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思考 》 趙林談文明衝突與文化演進 》
宗教時代的四大文明體係(1)
趙林 Zhao Lin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蠻族的大舉入侵下終於瓦解了,在經歷了長達300多年的一個“黑暗時代”之後,到了公元800年,法蘭剋國王查理曼公開稱帝,建立查理曼帝國,西方的一些歷史學家將此看作一個新文明形態出現的標志,這就是基督教文明。當然,基督教作為一種宗教,是在公元1世紀産生的,但是它成為一個文明體係,卻是從公元800年開始的,這是西方史學界的一種觀點。由此看來,這個中世紀的基督教文明成為西方繼希臘羅馬文明之後的第三代文明形態。在中東這邊,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滅亡以後,在它的基礎上,就出現了一個伊斯蘭教文明,它的國傢形態就是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文明在傳播宗教的過程中,它的國傢也在擴張,在阿拔斯王朝時期達到了極盛狀態,其勢力範圍從西亞、中亞一直擴展到埃及、北非、西班牙和南亞。這個在中世紀一直對基督教歐洲形成咄咄逼人之勢的伊斯蘭教文明,可以稱得上是中東地區繼波斯文明之後的第三代文明。在南亞次大陸,到了公元4世紀以後,隨着印度教的産生,印度的高級宗教價值係統最終確立,印度教在印度深入人心,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印度也因此自然而然地進入第三種文明形態,即佛教—印度教文明。而我們中國的情況呢,在秦漢帝國滅亡以後,經歷了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動亂時期,到了公元7世紀唐朝建立以後,儒傢倫理纔逐漸成為人們普遍自覺奉行的安身立命之道。這樣就形成了中國的第三代文明形態,即儒傢倫理文明。由於儒傢倫理不是一種宗教信仰,儒傢不同於宗教,它首先是一種倫理思想,所以我們把它叫做儒傢倫理文明。當然同學們可能會問,儒傢的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産生了,到了西漢時,漢武帝就采取了董仲舒的觀點,“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為什麽到唐代它纔成為一種文明形態呢?我想,這個問題,與基督教在公元1世紀就産生了,但是一直到800年以後纔成為一種文明形態,是一樣的道理。儒傢思想雖然産生於先秦時期,在漢武帝時又被定於一尊,但是它從最初的萌芽狀態,到受到官方的扶持,再到被全體老百姓自覺地加以信奉,那是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的。我認為,儒傢思想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主流意識形態,那是在唐代以後。從漢代一直到魏晉南北朝,中國人的思想還是比較混亂的,信佛教的、信道教的、信儒傢思想的,各種信仰都有。到了唐代以後,儒傢的思想纔定於一尊;到了宋代,儒傢思想的統治地位纔成為不可動搖的。
到了公元7—8世紀以後,亞歐大陸上的幾乎所有文明國傢和地區都被這四大宗教—倫理價值係統所囊括,從而形成了宗教時代的文明基本格局。到了這時,把不同地區的人們聯繫起來的基本單位就不再是一個自然群落或者一個政治國傢,而是一個信奉既定的宗教—倫理價值係統的文明體係。亞歐大陸的人們彼此認同的最終根據是某種共同的宗教信仰或倫理規範,而不同的宗教信仰本身就成為人們之間彼此隔閡和敵對的充足理由。我是一個基督徒,你是一個穆斯林(即伊斯蘭教徒),那麽我們之間就有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每一種宗教信仰的排他性和不寬容性導致了曠日持久的暴力衝突和殘酷殺戮,那個時代所埋下的文化仇恨和戒備心理,直到今天仍然在起着不可低估的負面作用。
公元7—8世紀以後出現的第三代文明形態,最顯著的文化特點就在於,各大文明體係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高級宗教—倫理價值係統。用我剛纔的那個比喻來說,這個時候亞歐大陸的幾個文明體係已經成熟了,已經樹立起自己的永遠不折的精神砥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文明體係就很不容易被別的文明所同化和改變了,無論是通過暴力入侵,還是通過經濟滲透,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它們的文化性狀。這些文明體係已經變得非常穩定了,它們賴以確立的高級宗教—倫理價值係統已經基本定形。正因為如此,我把第三代文明叫做宗教時代的文明。在宗教時代,亞歐大陸形成了以不同的高級宗教—倫理價值係統作為基本依托的四大文明體係,彼此之間出現了文明的對壘和衝突,這種對壘和衝突的主要原因不像英雄時代那樣是出於經濟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抵牾,而是出於精神文化方面的差異。不同文明體係中的人們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彼此仇殺,這一點尤其明顯地表現在亞歐大陸的西部。在西歐基督教文明與中東伊斯蘭教文明之間,歷史的夙怨由於宗教信仰的對立而進一步被激化,從而在整個中世紀,在這兩個文明體係的人民之間不斷地激起心理仇恨和暴力衝突。從公元7世紀開始,隨着伊斯蘭教的産生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穆斯林們對西方基督教社會發起了來勢洶洶的西侵運動,從正面威逼君士坦丁堡,從側翼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占領了西班牙,對歐洲形成了一種鉗形攻勢。從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的西侵運動開始,一直到168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最後一次圍攻維也納,在這整整一千年的時間裏,亞歐大陸西部的這兩個文明之間始終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關係。這一段時間的基本趨勢,是東風壓倒西風,即穆斯林主動攻擊西方基督教社會,而西方的基督教徒在大多數時間裏衹有招架之攻,沒有還手之力。在穆斯林的壓倒優勢下,基督教世界偶爾也組織過一些反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字軍東徵。從11世紀開始,基督教世界先後進行了八次十字軍東徵,但是除了第一次取得了暫時性的軍事勝利之外,其他幾次不是中途流産,就是演變成為荒唐的鬧劇。例如,其中有一次變成了對君士坦丁堡的搶劫,西歐天主教徒組成的十字軍本來是為了幫助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兄弟們去攻打穆斯林,結果卻演變成為對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兄弟的大搶劫,從此就加深了西歐天主教與東歐東正教之間的矛盾。還有一次,西歐基督教社會組織了一支“兒童十字軍”,由德國和法國的兩個少年牽頭,參加者都是十來歲的少年兒童。這支童子軍浩浩蕩蕩地開往東方去討伐穆斯林,他們還沒有走到地中海,就被一些人販子給拐賣了,成為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問題的由來 | 人類最初的親代文明(1) | 人類最初的親代文明(2) | 人類最初的親代文明(3) | 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1) | 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2) | 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3) | 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4) | 英雄時代的文明格局(1) | 英雄時代的文明格局(2) | 英雄時代的文明格局(3) | 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入侵 | 宗教時代的四大文明體係(1) | 宗教時代的四大文明體係(2) | 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入侵 |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與文明分野的前景(1) |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與文明分野的前景(2) |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與文明分野的前景(3) | 希臘神話:神人同形同性(1) | 希臘神話:神人同形同性(2) | 希臘神譜的啓示(1) | 希臘神譜的啓示(2) | 希臘悲劇與命運主題(1) | 希臘悲劇與命運主題(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