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 大唐秦王詞話   》 第十回 桓法嗣定計奪糧 李玄邃興師伐鄭      諸聖鄰 Zhu Shenglin

  詞: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從來有命。
  幸遇三杯美酒,況逢一朵花新。片時談笑且相親,來日陰晴未定。
  且停警世語,再表串珠詞!
  且說單雄信與千花公主成親,卻早明光方漏盡,長樂又鐘鳴。鄭王駕設早朝,雄信上殿謝恩。鄭王賜雄信金花彩緞,官封馬步統兵大元帥。不題雄信招為駙馬,再說金墉魏王,一日設朝已畢,問衆文武:“單雄信去河南討糧,如何許久音信不聞?寡人欲待起兵,又不知他那裏還與不還?”班部中閃過程咬金啓奏:“待臣再去河南催討一遭,就探雄信的消息。如果設計騙賴,我主這一回出師,名正言順!”魏王準奏。咬金辭駕出朝,戎裝整齊,上馬扳鞍,趲離金墉城不題。
  且說河南埋伏探聽軍情健卒,於路傳了消息,報入河南城。一壁廂桓法嗣與單雄信用計,調遣大將郭士衡、樊佑、周文英,領三千兵,伏在翠屏川深𠔌中。又調徐成、石贊、林士浩、朱榮四將,領三千人馬,隨後策應。桓法嗣與衆將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衆將領了軍令,各人整頓衣甲鞍馬,擎刀執劍,插箭彎弓,點選人馬,預先出城埋伏。一壁廂準備糧米車輛,事事完備。桓法嗣、單雄信把設計答應來使話,一一啓奏。鄭王說:“好妙計!二卿為國效力,當與朕共享太平!”
  不說河南調兵。再說程咬金行程。正是每行深淺徑,時過短長亭。有日來到河南城,直到朝前下馬,隨着黃門官入朝。扇大膀,似大鵬展翅;拽大步,如猛虎離山。行至殿前,口稱:“東鄭王請揖!”東鄭王說:“將軍少禮!”程咬金說:“我主多多致意!嚮日藉糧十萬石,為何許久不還?單將軍過催,糧不見付,人不見回。”鄭王說:“單將軍正要解糧起程,因不服水土,染病在金亭館驛,着醫調治,至今尚未痊好,以此耽誤日期。”程咬金說:“未將去看單將軍病勢若何!”連忙出朝,一騎馬徑到館驛內。見了雄信,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咬金說:“單將軍,你緣何得這病癥,如今貴體好些麽?魏王發惱,又着我來。”雄信道:“程大人!鄭王的糧有了一半,待先送回朝,不想不服水土,染病到今,不能行動,以此耽誤回程。”咬金說:“既這等,我先把有的糧解回金墉,你待病體好些,趲完糧就回罷!”咬金別了雄信,復到鄭王駕前趲糧。鄭王說:“糧已備下多時了,止欠車輛。先解納一半,隨後送完。”咬金說:“就做兩次也不妨,快打點起程!”鄭王差近侍官:“陪將軍光祿寺茶飯!”一面分付當駕官,把糧米車輛人夫,即速齊備。咬金茶飯已畢,來辭鄭王。鄭王把糧米交割與咬金,出了河南城,押着糧車,一路上人夫嚷嚷,車輛轔轔。曉乘曙色登遙嶺,晚帶寒煙過遠村。正行到翠屏川,衹聽得一聲鑼響,𠔌中轉出嘍囉來。為首三個山王:頭戴茜紅巾,身穿皮鎖甲。手內齊擎大砍刀,雕鞍跨下追風馬!
