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展示童話大師真實生活:安徒生傳   》 永遠的對手(2)      詹斯·安徒生 Jens Andersen

  “我一直在盡我所能去捕捉一個混亂模糊、令人難以琢磨、以作傢身份出現的安徒生———這個人存在於他所有錯綜復雜、蜿蜒麯折、牽強扭麯的作品中。”
  在剋爾愷郭爾看來,這個“聞名歐洲的安徒生,儘管他即將踏上勝利的里程,但對於我這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卻是毫不相幹”。但是剋爾愷郭爾也沒有把針對安徒生的尖銳抨擊公佈於衆,相反,他居然把自己的回擊封存在一個抽屜裏,直到有一天———大概是1843年———當這位哲學家突然收到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的《新童話》。這本書中的題詞似乎是一個和平信號,同時也對剋爾愷郭爾的著作《非此即彼》表達了真摯的謝意,安徒生閱讀了這本書,並對此書給予高度的認可,因為他在裏面所看到的自己遠比他願意承認的更為透徹。安徒生在題詞中寫道:“你或許認同我的作品,或許不認,但是你的剖析是毫無畏懼的,這就是最可寶貴的東西。”索倫?剋爾愷郭爾並沒有因為安徒生出人意料的友好姿態而感激他,直至若幹年之後的1849年,他纔第一次親自寄給安徒生一册《非此即彼》,顯然,安徒生從來沒有想到,在他們兩個人之間竟然會出現這種兄弟般的來往。於是,他立刻回覆:
  “親愛的索倫?剋爾愷郭爾!我已經收到你寄給我的《非此即彼》,這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我感到喜出望外,我相信你會理解我的驚喜;我從來沒有想到,你會如此真誠地為我考慮,而現在你就是這樣做的!上帝會因此而為你祝福!謝謝你,太感謝了!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閱讀了你的書,你忠誠的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
  儘管安徒生在《我的童話人生》第7章裏試圖淡化他們之間的敵對關係和競爭關係,但兩個人之間並沒有出現更深層次的和解。事實上,他衹是力圖在對待剋爾愷郭爾1838年給予他的人格攻殺上表現得輕鬆愉快些:
  “人們還開玩笑說,衹有剋爾愷郭爾和安徒生讀過整本書;也就是說那本《來自一個尚存者的作品》。我記得這本書裏說過,我並不是一個作傢,而衹是從我所在群體中逃離的詩人,而未來作傢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將我送回到原來的那個群體,或是把我作為一篇文章的一個人物,也就是他所創造的那個我的補充!後來我纔真正對這位作傢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年以來,他一直真誠而理性地看待着我。”
  但是在內心深處,安徒生對於1838年索倫?剋爾愷郭爾的那篇殘忍的批評,卻一直沒有予以赦免。1855年,在這位哲學家去世之後,安徒生一直在用心良苦地去通過另一個人的嘴,來批判剋爾愷郭爾,例如創作於1857年的小說《生存還是毀滅》中的埃絲特,儘管她“欽佩那些有天賦的人,但是對於穿越語言的漫漫徵程而到達思想的聖殿卻感到越來越厭倦,對於她而言,這樣的路途太漫長,而她所發現的思想之苗卻還沒有發芽。”
  無論是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還是索倫?剋爾愷郭爾,兩個人的生命中都飽含着對童話故事的熱愛,他們同樣關註着童年以及童年生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兩個人似乎並不像他們在對抗以及相互揭短、相互詆毀中所表現出的那樣老死不相往來。很多人都曾經指出,在1838年那些情緒低落的日子裏,剋爾愷郭爾對安徒生的評價實際上要遠遠高於他的表現,這一點是B.S.英吉曼第一次指出來的。在他的第一本書結論部分,這位哲學家以令人費解、略帶修辭的方式承認,和從前作為一位批評傢所做的一切相比,作為一位讀者,他在這本書中,完全是一種不同的方式對安徒生進行着評論。用英吉曼的話說:
  “也許他(剋爾愷郭爾)對您的評價比他所承認的要高得多。我相信,儘管結論部分的語調有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壓製,但仍然暗示着一種友好的姿態。但是,在大聲對一個人責難的同時,又在耳邊小聲承認自己的贊揚和認同,一方面用公開的文字表達自己的反對,另一方面又在用無形的筆墨書寫自己的感謝和贊賞,這顯然是一種思想狹隘、有失公允的做法。我希望他能認識到這一點,並且改變對待你的方式,就像從前在你耳邊低語那樣真誠地大聲說出心裏話,讓那些無形的文字真正見得天日。他對你的讀者和他本人的讀者以及你和他自己所虧欠的,也不過就是這一點。”
  在英吉曼寫給安徒生的這封充滿理智和寬慰的信中,他在字裏行間所要求的,不過是讓剋爾愷郭爾糾正“他所失去的那一半觀察力”,比如說,如果進一步瞭解《寫給孩子們的童話故事》這本書的話,剋爾愷郭爾也許就會産生完全不同的觀點,而剋爾愷郭爾卻從來沒有這麽做。但是,要結束這個發生在幸運作傢與黴運哲學家之間糾纏不休的故事,我們還需要看一看,針對如何給孩子們講述故事的技巧,剋爾愷郭爾在1837年寫的一篇文章是怎樣構思的。當時,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已經出版了9捲。剋爾愷郭爾撰寫這篇文學專著,部分原因是反駁他的導師保羅?馬丁?穆勒,並對他關於過度閱讀神話會有不良後果的觀點提出異議。事實上,剋爾愷郭爾的這篇文學專論一直沒能最終完成。剋爾愷郭爾認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衹是神話和優秀的童話故事,而不是“詩一樣的格言”。同時,他又提出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童年在人生當中是否具有獨立的意義?”他的答案是肯定的。其實也正因為如此,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的童話世界才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陈雪松,刘寅龙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丹麥親王寫的序言前言(1)前言(2)英文版前言
目錄真正的野蠻人(1)真正的野蠻人(2)真正的野蠻人(3)
自然之子(1)自然之子(2)自然之子(3)擁有天賦需要勇氣(1)
擁有天賦需要勇氣(2)擁有天賦需要勇氣(3)舞蹈學生(1)舞蹈學生(2)
舞蹈學生(3)舞蹈學生(4)邁入黃金時代(1)邁入黃金時代(2)
邁入黃金時代(3)邁入黃金時代(4)安徒生的處女作(1)安徒生的處女作(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