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册府元龜   》 捲一百二十九◎帝王部·封建      王欽若 Wang Qinre    楊億 Yang Yi

  ◎帝王部·封建
  漢氏之興以同姓寡少復鑒嬴秦孤立之敗繇是立二等之爵以封功臣蓋異姓王肇於此矣。東京以降施姑息之政遵權宜之製良有之也。其於褒崇勳望申之異數鹹無聞焉元魏之世多被殊號垂及唐室著之班秩胙土典册寵名斯紀同光之後臣競爽或稱藩請命撫封傳世恭順傾鄉外禦宣力則必加之異數尊其爵禮稽。若前訓鹹可述焉至。若貞觀之詔追用古道事雖中寢亦並敘雲:乃百執所封五等之製蓋為常典此不備書。
  漢高祖初為漢王二年十二月立韓太尉信為韓王初信從漢王入漢中說漢王東鄉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王信先拜為太尉將兵略韓地項羽殺韓王成聞漢遣信略韓地乃令故籍氵拖吳時令鄭昌為韓王(項籍在吳時昌為吳縣令)距漢信略地定韓十餘城漢王至河南信急擊韓王昌昌降漢乃令立信為韓王常將韓兵。
  三年十月韓信定趙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王趙以撫其國漢王許之。
  四年二月立韓信為齊王初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怒欲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立之七月立黥布為淮南王初項籍立布為九江王齊王田榮叛項王徵兵布稱病不往項王由此怨布布愈恐漢使隋何使九江項王使竜且攻破布軍布間行與隋何俱歸漢故立為王(布與漢擊楚垓下項籍死布遂符都六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皆屬焉)。
  五年正月下令曰:楚地已定義帝亡後欲存恤楚衆以定其主齊王信習楚風俗更立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魏相國建成侯彭越勤勞魏民卑下士卒嘗以少擊衆數破楚軍其以魏故地王之號曰:梁王都定陶二月詔曰: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為王項王侵奪之地謂之番君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為長沙王。又詔曰:故粵王亡諸世奉粵祀秦侵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諸侯伐秦亡諸身帥閩中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弗立今以為閩粵王王閩中地勿使失職。
  七月燕王臧荼反帝自將徵之九月虜荼詔諸侯王視有功者立以為燕王荊王臣信等十人皆長安侯盧綰功最多請立以為燕王。
  十一年五月詔曰: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中縣之民中國縣民也。略取強梁地以為桂林象郡南海郡。故曰:三郡)使與百粵雜處(欲介其間使不攻擊)會天下誅南海尉它居南方長治之(它亦佗南海尉之名姓趙長治謂為之長帥而治理之也。)甚有文理人以故不耗減(耗損也。)粵人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今立它為南粵王使陸賈即授璽綬(就也。就其所居而立之)。
  十二年二月詔曰:南武侯織亦粵之世也。立以為南海王(高祖五年以象郡桂林南海長沙立吳芮為長沙王象郡桂林南海屬尉佗佗未降遙虛奪以封芮後佗降漢十一年更立佗為南越王自佗王三郡芮唯得長沙桂林零陵耳今復封織為南海王復遙奪佗一郡織未得王之)。
  惠帝三年舉高帝時粵功(追論其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號曰:東甌王。
  武帝建元六年閩粵擊南粵漢遣大行王恢擊閩粵閩粵王弟餘善殺王郢以降帝曰:郢等首惡獨無諸孫繇醜不與謀(繇邑號也。)乃使中郎將立醜為粵繇王奉閩粵祭祀餘善以殺郢威行國中民多屬心竊自立為王繇王不能製帝聞之為餘善不足復興師曰:餘善首誅郢師得不勞因立餘善為東粵王與繇王並處。
