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
劉緒義 Liu Xuyi
3、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終於在內外勾結、裏應外合的情況下戰敗於驪山,並被犬戎所殺。他的死直接導致三個結果:第一,印證了他父親生前的那個謠言;第二,他寵愛的美人褒姒也被犬戎虜走了,這個美人的結局如何,史上是不會有人再關註的,誰叫她是紅顔禍水;第三,他的死標志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事實上,幽王之亡國,既不是因為那個謠言,謠言本身透露出來的也許正是王室內部權力鬥爭的刀光劍影;也不是因為一個女人,但女人的背後其實聚焦着一個權力的焦點。可惜的是,幽王至死尚不知為何而死,也許他在臨死之前也和後人一樣,會感嘆非吾之罪,乃天意也。他哪裏知道,他身邊早就有人在算計着他的位子和權力。他雖然有罪,但從史籍記載來看,好色的幽王怎麽都比不過他那殘虐的祖父厲王,厲王的殘暴到了國人道路以目的地步,尚且不過遭到流放的下場,為什麽幽王卻獲得了比乃祖嚴重十倍以至於身死國亡的下場呢?謠言也好,烽火也罷,衹不過是後人為了掩飾這一切而施放的煙幕,撇開這煙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衹是由於這煙幕太麯折太誘人了,幾千年來人們寧願沉迷於其間。
幽王死後,他原來的太子宜臼在申侯的擁戴下繼天子位,他就是周平王。另一派勢力以虢公翰為代表擁立王子餘臣在攜地繼天子位,史稱攜王。應該說,幽王死後,周朝並未滅亡,犬戎畏於諸侯的實力,很快就撤兵了。可是歷史上為什麽要說周朝滅亡了呢?新王即位為什麽要遷都洛邑呢?
東遷之謎
讀這段歷史,我曾多次涌上這樣一種疑問,申侯為什麽不藉助中原其它諸侯國之力來造反,卻偏偏選擇與中原諸國共同的敵人犬戎相勾結呢?要知道,在當時,不管怎麽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夷夏之大防的觀念始終是堅如磐石,不可撼動的。這一舉動,無論如何是不得人心的。為什麽呢?我想唯一的理由就是申侯等人的舉動是得不到中原諸侯國的支持的,他想要造反,衹有藉助於別的力量。這也許正是人們要把平王之後的周稱為東周的諦奧所在,更是平王東遷之後得不到廣大諸侯國的支持和擁護,王室迅速衰落的諦奧所在。
事實上,幽王死後,周朝並沒有滅亡。一方面,驪山一役,雖然以幽王身死宣告結束,但周天子管轄下的各諸侯國依然存在,沒有傷筋動骨,衹要他們團结起來,實力依然十分強大,對付一區區犬戎是小菜一碟,不在話下。另一方面,幽王的繼承人隨即在公元前770年繼位,周祀得以延續,甚至出現了兩個周王。
太史公司馬遷作《史記》時也並沒有說當時有兩個周朝,平王之前為西周,平王之後為東周。那麽歷史上西周東周之分,又是怎麽來的呢?簡單地說,那是後世歷史學者為研究方便起見而劃分的。這就造成一種誤會,其實,滅亡的衹是後世歷史學家眼中的西周,真正的周並沒有滅亡。
那麽,平王即位之後,為什麽要東遷呢?
我分析,有這麽幾個原因:
一,平王東遷是諸侯國分裂的標志。史書所載平王東遷大都略而不詳,衹說"平王立,東遷於洛邑"。至於為什麽要遷都,也是語焉不詳。《史記》說是"闢戎寇"。這當然是事實,但堂堂一個大國,為什麽對付不了犬戎呢?
我們不得不來看看犬戎。戎是周人對分佈在周人西方民族的稱呼,稱北方的民族則稱狄。有時又混稱西北方民族為戎或狄。這些民族在殷商之時,就成為勁敵,史載武丁徵北方的鬼方,歷三百多次徵戰,三年纔得以平定;到了周,其北方還有鬼方和嚴狁,一說嚴狁就是犬戎,經常騷擾邊境。所以《詩經》中就有"靡室靡傢,嚴狁之故。不遑啓居,嚴狁之故",都表明嚴狁對周民族構成了強大的威脅。但周建立之前,周文王就是靠徵伐西戎起傢的,因而,穆王之時,"犬戎氏以其職來王";但到了周穆王後期,犬戎就不再來朝,於是有了西徵犬戎之戰,這一次戰爭以"獲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結束,犬戎被遷到太原(現在的甘肅平涼一帶);周宣王時又多次出擊嚴狁,並多次大敗他們。但宣王後期,兵伐太原,竟然"不剋",此後多次以王師敗績結束。但王師失敗,並不表明犬戎不可戰勝,史載晉侯就曾大敗犬戎於汾水。這說明,衹要周王朝團结起來,犬戎不過構成一種威脅,尚不至於那麽可怕。錢穆先生也指出:"《史記》不知其間麯折,謂'平王避犬戎東遷',犬戎助平王殺父,乃友非敵,不必避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 | 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 | 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 | 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 | 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 | 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 | 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 | 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 | 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 | 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 | 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 | 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 | 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