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带你去耶鲁   》 第13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2)      曹蕴 Cao Yun    马征 Ma Zheng

  耶鲁的创始人搬到纽黑文的时候, 选了一块不大的地, 这就是今天的耶鲁人熟知的老校园 (Old Campus)。 在以后的三百年里, 耶鲁以老校园为基点向外扩散。 耶鲁继承剑桥、 牛津精英式的办学理念, 连建筑都呈现出欧洲古建筑的风格。 耶鲁校园的主要建筑建于1917年到1933年之间, 大部分属于哥特式风格, 是美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 高耸、 尖峭的屋顶, 红褐色的石墙、 镶嵌彩色玻璃的长窗、 高旷的内部空间, 使得建筑弥漫着中世纪的神学色彩。 耶鲁每幢建筑的门都出奇的重, 象征着耶鲁三百年沉甸甸的历史。 进入每幢房子, 都需要用尽全身力气推开或者拉开一道道厚重的门, 才能进入耶鲁古老的教室和办公楼。 进入耶鲁校园, 即置身于喧嚣世界之外, 慢慢地走, 静静地想, 纵横两万里, 上下几千年, 仿佛就在你的脚下和身边。
  在老校园的一隅, 矗立着耶鲁最老的建筑--康涅狄克礼堂 (Connecticut Hall)。 这所三层楼的砖石结构的建筑建于1752年, 是康州最老的几座建筑中的一座。 红色的砖墙、 白色的窗户和黑色的百叶窗……典型的新英格兰风格透露出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气息。
  在康涅狄克礼堂的不远处, 有一座内森·黑尔 (Nathan Hale) 的雕像。 他是耶鲁毕业生, 就读期间住宿在康涅狄克礼堂。 黑尔被公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个间谍。 作为独立战争中的陆军上尉, 他潜入英军搜集情报, 不幸被捕, 留下了那句名言:"我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来献给我的祖国。" 黑尔的雕像两手反剪、 脚上带着镣铐, 矗立在耶鲁的老校园中, 接受着一群又一群人的拜谒。 据说, 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想把这尊雕像买下来, 搬到中央情报局门口, 但被耶鲁一口拒绝。
  "有权思考不可思考的问题"
  上面这句话出自耶鲁大学"言论自由委员会" 主席伍德沃 (C. Vann Woodward) 之口。 当时, 正值越南战争之际, 美国的社会运动一个接着一个, 一浪高过一浪, 身为常春藤名校的耶鲁自然不能置身世外。 面对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的政治氛围, 耶鲁采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态度捍卫言论自由。 越南战争时期, 联邦政府规定, 凡是以道德或者宗教为名义的反战者, 都不能申请奖学金。 当年,耶鲁的校长金曼·布鲁斯特 (Kingman Brewster) 为了维护耶鲁学术自由的精神传统, 拒不执行政府的指令, 仍以申请者的成绩作为发放奖学金的唯一标准。 结果, 联邦政府拒绝给予耶鲁一大笔资金。 布鲁斯特这种维护耶鲁学术自由的做法受到后代的景仰, 被称为 "当年最伟大的校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目录(1)第2节:目录(2)第3节:目录(3)
第4节:序言第5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1)第6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2)
第7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3)第8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4)第9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5)
第10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6)第11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7)第12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
第13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2)第14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3)第15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4)
第16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5)第17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6)第18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7)
第19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8)第20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9)第21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0)
第22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1)第23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2)第24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