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憶往述懷   》 第13節:人間自有真情在      季羨林 Ji Xianlin

  人間自有真情在
  前不久,我寫了一篇短文《園花寂寞紅》,講的是樓右前方住着的一對老夫婦,男的是中國人,女的是德國人。他們在德國結婚後,移居中國,到現在已將近半個世紀了。哪裏想到,一夜之間,男的突然死去。他天天侍弄的小花園,失去了主人。幾朵僅存的月季花,在秋風中顫抖,掙紮,苟延殘喘,渾身凄涼、寂寞。
  我每天走過那個小花園,也感到凄涼、寂寞。我心裏總在想:到了明年春天,小花園將日益頽敗,月季花不會再開。連那些在北京衹有梅蘭芳傢纔有的大朵的牽牛花,在這裏也將永遠永遠地消逝了。我的心情很沉重。
  昨天中午,我又走過這個小花園,看到那位接近米壽的德國老太太在籬笆旁忙活着。我走近一看,她正在採集大牽牛花的種子。這可真是件新鮮事兒。我在這裏住了三十年,從來沒有見到過她侍弄過花。我曾滿腹疑團:德國人一般都是愛花的,這老太太真有點個別。可今天她為什麽也忙着採集牽牛花的種子呢?她老態竜鐘,羅鍋着腰,穿一身黑衣裳,瘦得像一隻螳螂。雖然採集花種不是纍活,她幹起來也是夠戧的。我問她,採集這個幹什麽?她的回答極簡單:"我的丈夫死了,但是他愛的牽牛花不能死!"
  我心裏一亮,一下子頓悟出來了一個道理。她男人死了,一兒一女都在德國。老太太在中國可以說是舉目無親。雖然說是入了中國籍,但是在中國將近半個世紀,中國話說不了十句,中國飯吃不慣。她好像是中國社會水面上的一滴油,與整個社會格格不入,平常衹同幾個外國人和中國留德學生來往,顯得很孤單。我常開玩笑說:她是組織上入了籍,思想上並沒有入。到了此時,老頭已去,兒女在外,返回德國,正其時矣。然而她卻偏偏不走,道理何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現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讓我看到她採集大牽牛花的種子。我一下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死去的丈夫。
  丈夫雖然走了,但是小花園還在,十分簡陋的小房子還在。這小花園和小房子拴住了她那古老的回憶,長達半個世紀的甜蜜的回憶。這是他倆共同生活過的地方。為了忠誠於對丈夫的回憶,她不肯離開,不忍離開。我能夠想象,她在夜深人靜時,獨對孤燈。窗外小竹林的窸窣聲,穿窗而入。屋後土山上草叢中秋蟲哀鳴。此外就是一片寂靜。丈夫在時,她知道對面小屋裏還睡着一個親人,使自己不會感到孤獨。然而現在呢,那個人突然離開自己,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茫茫天地,好像衹剩下自己孤零一人。人生至此,將何以堪!設身處地,如果我處在她的位置上,我一定會馬上離開這裏,回到自己的祖國,同兒女在一起,度過餘年。
  然而,這一位瘦得像螳螂似的老太太卻偏偏不走,偏偏死守空房,死守這一個小花園。我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死去的丈夫。
  這一位看似柔弱實極堅強的老太太,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這一點恐怕她比誰都明白。然而她並未絶望,並未消沉。她還是渾身洋溢着生命力,在心中對未來還充滿了希望。她還想到明年春天,她還想到牽牛花,她眼前一定不時閃過春天小花園雜花競芳的景象。誰看到這種情況會不受到感動呢?我想,牽牛花如有知,到了明年春天,雖然男主人已經不在了,但它一定會精神抖擻,花朵一定會開得更大,更大,顔色一定會更鮮,更豔。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生命的價值第2節:我們面對的現實第3節:談老年(1)
第4節:談老年(2)第5節:養生無術是有術第6節:回頭看看(1)
第7節:回頭看看(2)第8節: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第9節:一寸光陰不可輕
第10節:希望在你們身上第11節:三思而行第12節:園花寂寞紅
第13節:人間自有真情在第14節:老馬識途第15節:珍愛大自然
第16節:走嚮天人合一第17節:我的嬸母第18節:我的妻子
第19節:回憶第20節:寂寞第21節:爽朗的笑聲
第22節:毀譽第23節:談禮貌第24節:漫談撒謊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