留下來的紅軍和地方遊擊隊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依靠人民群衆的支持和掩護,不斷粉碎國民黨部隊殘酷的圍攻、屠殺、搜山,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後,活動在南方的已有浙南、閩北、閩東、閩南、閩西、贛東北、贛粵邊、閩贛邊、湘南、湘贛邊、湘鄂贛邊、鄂豫皖、豫南桐柏山和瓊崖等14個遊擊隊和遊擊區。西安事變後,蔣介石采取“北和南剿”的方針。周恩來在同國民黨談判時提出將南方遊擊隊改編為抗日部隊,國民黨不但不同意反而趁機變本加厲地對遊擊區進行大規模的野蠻的“清剿”。蔣介石密令南方各省“務必乘中央與共方談判之機,消滅地方武裝與地方組織”。蔣介石先後調集40多個師、60多個保安團,對南方8個省紅軍遊擊隊實行“搜剿”、“追剿”、“堵剿”、“駐剿”。
  1937年1至7月,國民黨軍隊采用碉堡封鎖、放火燒山、移民並村、大規模的屠殺、製造無人區等手段,瘋狂地進攻遊擊區。各個遊擊根據地遭敵人破壞後,變成一片廢墟,遍地是白骨。但遊擊區是“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英勇的紅軍遊擊隊和蘇區人民同敵人展開了生死的搏鬥。但是,到了7月11日,國民黨軍隊突然停止了對遊擊區的進攻,並且撤走了。
  負責領導南方各省遊擊隊的中共中央分局書記項英和陳毅等在贛粵邊遊擊區的梅山齋坑,已經兩年多沒能同中共中央取得聯繫。4月中旬,由於在國民黨軍中做兵運工作的陳宏被捕叛變,供出紅軍遊擊隊的地下交通站以及項英、陳毅的活動情況和駐地。國民黨軍隊悄然將梅山齋坑包圍起來,項英等聽到哨兵發出的鳴槍警報,拿起武器轉到小山包上隱藏起來。300餘人的國民黨兵在方圓不到幾百米的小山包上搜了近兩個小時,卻沒搜到一個人。他們放火燒山,但火剛燒起來,天就下了一場大雨,把火淋滅,再點火燒山,火點不着了。天近黃昏,敵人撤走。
  項英、陳毅等轉移到離齋坑30多裏的一座山裏隱蔽起來。第二天,國民黨軍4個營把梅山包圍起來,一直圍了幾十天,把山裏的野豬、山牛打得滿山亂跑。項英、陳毅帶着機關人員,忍饑耐睏翻山越嶺,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裏轉來轉去,鞋都磨穿了兩雙,也沒跳出包圍圈,衹到7月11日,纔得解圍。
  項英、陳毅在報紙上看到大庚、南康、信豐3縣的國民黨縣長聯合發表的《告中共同志書》,其中有:“中共同志素主抗日救國”、“愛國志士無限欽佩”等語。項英、陳毅等决定一面下山同國民黨談判;一面招兵買馬,擴大部隊,準備抗日。
  陳毅先同大餘縣縣長彭育英、國民黨46師代表和江西省政府代表談判,爾後又同項英一起赴南昌同江西省政府談判,在國民黨軍隊從遊擊區撤退、釋放政治犯、在南昌建立紅軍遊擊隊接洽處等6個問題上達成協議。是時,項英得知博古、葉劍英等在南京同國民黨就國共合作問題繼續談判,便立即通過博古傳電毛澤東、張聞天,報告情況,同黨中央取得了聯繫。
  周恩來在“七·七”事變後,多次同蔣介石在談判中談及南方紅軍遊擊隊改編問題,雙方同意南方遊擊隊改編為1個軍,但誰任軍長,雙方意見不一致。
  7月下旬,周恩來在廬山和蔣介石談判後來到上海,在上海會見了懷着強烈抗日救國熱情剛從澳門回到上海的葉挺。這位北伐名將在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流亡海外,與黨失去聯繫,已不是共産黨員。周恩來估計由他出來主持改編南方紅軍遊擊隊,蔣介石也許能夠接受,於是便同葉挺商量。葉挺欣然接受。
  葉挺根據周恩來的意見,直接去見蔣介石,提出將南方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建議。蔣介石果然同意,在沒有同共産黨協商的情況下,任命葉挺為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這些情況,項英、陳毅並不知道。直到11月初,葉挺去延安,毛澤東等歡迎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項英此時也到了延安,正式商定組建新四軍問題。1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南局和中共中央軍委會新四軍分會。項英、曾山、陳毅、方方、塗振農(後叛變)為東南局委員,項英為書記,曾山為副書記。項英、陳毅、張鼎丞、曾山、黃道為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委員,項英為主席,陳毅為副主席。
