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柏杨访谈录:新城对   》 炉边漫谈(4)      柏杨 Bai Yang

  张香华:那是我说的,你那样讲,对鲁迅是诬蔑……
  问:你是不是受了鲁迅的影响呢?
  柏杨:我的小说是真的受了鲁迅的影响。我的杂文没有,因为过去在大陆很少看到鲁迅的杂文,看了几篇而已。他的小说,我看了不少,《呐喊》、《彷徨》,我都看过……
  问:其实,鲁迅的小说也不多……
  柏杨:就是那几篇小说,使我有个感觉,自从白话文运动以来,鲁迅的小说还是最好的。
  问:鲁迅有篇小说《肥皂》。
  柏杨:啊?
  问:非常好,非常好!
  柏杨:我看过鲁迅的《阿Q正传》、《酒楼》、《故乡》……
  问:这都是在大陆的时候看的吗?
  柏杨:是。
  问:鲁迅小说,我是在台湾偷着看的……
  柏杨:鲁迅小说,你看过之后,给你神经压力,你要思考,不会很愉快。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的小说有这么悲惨的结局?我说,你应该想呀。现在因为时代不同,所以我的小说更不吃香……
  问:你的小说在台湾销得怎么样?
  柏杨:有些人还是看。我现在小说的销路,除了三毛——还有谁呀?
  问:琼瑶!
  柏杨:对,琼瑶。除了她们以外,我的小说销得最多。人家说,沾柏杨的光!
  问:谁沾你的光?
  张香华:人家说:他自己的小说沾柏杨的光!
  柏杨:人家说,因为是柏杨的小说,才有人买!
  (张香华、柏杨、聂华苓一起大笑)
  张香华:(望着丈夫,微笑)我可不可以讲我的意见?
  柏杨:(声音低了一个音阶)讲嘛。(弹弹烟灰)
  张香华:我觉得他是个使命感很强的人。他对鲁迅的小说之所以那么喜欢,因为他和鲁迅一样,出发点是对社会、对人的关怀;对中国人的可怜、可悯、厌恶——恨铁不成钢。那种心情,我相信他们两人很相像。他五十年代小说所写的主题,当然和我们这个时代是有点区别的。但是他有一颗这么炽热的心,除了反映当时的时代之外,还能把人性的黑暗面挖掘出来。所以,如果他的小说只是局限在五十年代的话,那就没有永恒性了。正因为他太炽热,太关怀,所以,尽管他的小说技巧还没发展到最圆熟,但是,因为他的爱心,他的期望,使他在作品里面保存了一些永恒的东西……
  柏杨:(劲儿上来了)现在我的小说有这么大的销路,证明我有读者……
  张香华:笨蛋。(笑个不停)
  (柏杨愣愣地望着妻子)
  张香华:(仍然笑着)销路!销路有什么值得提……
  柏杨:(兴奋起来了,嗓门提高了)销路!就是有人看呀!不是强迫市场,是自由市场呀!现在,(声音低了,委屈似的)人一提就提我杂文、历史,从来没人提我小说……
  张香华:现在我发现,真正欣赏他小说的人,是从生活里面熬炼出来的人。譬如说,有一位雕塑家,最近在台湾崛起,也是高信疆极力用大众传播把他介绍出来的,叫侯金水。《柏杨65》那本书封面上的塑像,就是侯金水设计送给他的,他们本来完全不认得。侯金水就是他小说的读者。为什么侯金水这么受他感动呢?说起来非常的传奇,在他还没成名以前,他一直是柏杨的读者,也想写信给他,但是不得其门而入。后来他的雕塑被人肯定了,他才问高信疆,可不可以把他介绍给柏杨。高信疆说,那有什么问题?很熟的朋友嘛!然后他们才见到了。侯金水是个乡土气息很重的人。他在那种场合,就默默坐在那里;然后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呀,一听很熟。我好像似曾相识,可是我说不出来,是哪儿来的故事呢?用他的语调来讲,非常动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捕蛇的人,他很穷,他必须冒生命的危险去捕蛇,结果被毒蛇咬了;临死的时候,有一个陌生人来搭救他。这个陌生人失了业。捕蛇的人临死之前叫那人把遗物送回去给他妻子,但是,不要告诉她丈夫到底是什么下场。那个不相干的陌生人处理了捕蛇人的后事。他也是穷得要死,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借来的钱,给了捕蛇人的遗孀,编了一个谎,说她丈夫出海了……这一类的话。他回到自己家,妻子问他:“工作有没有着落呀?”他说:“有,有,有!明天有工作!”他第二天就是要去捕蛇。雕塑家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说,奇怪,这个故事我在哪儿看过的?原来就是他(指柏杨)的作品!我拿这个个案来讲,就是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城对》目录历史的镜子(1)历史的镜子(2)历史的镜子(3)
历史的镜子(4)亵渎君主的柏杨(1)亵渎君主的柏杨(2)士大夫和中国人(1)
士大夫和中国人(2)炉边漫谈(1)炉边漫谈(2)炉边漫谈(3)
炉边漫谈(4)炉边漫谈(5)炉边漫谈(6)炉边漫谈(7)
炉边漫谈(8)炉边漫谈(9)炉边漫谈(10)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1)
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2)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3)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4)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