  後魏太武即位初進司徒長孫嵩爵為北平王司空奚斤為宜城王藍田公長孫翰為平陽王其餘普增爵位各有差。
  神加三年十一月封壽光侯叔孫建為丹陽王。
  太延元年五月進宜都公穆壽為宜都王汝陰公長孫道生為上黨王宜成公奚斤為常農王廣陵公樓伏連為廣陵王。
  文成興安元年十一月進平南將軍宋子使周忸爵為樂陵王南部尚書安子侯麗為平原王。
  十二月建業公陵侯進爵東平王廣平公杜遺濮陽公閭。若文並進爵為王。
  二年正月司空杜元寶進爵京兆王尚書左僕射東安公劉尼尚書西平公源賀並進爵為王。
  三月安豐公閭虎皮進爵為河間王。
  太安元年十月以遼西公常英為太宰進爵為王。
  二年九月河東公閭毗零陵公閭紇並進爵為王。
  十一月尚書西平王源賀改封隴西王。
  三年正月以漁陽公尉眷為太尉進爵為王。
  和平三年正月以車騎大將軍東郡公乙渾為大康王。
  獻文天安元年二月以侍中陸定國為東郡王。
  皇興二年四月以南郡公李惠為都督關右諸軍事雍州刺史進爵為王。
  三年二月以上黨公慕容白曜為都督青齊東徐三州諸軍事青州刺史進爵濟南王。
  十一月襄城公韓頽進爵為王。
  孝文太和二年正月封昌黎王馮熙第二子始興為北平王。
  二年四月淮陽公尉元進爵為王。
  九月封司徒趙公陳建為魏郡王司空河南公苟頽為河東王侍中尚書太原公王獻為中山王侍中尚書隴東公張為新平王。
  五年九月封昌黎王馮熙世子誕為南平王誕與帝同歲幾侍書學仍蒙親待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駙馬都尉侍中徵西大將軍南平王。
  唐高祖武德二年七月和州賊帥杜伏威遣使來降授和州總管東南道行臺尚書令封楚王三年六月徙封吳王。
  十月詔徐世父上柱國舒國公蓋宜封濟陰郡王四年正月竇建德行臺尚書令鬍大恩以大安鎮降封定襄王。
  太宗貞觀十一年六月戊辰以司長孫無忌為越州刺史改封趙國公左僕射房玄齡為宇州刺史改封梁國公故司空杜如晦贈密州刺史改封萊國公特進李靖為濮州刺史改封衛國公特進吏部尚書高士廉為申州刺史改封申國公趙郡王孝恭為觀州刺史改封河間郡王同州刺史尉遲敬德為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光祿大夫李世為蘄州刺史改封英國公左驍衛大將軍志玄為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左領軍大將軍程知節為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兵部尚書侯君集為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任城王道宗為鄂州刺史改封江夏郡王太僕卿劉弘基為朗州刺史改封幾國公金紫光祿大夫張亮為隰州刺史改封鄖國公因下詔曰:周武定業胙茅土於子弟漢高受命誓帶礪於功臣豈止重親賢之地崇其禮秩抑亦固磐石之基寄以藩翰魏晉已降事不師古建侯之製有乖名實非所謂藩屏王室永固無窮者也。隋氏之季四海沸騰朕運屬殷憂戡剪多難上憑明靈之下賴英賢之輔廓清縣嗣守寶歷豈予一人獨能致此時既共資其力世安而專饗其利乃捲於斯甚所不取但今之刺史即古之諸侯雖立名不同而監統一也。故申命有斟酌前代宣條委共治之寄象賢存世及之典司空齊國公無忌等或材稱人傑望表國章論道廟堂寄深舟楫用資文武誠著艱難折衝閫外隱如敵國或志力忠烈為心膂或氣強果是曰:爪牙策名運始功參締構義貫休戚效彰夷險嘉庸懿績簡於朕心宜委以藩鎮改賜土宇餘官食邑並如故即令子孫世世承襲(其後無忌等將之國情皆係戀不願行辭不獲免無忌子尚長樂公主乃因主陳請。又繆出怨言以激帝曰:臣披荊棘以事陛下今海內寧一不願違離而棄牧外州復與遷徙何異因上表固讓曰:臣等夙奉明詔授臣刺史子孫繼襲事等建侯承恩以來進退唯𠔌公私迫切益深危懼竊以無勞而貴自開逐禍之原仰纍明時虛行變古之道形影相吊。若履春冰宗戚憂危如湯火臣無忌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聞質文迭變皇王之跡有殊今古相沿緻理之方乃革仰維三代習俗靡常爰製五等隨時作教蓋由力不能製因而利之禮樂節文多非已出逮夫兩漢用矯前違置守頒條蠲除曩弊無益之文覃及四方不易之理有逾千載今為臣等復此奄荒欲其優隆錫之茅社施於子孫永貽宗嗣斯乃大鈞播物秋毫益施其生小人逾分後葉必嬰其禍何者違時易務麯樹私恩謀及庶僚義非僉允方招史册之誚有紊聖代之綱此其不可一也。