  大喝一聲:“留下買路錢!”程咬金說:“怎麽這去處也有強人哨聚!”咬金喝一聲:“吾乃金墉魏王駕下虎將,趲糧經過,有什麽買路錢?你既是山王,也通個名姓來!”山王說:“吾乃是無名自在大王!你有買路錢,放你過去;如無,下馬受降!”咬金說:“這賊!贏得我,有買路錢,贏不得,休走!”怒衝魏國擒竜將,惱犯王朝好手人。
  交鋒戰鬥無多會,又聽鑼聲震地鳴。
  正戰之間,咬金馬後鳴鑼吶喊,又轉出一夥強人來。當先四個山王,四般兵刃,殺入陣來。一壁廂交戰,一面四下伏兵,吶一聲喊,把糧車盡數奪了去。衆山王撥開兵刃,兜轉馬徑,往山𠔌小路去了。咬金寡不敵衆,單人獨馬,衹好戰七員正將,怎麽再顧得糧車?以此也撥轉馬,一頭走着,心下自想:“這夥強賊武藝精通,多是王世充的將官,假作山王,埋伏在此,奪了糧去!我待復轉河南理論,想他怎麽肯認?不如且回金墉,奏知魏王,再作道理。”不一日,來至金墉,正遇魏王設朝。咬金當駕啓奏,把單雄信染病、用計奪糧的情由,一一奏聞。魏王見說,怒咬銀牙,心生烈火,傳旨各將士,整點人馬,起兵徵伐河南不題。
  有河南探細的,預先報入城中,都知道了。駙馬單雄信,與軍師桓法嗣商議機謀:定要日宮內用計捉金烏,直上月殿中施謀擒玉兔。
  天賜東鄭王神助大成功,卻交李魏主數盡無歸路!
  二人設計已定,雄信說:“軍師!你在此調撥人馬,我今日就要回金墉去了!”歸朝拜辭鄭王,雄信把計策,悄悄地細奏了一遍。鄭王說:“生受駙馬用心!”親賜禦酒餞行。雄信出了朝門,上馬扳鞍,詐病回朝,見魏王去。正是:江海風波有時測,人心險惡最難知!一路無詞。
  有日來到金墉,進了城,東華朝前下馬。值門官奏:“單雄信等旨!”
  叫:“宣至駕前!”朝拜魏王。魏王問單雄信:“你染病在河南,曾知道劫糧的消息?”雄信說:“臣因患病未痊,聞得驛中人說,東鄭王差人馬假作草寇,奪了糧去。臣恐他謀害性命,以此帶病逃回,特奏主知道!”魏王見說大怒:“這賊怎敢欺侮寡人!與他誓不兩立!”問總帥王伯當:“人馬點齊未?”王伯當說:“軍糧俱已完備!”傳旨:“來日出師,朕親統大軍,下河南徵伐!”一宵晚景不題。到第二日,設朝已畢,宣太子監國,單雄信病體未好,着他守護城池,其餘將佐,俱隨駕徵伐。程咬金、羅成為先鋒,秦瓊、王伯當為總帥護將,牛進雄、張公瑾為殿後,梁建方、牛進達為左監軍,王源、王浩為右監軍,王當仁、裴仁儉為遊擊將軍,王珪督理糧草,點齊四十萬人馬。三聲炮響軍離寨,五度鑼鳴將起營。但見:旌旗招展,綉的是飛虎飛竜;彩幟飄搖,畫的是飛熊飛豹。震居甲乙,重重壘翠堆青;離屬丙丁,片片飄紅簇紫。乾臨壬癸,騰騰黑霧鎖天涯;兌守庚辛,皎皎白雲升霄漢。中央戊己,高標金纂杏黃旗;綉襖親軍,手執黃封傳令劍。前面擺千千隊,畫戟鋼刀;後面列萬萬層,銅錘鐵斧。亮錚錚漫天兵刃,密匝匝遍地幹戈。鞍馬上,雄赳赳勇猛勝澹臺;步行兵,氣昂昂英雄欺子路。壓寨韓侯臨趙地,絶勝王翦出秦關!
  軍馬正行間,哨馬來報:“已到河南翠屏川,離城約十數裏之地!”魏王傳令:“就在翠屏川安營!”