  陳毅、張雲逸、鄧子恢、曾山等在10月中旬奉命召集南方各省遊擊隊下山整編。因各個遊擊隊流動不定,活動地區廣阔分散,又長期失去聯絡,要召集起來,是個很艱巨的工作。他們披星戴月地奔走在各個遊擊區,但他們冒着生命危險,說服遊擊隊下山,因為有些遊擊隊認為同“圍剿”紅軍的國民黨講統一戰綫,就是嚮國民黨投降,因而拒絶停止土地革命,拒絶下山改編。陳毅派人去動員他們下山,結果不少人被遊擊隊當作“叛徒”殺害了。中共皖浙贛省委書記關英,被戈陽磨盤山一支遊擊隊殺了;紅軍16師政委明安婁和中共鄂東南特委書記林美津,被贛東北的遊擊隊殺了;湘南遊擊隊支隊長曹樹良,被湘贛邊的遊擊隊殺了。
  陳毅十分痛惜和焦急,决定親自去這些遊擊隊。1937年11月中旬,陳毅坐着轎子來到湘贛邊九竜山遊擊區,遊擊隊參謀長段煥競和政治部主任劉培善接待了他,他們不認識陳毅,聽陳毅說得很有道理。但他們一想到蔣介石連做夢都在想消滅遊擊隊,又覺得同他合作是不可能的。而且前不久,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個自稱由湘鄂贛黨組織派來的人,和遊擊隊聯繫,他走了不久,國民黨軍隊就跟着來搜山了。他們懷疑陳毅可能不是黨代表,而是“叛徒”,决定把陳毅送到省委,請省委書記譚餘保處理。
  陳毅被送到中共湘贛臨時省委所在地甘子山,被捆了起來,綁在竹棚子一邊。省委研究對他的處理時,陳毅都聽得見。他大聲說:“不能殺,殺掉我,你們要犯大錯誤。”
  次日,陳毅被帶到棚子外邊樹林裏進行公審,他藉機和譚餘保就抗日、恢復井岡山根據地、階級鬥爭、國共合作,遊擊隊改編等問題,展開辨論。一部分人被陳毅說服了,建議將陳毅關押幾天,看看山下敵人的動靜再作處理。
  在以後的幾天中,譚餘保又和陳毅談過幾次,逐漸感到對陳毅的懷疑未必妥當。山下的國民黨軍隊不僅沒來剿,反而撤退了。譚餘保便派一個交通員去吉安瞭解情況。交通員從吉安新四軍通訊處回來,帶着中共中央文件,譚餘保激動得潸然淚下,連聲說:“我魯莽,險些誤了大事。”並親自給陳毅鬆綁,道歉。
  陳毅卻說:“你是個堅决的老革命,是個好同志。”
  1937年12日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共轄4個支隊,全軍1萬餘人。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轄由湘鄂贛邊遊擊隊編成的第1團和由湘贛邊、贛粵邊、贛東北遊擊隊編成的第2團,共計2300餘人。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轄由閩西遊擊隊、閩贛邊遊擊隊編成的第3團和閩西(一部)、閩南、浙南等遊擊隊編成的第4團,計1800餘人。第3支隊司令員張五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轄由閩北遊擊隊編成的第5團和由閩東遊擊隊、閩北遊擊隊(一部)編成的第6團,共計2100餘人。第4支隊司令員高敬亭,轄由鄂豫皖邊區遊擊隊編成的第7團、第9團和由豫南桐柏山遊擊隊編成的第8團,共計3160人。軍部直屬機關、部隊980餘人。新四軍馳騁在大江南北,在敵後開展遊擊戰爭,使日軍食寢不安,漢姦組織聞風喪膽。
  新四軍在1938年4月下旬,從第1、第2、第3支隊抽調一部分力量,組成先遣支隊,在粟裕帶領下嚮蘇南敵後進軍。陳毅率領第1支隊、張鼎丞率第2支隊,也挺進蘇南。三軍會合後,即嚮溧(水)武(進)公路以北,寧(南京)杭(州)公路以東的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地區展開,主要活動在南京、秣陵關、溧水之東北地區,以主力在茅山山脈及溧水一帶,以天王寺以南的山地建立根據地。又以小部隊嚮句容、溧水、南京之綫遊擊,殲滅敵軍,擊毀汽車。
  陳毅多次與丹陽抗日自衛團管文蔚聯繫,幫助管文蔚部改編為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下設6個支隊,委任管文蔚為司令員,派一批共産黨幹部到各支隊工作,部隊發展到4000餘人,使這支部隊成為共産黨領的抗日武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