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亡天下:南明痛史   》 “國姓爺”的私心(5)      梅毅 Mei Yi

  為求自己割據稱大,毒殺張名振,可見出鄭成功為人之陰暗面。
  想當初舟山初次失陷,張名振率水軍退往廈門見鄭成功。鄭成功對他非常看不上眼,橫眼而問:“汝為定西侯,數年間所作何事?”
  張名振:“中興大業1
  鄭成功輕衊一笑。“中興大業?安在?”
  張名振:“有成,則徵之實績;無成,則在於忠心1
  鄭成功:“忠心?何可得見?”
  張名振即解釋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膚的四個大字“赤心報國”,陷肉逾寸,讓鄭成功和在場所有人皆一時愕然。
  此情此景,使得鄭成功不得不道歉致意。可能也正因為此次接觸,張名振勃勃之氣,引發了鄭成功的殺心。
  張名振一傢,嫡母、庶母、妻子、兄弟闔傢死國,忠烈滿門。
  想他三入長江之時,遙祭孝陵,三軍慟哭,作“十年橫海一孤臣”之句,何其悲壯!
  廣東方面,由蘇茂等人率領的鄭軍一度進展順利,於1655年攻下揭陽、普寧、澄海三個縣城。不久清軍反攻,鄭軍不敵敗走,臨行裝運走不少糧食和金銀,所以此行海戰應該算是小有收穫。
  鄭成功性嚴,小題大做,下令斬殺了揭陽戰役中負有軍事責任的將軍蘇茂。蘇茂被殺,也是因為先前他私自放走了鄭成功到處通緝的施琅。鄭成功本性險刻,當時隱忍不發,如今找到藉口。
  這一舉動的後遺癥十分嚴重,鎮守海澄堅城的蘇茂族弟蘇明,不久即帶領二千多士兵以城池降清,這使得鄭成功頓失一大屏障。
  海澄,乃鄭成功大陸上面的一塊絶對重要的踏腳石。
  屋漏偏遭連夜雨,清軍舟師又大舉進攻舟山群島。
  鄭軍大敗,不得不從此撤出,再喪失一大塊根據地。
  雖然軍事勢力僅限於金門、廈門、南澳以及沿海城府和島嶼,鄭成功的力量也一直在發展和壯大。隨着海上貿易的發展,他手下軍隊的人數和質量,其實反而呈越來越強的勢頭。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他有一隻極其強大的水上力量,可以四處遊走,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往來無蹤。鄭軍海上經驗極其豐富,而水軍恰恰是清朝的弱項。所以,清廷很長時間內,都不能有效解决鄭成功這個最令人頭痛的“問題”。
  船行迅速,來去無蹤,鄭軍水上縱橫,一會打舟山,一會攻福州。清軍在福建等地沿海尤為緊張,四處“救火”。
  永歷十一年(1657年),人在雲南的永歷帝封鄭成功為延平王。
  有了王封,雖然是“二字王”,在明朝也是顯爵。這位“國姓爺”腰板更硬,且死心踏地奉永歷為正朔,高舉明幟,刻意經營他自己的勢力範圍。
  最接近勝利的進軍——鄭成功南京之圍
  永歷十二年(1658年,順治十五年)春,吳三桂等人率清軍大舉進攻雲貴,致使東南空虛,鄭成功迎來他人生中最大的機會。
  初夏時分,他着手準備軍事行動,集糧調兵,並在八月間在大洋山一帶聚集(位於現在的杭州灣口處崎嶇群島,屬嵊泗縣)。
  八月初十日,鄭成功正在召集軍事將領開會,颶風忽起,水天相連,波濤似山。
  大風災下,不僅樓船撞毀,士兵遭溺斃成千上萬,連鄭成功本人的六個“王妃”與三個年歲還在孩提的兒子鄭瀎、鄭寓鄭溫,也因船衹傾覆而淹死在江中(這三個孩子的名字皆水字邊,又死於水,良可怪也)。千餘艘戰船,約三分之一損毀,八千多將士溺斃。為此,鄭成功衹得暫擱置行軍計劃。
  甚為奇怪的是,中國歷史上,在關鍵的轉折點時刻,颶風總是幫倒忙。南宋厓山之役後,張世傑本想擁軍再起,颶風一至,舟船盡傾;元軍二次徵倭,五竜山停泊,連夜哮風,十來萬人葬身魚腹,攻敗垂成。
  鄭成功甫出兵即遇不利,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少陰影。無奈,長江之役衹能往後推遲。清朝歷史學者計六奇以為,鄭成功聽說其父鄭芝竜被殺而出兵抵浙,根本不確切。長江之役於1659年開始,鄭芝竜當時還被關押在寧古塔,兩年多後順治帝死後他纔被殺掉。所以,鄭成功舟師出海,絶不是“為父報仇”而來。
  修整半年多,補船添兵。轉年四月,鄭成功與張煌言一起率千餘艘戰船,揚帆而來。
  鄭成功艦隊首戰告捷,一舉攻剋定海。然後,鄭軍水遇乘船,遮天蔽江北上。
  鄭成功率領大小船衹三千多艘,精兵十萬餘人,直撲江陰而來,因其城小,棄之不攻,直接溯北而上。
  六月初八,鄭成功大軍至丹徒。六月十三,衆船集於巫山祭天,儀式莊嚴肅穆。諸舟環集,旗蓋袍服俱用紅,望之如火。十四日,祭地及山河江海諸神,色俱用黑,望之如墨。十五日,先以吉服祭明太祖,次以縞服祭崇禎帝,色俱用白,望之如銀。
  “祭畢,鄭成功大呼高皇帝者三,將士及諸軍皆泣下。”可謂六軍感奮,誓師壯威。
  清朝在南京一帶駐軍薄弱。當時,大多數軍隊,不是留駐北京,就是赴西南去消滅永歷帝。惶急之下,鎮江至瓜洲的十裏江面,清朝守軍衹能以巨木築壩方式攔截鄭成功的水軍。
  這項工程很不好做,長壩寬三丈,外抹泥,內用木撐,左右兩端建立木柵,其中有射擊孔,可以裏面駐派軍人嚮壩上放射箭弩銃炮。同時,為了使得攔截更堅固,清軍往壩兩邊加放無數根直徑逾尺的大木柱,用以堵截鄭軍海舟的衝撞。“炮石盤銃,星列江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讓歷史照亮未來(1)序讓歷史照亮未來(2)半明半滅大明朝(1)半明半滅大明朝(2)
半明半滅大明朝(3)半明半滅大明朝(4)半明半滅大明朝(5)半明半滅大明朝(6)
半明半滅大明朝(7)半明半滅大明朝(8)半明半滅大明朝(9)半明半滅大明朝(10)
半明半滅大明朝(11)半明半滅大明朝(12)半明半滅大明朝(13)半明半滅大明朝(14)
半明半滅大明朝(15)半明半滅大明朝(16)半明半滅大明朝(17)半明半滅大明朝(18)
半明半滅大明朝(19)半明半滅大明朝(20)半明半滅大明朝(21)半明半滅大明朝(2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