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老滋味   》 第13節:柳泉居與砂鍋居(2)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號稱"北京通"的民俗學家金受申,戲劇傢景孤血,清睿親王後裔、新聞界老編輯金寄水,對柳泉居的"碗酒"幾乎飲之成癖,此三位文友兼遠親,每得閑暇必相約清酌,酒酣而發詩興,甚至低唱幾句皮黃,一盡興方歸。
  砂鍋居,地處西四南大街缺瓦市路東,是一傢地道的北京風味飯莊,開業於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至今已有二百幾十年的歷史。
  這傢飯店原名"和順居",因200多年來,一直用一口直徑4尺深3尺的大鍋煮肉,人皆稱其"砂鍋居",遂由此更名。據老北京人說,該飯莊源於清代王府的一個更房。當時清宮有祭天的制度,分年祭、月祭、日祭,祭品皆選用上等整豬,用罷即廉價賣給更房。更夫與曾在御膳房供職的廚師合作,用燒、燎、白煮之法做出各種菜餚。最初,衹賣給一些小官吏,後來宮內當差者及庶民也逐漸來吃,於是生意興隆,九城聞名。不過當年每天衹燒煮一隻豬,到中午則銷售一空,售完便摘掉幌子。所以,北京有句歇後語叫做"砂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
  砂鍋居的名菜製法是燒、燎、白煮。燒即炸,中炸肥腸、炸捲肝、炸鹿尾兒,先煮後炸,其色金黃,外皮酥脆,內肝鬆嫩,沾花椒????兒食之,味道極美。"燎"是將帶皮的肘、蹄、頭由鐵叉子叉之以火燎糊,再由溫水浸泡後去掉糊皮,最後以砂鍋煮熟切片沾佐料吃,外皮金黃而肉質白嫩,有濃郁的糊香味兒。白煮是將豬肉和肉膩洗淨煮熟,使脂肪溶於湯內,上桌時切片放入砂鍋,並加原湯、口蘑、海米、粉絲,再沾韭菜花、醬豆腐、辣椒油、蒜泥,入口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砂鍋居還以經營北京風味的各種砂鍋菜而著稱,如沙鍋三白、沙鍋下水、沙鍋丸子,都獨具風味。此外,象燴酸菜,燴酸菠菜等,則是其它飯莊所沒有的了。
  "沙鍋居"發展到現在,菜品更加豐富多彩,以豬身上能做出多達百種的餚饌來,以"木墀棗"、"蜜煎海棠"、"蜜煎紅果"、"大紅棗幹"等(見菜譜以為是果脯名稱,其實都是用豬肉製成的甜菜品)傳統菜品,發展到"豬全席",都是遵循傳統的烹製方法,保持一傢獨特的風味。所以"沙鍋居"更是揚名中外,榮膺"京師風味,莫過沙鍋"的美譽。遊客都競先光顧,為飽嘗一番獨特的"京師"風味,而感到齒頰留芳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乾隆賜匾"都一處"(1)第2節:乾隆賜匾"都一處"(2)第3節:便宜坊和全聚德
第4節:仿膳話當年第5節:竜袍、活魚宴、聽鸝館第6節:歷史悠久緻美齋
第7節:譽滿京華泰豐樓第8節:萃華樓的雞湯菜第9節:悠久美味話水餃
第10節:"八大樓"外又一樓第11節:"八大堂"中惠豐堂第12節:柳泉居與砂鍋居(1)
第13節:柳泉居與砂鍋居(2)第14節:譚傢菜名重京華第15節:阮元與"滿漢全席"
第16節:恭王府畔"厲傢菜"第17節:"教席"之首兩益軒第18節:東來順如何發跡?(1)
第19節:東來順如何發跡?(2)第20節:銀錠橋畔"烤肉季"第21節:"清真烤肉宛"滄桑
第22節:譽滿京華"爆肚王"第23節:津門"天下第一坊"第24節:難忘的中立園飯館(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