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全面窥视全球反美图景:美国的敌人 A comprehensive global anti-American spy picture: the en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
第131节:巴拿马--"暴民的袭击"与扩张的基地(5)
李涛 Li Tao
20世纪80年代中期,诺列加终于当上了巴拿马总统,美国扶植诺列加登上巴拿马权力之巅,就是要让诺列加更好地为美国服务,但诺列加终归是一名巴拿马人,且是个野心勃勃的巴拿马人。诺列加势力大了,便如硬了翅膀的鸟,不再听美国人的话。
诺列加权有了,利有了,唯独名声不够好,他也想象那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一样,为民众歌颂膜拜。当时,巴拿马的反独裁运动愈演愈烈,诺列加如坐针毡,再这样下去,即使他有美国这座靠山,也保不准不会被民众推翻。巴拿马内的反诺列加官员已经连成一片,他们联名上书要求诺列加将军和其他超过25年军龄的高级军官退休,在美洲国家组织的监督下举行新的大选,成立临时政府。
诺列加不想将好容易争来的权力拱手相让,他迫切需要树立威信,需要赢得民众的好感,诺列加敏锐地意识到,巴拿马运河将成为他走出政治困境的关键。巴拿马人为收回运河奋斗了几十年了,而和美国打了多年交道的诺列加又清楚,美国能否履行条约,将巴拿马运河主权交还,还是一个未知数。于是,诺列加一改以往大独裁者的面貌,以民族斗士的姿态出现,号召巴拿马人继续为运河和美国人斗争到底。诺列加不想再做美国的跟班,他义正词严地告诉美国人:"巴拿马人民、巴拿马国防军及其司令,绝对不会给美国人下跪。" 但对美国来说,不听美国摆布的诺列加已经没有必要再在巴拿马政坛上坐下去。诺列加忽视了一个问题,美国能让他诺列加成为巴拿马的最高权力者,也能让他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巴拿马运河是巴拿马的中心地带,是美国在南美的利益聚焦地,正因这条运河的存在,美国才如此关注巴拿马的局势,才在诺列加身上投下如此多的心血,让美国交出运河,就像在美国身上割肉一样。美国无法忍受违逆美国意志的存在,为收回运河积极奔走的诺列加得到了巴拿马人的认同,却也惹来美国人的嫉恨。诺列加既然敢做美国的眼中钉,美国也敢将他强力拔除。
三 "正义事业行动":美国最大的一次"外科手术" 诺列加无法担当"美国在巴拿马利益代言人"的角色,美国就必须尽快扶植其他什么人来扮演这个角色。要将这个人扶上台,就必须先将诺列加赶下台。
美国花了很多年的时间,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尝试将诺列加推翻,比如暗地扶植诺列加的反对者,帮助他们发动政变,但诺列加却非常狡猾,他一面施展情报工作的才华,大刀阔斧地剪除异己,一面加大力度培植亲信;一面借巴拿马运河问题煽动民族情绪,一面和古巴、尼加拉瓜、利比亚等反美色彩浓重的国家密切往来,试图建立一个反美大联盟。
到了最后,美国只好拿毒品做文章,声势赫赫地来抓诺列加,美国给诺列加抓捕行动起了个正气凛然的名字--"正义事业行动",此次行动是自越战以来,美国最大的一次"外科手术"。
在抓捕诺列加之前,美国已经绞尽脑汁研究了诺列加的罪行,巴拿马运河区也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美国大兵被陆陆续续地派驻到巴拿马运河区。在"正义事业行动"开始前,美国在巴拿马运河区安插了2.7万官兵。空降别动队、伞兵、步兵、空军部队、海军部队、海军陆战队、轻型坦克部队悉数出动。
美国人不傻,"正义事业行动"绝不仅是抓一个诺列加这么简单,它是在向巴拿马人炫耀自己的力量,以此威胁巴拿马当局,并暗示巴拿马人,"别以为出了一个诺列加,巴拿马就不是美国的地盘"。
1989年12月20日零时,刚好距美国交还巴拿马运河的最后期限还有10年,美国向巴拿马发动了进攻,兵分四路,气势汹汹地直逼巴拿马的各个战略要地。
里奥·阿托基地位于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西边,距巴拿马城只有100公里。该基地紧邻巴拿马泛美公路,是巴拿马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泛美公路堪称巴拿马的交通命脉。若美国人掌握了里奥·阿托基地,就相当于切断了巴拿马的陆上交通,巴拿马方面将无法派军从西面给巴拿马城支援。考虑到巴拿马城东面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从某种程度上说,控制了里奥·阿托基地,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巴拿马城。军人出身的诺列加自然也清楚巴拿马城的战略地位,派重兵常年驻守于此,不仅如此,还特地在该基地办了一个士官学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目录、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1) | 第2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2) | 第3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3) | 第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 | 第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2) | 第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3) | 第7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4) | 第8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5) | 第9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6) | 第10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7) | 第11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8) | 第12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9) | 第13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0) | 第1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1) | 第1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2) | 第1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3) | 第17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1) | 第18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2) | 第19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3) | 第20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4) | 第21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5) | 第22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6) | 第23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7) | 第24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8)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