又臣智效罕施器識庸陋或情緣後戚遂陟臺階或願想披荊便蒙夜拜直當今日猶愧非纔重裂山河逾彰濫賞此其不可二也。又。且孩童嗣職義乖師儉之方任以褰帷寧無傷錦之弊上幹天憲彝典既有常科下擾庶民必致餘殃於後一挂刑網自取誅夷陛下深仁務延其嗣翻令剿絶誠有可哀此其不可三也。當今聖歷休明求賢分政古稱良守寄在共理此道之行為日滋久緣臣等忽有之改張封植兒曹失於求瘼百姓不幸將焉用之此其不可四也。在茲一舉為損實多曉夕深思憂貫心髓所以披丹上訴指事明心不敢浮辭同於矯餙伏願天澤諒其愚款特停渙汗之旨賜其性命之恩太宗謂之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之通義也。意欲公之枝葉翼朕子孫長為藩翰傳之永久情在此耳而公等薄山河之誓發言怨望朕亦安可強公以土宇耶於是遂止)。
  中宗神竜元年正月封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為遼陽郡王食實封八百戶以誅張易之兄弟功也。
  五月封侍中齊國公敬暉為平陽郡王桓彥範為扶陽郡王袁恕己為南陽郡王中書令漢陽公張柬之為漢陽郡王中書令博陵郡公崔玄暉為博陵郡王並加特仍令罷知政事仍聽朝朔望。
  玄宗天寶九載十月封安祿山為東平郡王製曰:寄重者位崇勳高者禮厚欽。若古訓抑惟舊章開府儀同三司兼右羽林軍大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御史大夫範陽大都督府長史柳城郡太守持節充範陽節度經略度支營田陸運押兩蕃渤海墨水等四府節度處置及平盧軍河北海運並管內采訪等事上柱國柳城郡開國公安祿山性合韜鈐氣稟雄武聲威振於絶漠捍禦比於長城戰必剋平智能料敵所以擢升臺憲仍伏旌麾既表勤王之誠屢申殄寇之略頃者契丹負德潛有禍心乃能運彼深謀纍梟渠帥風塵肅靜斥候無虞不有殊恩孰彰茂績疆場式遏。且薄衛霍之功土宇斯開宜踐韓彭之秩可封東平郡王仍更賜實封二百戶通前五百戶餘如故。
  十二載八月封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西平郡王。
  肅宗乾元二年七月封朔方都知兵馬使節度副使僕固懷恩為大寧郡王。
  元年建辰月辛未詔曰:命將之選當仁實難非夫文可經邦不能安人和衆武可禁暴罔以剋敵成功允藉宏纔爰申錫命司徒中書令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單於鎮北副大都護持節充朔方節度關內度支營田????池押諸蕃部落副大使知節度事六城水運使兼寧坊等道節度副大使上柱國代國公《郭子》儀河嶽間氣岩廊重寶器量深識寬而有謀術應通方用而無滯自經難阻實擁旌旄遂能剋復二京折衝千裏厥戎將殄時乃之功久勤啓沃載竭忠讜人之望也。天實賚予今殄寇未寧興師頗廣鎮守經製已有區分而籌畫指麾必資專製將軍辭第無以傢為丞相憂邊思平國難固以︳謀之用宜申總統之威其將戡定外虞澄清列郡光膺藩屏之寄式崇社稷之勳對揚休命以永終譽可封汾陽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兵馬副元帥仍充本管內觀察處置使餘如故。
  代宗寶應元年五月丙戌太尉兼中書令鄭國公李光弼進封臨淮郡王。
  八月劍南狂賊徐知道為麾下將李忠勇所殺劍南州縣盡平封忠勇為臨晉郡王。又封平盧淄使侯希逸為淮陽郡王。
  二年閏正月戊申封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為清河郡王是年。又封幽州節度使李懷仙為武威郡王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雁門郡王。
  六月封(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為武威郡王。
  廣德元年封尚書右僕射郭英為定襄郡王永泰元年二月封神策軍都虞候劉希暹為交河郡王大將李守泰為同𠔌郡王孫獻心為宣城郡王楊通達為高平郡王子英為遂寧郡王。