  總帥魏王傳將令,翠屏川下好安營。
  屯軍揀選平陽地,下寨還須近水津。
  營前四角安門戶,八面槍刀護統軍。
  繞寨徵雲狼虎懼,摩空殺氣鬼神驚。
  四下多埋菱角刺,外圍多掘陷人坑。
  三軍醒睡傳更漏,喝號提鈴要小心。
  弓彎上弦刀出鞘,防備偷營劫寨人。
  令嚴束約三千士,威鎮貔貅百萬兵。魏王安營。長探報馬,報入東鄭王駕前。鄭王宣桓法嗣、郭士衡計議軍情。桓法嗣說:“臣的計策已定下多時,不勞聖慮,管教一陣成功!臣如今整點神兵齊備,請主公觀看,方可下戰書!”鄭王說:“卿等盡意施謀,各要調遣如法。專候捷音!”桓法嗣與郭士衡辭朝,徑下演武場,調撥人馬,操演神兵。桓法嗣、郭士衡坐下中軍帳,分付各營馬步領軍官,聽令調用:遣周武、艾先、郝明三將,領三萬人馬,離城五裏安營;又調薛德音、陳智略、樊佑三將,領三萬人馬,於城西紮營;又調周文英、周文禮、徐成三將,領三萬人馬,於城東紮營。桓法嗣分付衆將:“三處屯營,用心防守!如有敵兵挑戰,待我有令,方許出軍,勿得擅離汛地!”衆將領了軍令,各人全裝披挂,整點人馬,出城安營不題。又調張永通巡視各營,添兵增戍,城上俱要旗幟鮮明,晝夜巡哨。又調石贊、雷延、張忠、林士浩四將近前,桓法嗣附耳低言,不過數句話,四將都知道了,各人頂盔挂甲,插箭彎弓,領一萬人馬,從小路徑往金墉城,見單雄信去。
  再說桓法嗣,整點神兵,揀選身長八尺、彪形大漢一萬三千,刀斬斧齊,每日學踩高蹺。蹺高一丈二尺,人長八尺,平地人就長二丈,每日操練純熟。預先把桑皮紙染成五色,做就長袍,分與踩蹺的軍士披挂。每人都帶鬼臉,面藍赤發,巨口狼牙。人人手中,或執長槍刀斧,或執一個盒盤。盒內放硝黃火藥,把盒連開連閉,或暗或明,如閃電一般。把軍分作十隊,五十人為大隊,三十人為一小隊,布成天門陣法。但見:頭披亂發,腦後撒丈二紅絲,盒貯硝黃,空內起千百丈火焰。五色袍燦爛如雲,一樣臉蹺蹊如鬼。好比豐都驅鬼卒,儼如東海夜叉神!
  桓法嗣敷演神兵完備,到朝中請鄭王觀看。鄭王即時傳旨起駕,觀演神兵:帝閃竜睛觀戰士,王睜鳳目看神兵。
  面籠鬼臉真如鬼,體挂神袍果是神。
  腳踩高蹺長二丈,頭披亂發墜紅纓。
  硝黃着火當空焰,好似天邊閃電明。
  口內呢喃學番語,吹風豁哨滿空吟。
  敷演一番歸本陣,齊聲萬歲見明君!
  東鄭王觀看大喜,賞勞軍士已畢,傳旨擺駕回朝。又早見紅日埋山,冰輪出海,晚景不題。次日東鄭王駕設早朝,桓法嗣上殿啓奏:“我主可差人下戰書與李密,約本月二十五日,藉神兵十五萬下界!”鄭王即喚侍臣,修下戰書,到魏營去。長孫安捨接了戰書,趲離朝門,一騎馬徑出南門,直至翠屏川魏王營門下馬。旗牌官報:“有王世充差官,在營門等旨!”魏王叫:“宣來!”長孫安捨來到帳中,參見魏王,奏說:“臣是東鄭王駕下,奉軍師桓法嗣令,送戰書在此!”魏王說:“取上來看!”近侍官接上竜案,拆看:魏王啓覽,春秋分列國,乃天下之天下;古今稱王伯,非一人所獨專。城池廣阔,戶口滋繁,不存知足之心,恣逞貪婪之欲。切聞陰陽有消長之理,人事有否泰之機。何其殘暴,妄肆興師!若能返旆,尚存鄰國之歡,如或恃強,難免危亡之禍!於今九月二十五日,藉上界神兵十五萬臨凡,那時縮首就擒,悔之晚矣!幸與高明議之!
  魏王看罷大惱:“這賊是凡胎濁骨,有什麽神兵?分明是妄邀左道,煽惑軍心!本待斬了下書逆賊,衹道寡人不仁,姑且留下這顆賊頭,衹把戰書批寫兩行:“天兵壓境,勢急燒眉。不思納土投降,妄出抗違之語。六軍效勇,刻時攻破河南;虎將揚威,指日削平洛蕊。姑準來書,共决勝負。或戰或降,兩宜知悉!”