  八月涇原節度使兼御史大夫馬封扶風郡王。
  十月封朔方大將孫守亮九人為異姓王。又封李國臣等十三人為異姓王是月進封渭北節度使李光進為武威郡王。
  大歷二年二月封華州牙將姚懷為感義郡王李延俊為永化郡王以斬周智光之功也。
  六月封荊南節度江陵尹衛伯玉為城陽郡王。
  五年四月封幽州節度使朱希寀為高密郡王。
  九年三月封幽州節度使朱霑為淮寧郡王(十二年徙封遂寧郡王)。
  九月封平盧節度都知兵馬使試殿中監王廷俊為陽城郡王都虞候試殿中監李令德為狄道郡王步軍使試太常卿劉神藻為順正郡王都押衙試太常卿許皎為鄰山郡王並賜實封五千戶。
  十年二月封平盧淄青節度使李正已為饒陽郡王德宗嗣位初封四鎮北庭行軍涇原鄭潁節秀實為張掖郡王。
  建中元年六月封涇州礻卑將試殿中監劉海賓為樂平郡王賞殺劉文喜也。
  二年五月封淮寧節度使李希烈為南平郡王。
  三年四月封幽州節度使朱滔為通義郡王。
  九月封河陽節度使李為開封郡王。
  四年鼕封朱忠亮為東陽郡王(忠亮事薛嵩為將鎮普潤朱霑之亂以麾下奔奉天德宗嘉之
  白孝德纍有功為安西北庭節度延寧節度封昌化郡王。
  興元元年二月封成德節度兼幽州盧竜兩道節度王武俊為琅琊郡王(是歲。又封武俊子德使士貞為清河郡王貞元初封士貞弟冀州刺史士清為北海郡王)。
  八月癸卯加神策軍京畿渭南渭北坊節度及兵馬副元帥司徒兼中書令合川郡王(臣欽。若等曰:本傳及實錄不載封合川郡年日)食實封一千五百戶李晟兼鳳翔尹充鳳翔隴右節度度支營田觀察使仍充管內諸軍及涇四鎮北庭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加河東保寧軍節度觀察使太原尹北都留守檢校司徒平章事北平郡王馬燧奉誠軍及晉慈隰節度並管內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以靈????豐夏節度使寧振武奉天永平等軍兵馬副元帥侍中兼靈州大都督樓煩郡王食實封一千八百戶渾為河中尹河中絳州節度觀察等使仍充河中同絳陝虢節度及管內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鹹寧郡王。
  十月李希烈將李澄以滑州降以為汴滑節度封武威郡王是年。又封禁軍將軍李惟簡為武安郡王是年。又封神京畿渭南商州節度尚可孤為馮翊郡王是歲。又封靈????豐夏節度杜希全為餘姚郡王。
  貞元元年封魏博節度田緒為常山郡王。
  六年四月宣武軍節度使檢校司空平章事懷德郡王劉玄佐徙封彭城郡王賜實封八百戶。
  十一年八月改封魏博田緒為雁門郡王。
  十七年封劍南西川節度使韋臯為南康郡王賞破吐蕃功也。
  憲宗元和二年正月封振武軍節度使閻巨源為定襄郡王。
  六年封招義節度使盧從史為範陽郡王。
  八月封劍南西川節度高崇文為南平郡王。
  十三年封涇原行營節度郝毗為保定郡王。
  十四年二月封義成軍節度劉悟為彭城郡王。
  敬宗寶歷二年封幽州節度朱剋融為吳興郡王是年封幽州李載義為武威郡王。
  文宗太和三年十一月封武寧節度王智興為雁門郡王。
  武宗會昌中封幽州節度張仲武為蘭陵郡王。
  僖宗中和元年封西川節度陳敬為潁川郡王是年封河中節度王重榮為琅琊郡王。
  光啓元年封徐州節度時溥為鉅鹿郡王。
  昭宗乾寧四年三月製封鎮國軍節度韓建為昌黎郡王(光化元年改封潁川郡王建纍辭王爵改封許國公)是年九月封鎮海東節度使錢鏐為吳王。
  光化元年九月製封魏博節度使羅弘信為臨清王。
  二年七月封武貞節度使雷滿為馮翊郡王。
  荊南節度忠萬等州觀察成封上𠔌郡王。
  忠義軍節度趙凝封南平王後封楚王。
  天元年封鎮州王處直為太原王。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十一月製忠義太保等軍節度延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北平王高萬興復封北平王(萬興在梁朝已封北平至是復以舊爵授之)是年湖南節馬殷首職貢復封楚王(梁貞明中已封楚王此故云:復封)。
  二年二月辛巳以檢校太師守尚書令兼河南尹判。