  魏王批罷戰書,分付軍校把來使攆出營去。長孫安捨縱馬回河南,入朝將書啓復鄭王。桓法嗣說:“我主明日於鎮東山頂,建一壇,祭獻天地,次祭聖王周公,他曾許陰助主公破魏。自古心誠同於天地,意正格乎鬼神。我主齋戒禮祀,臣自有擒竜捉虎之謀,管教奏凱回朝!”鄭王準奏,一面差參軍鄭竜監壇。一切祭祀禮物完備,鄭王齋戒沐浴,更換朝服,同桓法嗣擇日登壇祈禱。果然:道高竜虎伏,德重鬼神欽!是夜,周公旦復顯靈於鄭王,口稱:“蒙王致祭,特來伸謝!”來日出兵,吾神自有陰兵相助,定取李密城池!”言畢拱手而退。鄭王醒來,卻是南柯一夢。
  到了天明,鄭王設朝已畢,宣桓法嗣上殿,將夢中神人言語,說與桓法嗣。法嗣說:“今日好發兵交戰!”辭卻鄭王,出了朝門,徑下演武場,調撥將士。朱榮、張永通二將,領一支人馬,到翠屏川正東埋伏。燕義、李祿二將,領一支人馬,到翠屏川正西埋伏。王元、楊佐領一支人馬,到翠屏川東南埋伏。長孫安捨、何仁領一支人馬,到翠屏川西南埋伏。太子仁恕、大將軍郭士衡,帶領二萬精兵,同神師軍殺出城去。又傳令各將士,來日二更,衹聽空中號炮三番,城樓畫角齊鳴之時,各營同埋伏的人馬,四面舉火殺進,務要劫李密的營,燒了他糧草,方是衆將功勞。上前奮勇者賞,退後畏縮者罰!衆將領了軍令,暗暗地分頭出城,各領兵埋伏去了,卻早天色已晚。次日早晨,桓法嗣道扮齊整,徑來城樓上坐下,喚軍士取斜席一領,號炮三個。又取五十名畫角軍,俱赴城樓聽用。
  不題河南調兵,且說魏王在營傳說,今是九月二十五日,河南出兵交戰,詭稱神術,煽惑軍心,傳令布陣迎敵。秦叔寶、牛進雄領三萬兵,屯於正東。程咬金、梁建方領三萬兵,屯於正西。羅成、王當仁領三萬兵,屯於正南。張公瑾、裴行儉領三萬兵,屯於正北埋伏。王伯當、柳周臣、賈閏甫保駕,護衛中軍。裴行基、牛進達領一萬兵,五路救應。其餘將士,都屯在中哨。魏王調兵方完,天色傍午,霎時間就變了:昏慘慘雲籠宇宙,黑洞洞霧鎖江山。寒風颳面,冷氣侵入,魏營軍士,交頭接耳說:“河南今日有神兵下界,上半日晴明,這一會兒就黑了!”都有些疑惑。正是:人心恍惚威風散,將士猶疑壯氣消!不知當夜廝殺,勝敗何如。
  雄信懷姦圖賣國,魏王拒諫棄忠良。
  軍中若使謀臣在,安得山河屬鄭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大唐秦王詞話唐朝開國演義捲—
第一回 李公子晉陽興義兵 唐國公關中受隋禪第二回 唐高祖郊天頒大赦 王世充毀詔殺欽差
第三回 洛陽城世充被圍 北邙山秦王受誘第四回 唐秦王私看金墉地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第五回 唐秦王失陷金墉 劉文靖親賫軟表第六回 高祖試三仙鬥術 李靖誘梁王起兵
第七回 金墉城玄成改偽赦 千秋嶺叔寶送真竜第八回 西秦偽霸主起兵 河南假周公顯聖
唐朝開國演義捲二第九回 飛鼠耗糧同天譴 美人睏使亦人謀
第十回 桓法嗣定計奪糧 李玄邃興師伐鄭第十一回 桓軍師大布神師計 李魏王兵敗翠屏川
第十二回 李密計窘投唐 高祖寬恩賜爵第十三回 李藥師智降薛仁杲 邢國公愧接小秦王
第十四回 定巧計十羞李密 吟反詩三忤秦王第十五回 桃林縣李密反唐 ????岡嶺建德中箭
第十六回 野豬坡李玄邃敗兵 斷密澗王伯當死節唐朝開國演義捲三
第十七回 魏玄成抱竿哭主 徐世勣被說降唐第十八回 桓軍師初犯伊州 唐秦王二下河南
第十九回 朱燦醉蒸段學士 公瑾智破楚王兵第二十回 楚朱燦窮投王世充 李藥師計破鄭仙妃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