  六軍諸衛事魏王張全義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孟州刺史充河陽三城節度孟懷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河南尹封齊王是年封荊南節度高季興為南平王。
  三年八月正衙命史册兩浙吳越王錢鏐為吳越國王癸亥太常禮院奏吳越王錢鏐行册禮宜取八月二十七日丁亥吉奉敕其印宜以吳越國王之印為文仍令所司以金鑄造。
  明宗天成二年四月癸醜製曰:朕聞襲弓裘之美惟孝承傢秉旄鉞之權惟忠報國其有顯居世祿傑出時材疾風端勁草之心積雪驗貞鬆之節恐毀我室非閱於墻宜遵紹續之文俾授統臨之寄爰於剛日特舉彝章威武軍節度觀察留後起復麾將軍檢校太傅使持節舒州諸軍事守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柱國琅琊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王延鈞拱北華星圖南巨翼垂金精於玄象刷玉宇於雄風而自皂蓋分憂清源共理五馬之聲光首出八竜之價譽相高既綰符俄從金革在原無惠鹹推晉後之賢當璧有徵大葉楚人之望而。又上欽天眷傍沮物情守祖考之貽謀卻藩宣之承製心傾皎日義惡浮建溪之誓帶如河閩嶺之礪山齊嶽父風宛在臣節彌堅是命高建牙璋洞開玉帳錫以油幢瑞節廣其淥水紅蓮寵冠阿衡貴同緹騎尊以帥而表敬實其戶而增封並示貞榮仍加懿號於戲象賢務德剋揚嗣子之名進律推恩當顯使臣之禮勉膺殊渥永保令圖可依前授起復麾將軍右金吾衛大將軍外置司正員檢校太師守中書令福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武威軍節度福建管內觀察處置兼三司發運節度封琅琊王三年命左散騎常侍陸崇持節册為閩王六月以天策上將軍湖南節度使楚王馬殷封楚國王七月中書奏馬殷封楚國王禮文不載國王之製請約三公之儀使行册奉製宜依。
  閔帝應順元年正月壬辰製以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江陵尹渤海郡侯高從誨可封南平王武安武平等軍節度觀察等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行潭州大都督府長史扶風郡侯馬希範可封楚王末帝清泰元年製以幽州盧竜軍節度押奚契丹經略盧竜軍等使兼北面行營招討使檢校太師中書令行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天水郡公趙德鈞封北平王平盧軍節度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檢校太師中書令樂安郡公房知溫封東平王。
  晉高祖天福二年五月製天雄節度秦國公範延光可封臨清王。又製鳳翔節度使西平王李從嚴封岐王是月封平盧節度王建為臨淄王二年封東平王五年入覲進封韓王。
  周太祖顯德元年正月以山南東道節度襄鈞房復觀察等使檢校太師守太傅中書令南陽王安審琦封陳王以天平軍節度鄆齊埭觀察等使檢校太師守太保中書令淮陽王符彥卿充大名府天雄軍節度使進封魏王以荊南節度荊歸峽觀察等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江陵尹渤海郡王高保融封南平王以定南難節度夏綏銀宥觀察等使檢校太師中書令隴西郡王季彝殷封西平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册府元龜》簡介捲一◎帝王部·總序·帝係
捲二◎帝王部·誕聖捲三◎帝王部·名諱
捲四◎帝王部·運歷捲五◎帝王部·創業
捲六◎帝王部·創業第二捲七◎帝王部·創業第三
捲八◎帝王部·創業第四捲九◎帝王部·繼統第一
捲十◎帝王部·繼統第二捲十一◎帝王部·繼統部三
捲十二◎帝王部·中興·告功捲十三◎帝王部·都邑
捲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捲十五◎帝王部·年號
捲十六◎帝王部·尊號一捲十七◎帝王部·尊號第二
捲十八◎帝王部·帝德捲十九◎帝王部·功業
捲二十◎帝王部·功業捲二十一◎帝王部·徵應
捲二十二◎帝王部·符瑞捲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