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從中關村到中國社會:中國的新革命   》 第13節:試驗區(10)      凌志軍 Ling Zhijun

  周光召:對。也是逼出來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叫社會環境逼出來的。比如說你當時不送禮的話你過不去,比如說海關什麽的,就是完全不允許他們進口。至少我們做試驗來講,也不能這樣子。所以,中國高科技發展,我越來越知道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這樣看來,柳傳志得到了他的上級的理解,並且被"堅决保護"起來,而金燕靜卻沒有那麽幸運。部分原因是她的行為過於張揚,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為所欲為,這就不僅是個"被逼出來的"問題,而且還叫地方官員難堪。段永基後來如此評說這件事情:"走私還敢明目張膽啊?也就是她敢吧!這不是欺負中國海關無人嗎?"這話過於直白,但卻道出要害。官員有時候義憤填膺,不是因為是非,而是因為臉面無光。當時我們國傢沿海一綫走私橫行,公司、個人、地方政府,紛紛捲入其中。局面如此混亂失控,讓中央政府極為震怒,這時候出來一個金燕靜,正好殺一儆百。這一點我們從國務院的高級官員對這一案件的嚴厲批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除此之外,聰明的看客還能想到,1991年的政治形勢對金燕靜不利。也真該讓她倒黴,這年夏天,就在金燕靜東窗事發之後不久,蘇聯發生了"8o19事件",這在北京引起連鎖反應。"反對和平演變的教育"被當做黨的既定日程貫徹下來,任何人都不能躲避,就連鬍昭廣也不敢搪塞。而金燕靜一案,在那些保守主義者看來,正是"和平演變"的有力證明。兩年來他們發起種種政治性質的攻擊,終究還是不能點燃階級鬥爭的大火,但是如果誰傢後院先燒起來,它卻足以火上澆油。
  中關村的輿論從一開始就把金燕靜看作"改革的犧牲者"。有些傳言把她描述成一個代人受過的角色。檢察官舉證說,那些走私交易清單上都蓋有她的印章。有人就說,那不過是個公司法人章,從一開始就不是由她親自保管有些人當時為金燕靜打抱不平,好多年後他們和本書作者談及此事時,還是不改初衷。其中有:
  陳慶振:"改革是什麽意思呢?就是對原來的法規條例進行突破,對不對?突破什麽呢?就是'違規'。你如果是完全按照過去的條條框框,你不敢越雷池一步,那肯定什麽也做不成。"
  鬍昭廣:"海關衹不過是想要敲山震虎。這個東西是市場經濟跟計劃經濟的碰撞。她沒進口批文,可是她要發展高科技。你讓她怎麽辦?"
  瀋仁道:"企業肯定同情她。政府有一批幹部也是同情。我作為區裏主要領導,有一次想打聽一下金燕靜被關在哪。那個人都不肯說。他們認為讓區政府處理的話,可能就大事化小了。應當說確實有這個可能,因為區委區政府對他們的處境更理解。"
  邵幹坤:"我知道她個人沒貪污。她就是為了企業。這個人有能力的,有魄力,有頭腦。"
  柳傳志:"這樣幹是不是走私呢,是走私。可是老實說,當時整個國傢是走私風行,都在買賣批文,買賣外匯,他們都沒事。你是想抓誰抓誰,想打誰打誰,這不就是民不舉官不糾嘛!"
  曹友迅:"你就沒有給她提供一個好的環境。這不是替她辯護,是考慮實際的情況。你不能讓這些先行者違法是死,合法還是死。"
  紀世瀛:"真正的罪人是改革的保守派。為什麽這麽說?因為那時進口關稅極高,批文壟斷。這種情況下,電子一條街上凡是從事電子技術的人,除了通過深圳和廣東走私以外別無他法。我毫不客氣的說,正是這種有限度的走私行為,支持了中關村的發展。我之所以敢說這句話,就是因為我沒有幹過這種事。"。儘管這麽多人打抱不平,金燕靜已是罪證確鑿,沒有人能夠公開襢護。接下來的一個月,銀行紛紛緻函信通公司收繳貸款本息。8月12日,公司董事會召開會議,把金燕靜的"總裁職務"和"法定代表人資格"一並免去。9月7日,試驗區辦公室發出通知,宣佈"自即日起,撤銷北京信通集團公司試驗區優秀新技術企業的榮譽稱號"。
  金燕靜是個天生的冒險傢。除了更加肆無忌憚、大張旗鼓,應當說她並不比無數逍遙法外的走私者更壞。她在檢察官面前一直堅持說,公司的走私情節都是下級人員所為,而她本人並不知情。但是從她一貫的強勢領導作風來看,她是不可能對屬下失控的。她的下級也不會在長達9個月的時間裏把她蒙在鼓裏。當時負責此案的檢察官出示的證據,也表明金燕靜在說謊根據判决書的陳述,這些物證包括:企業合同、政府批文、介紹信、嚮海關人員行賄的報銷單據、庫房發貨清單、假發票、調匯賬目、照片、貨物記賬單、進口報關單、警察查扣的走私貨物現場照片、購入商品清單、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結論、海關筆錄、匯款單、傳真、董事會紀要、金燕靜的日記信函,以及至少35個證人的證言。。這檢察官名叫李天裕,一嚮有"鐵骨柔情"的美譽,不過他在金燕靜一案中表現出來的衹有鐵面無私,這讓金燕靜再也無法辯白。到了1992年1月19日,區委書記瀋仁道終於承認金燕靜的案子再也沒有迴旋餘地,衹好批準屬下清理金燕靜還有什麽榮譽稱號,"如有,按程序辦撤銷手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前言(1)第2節:前言(2)第3節:前言(3)
第4節:試驗區(1)第5節:試驗區(2)第6節:試驗區(3)
第7節:試驗區(4)第8節:試驗區(5)第9節:試驗區(6)
第10節:試驗區(7)第11節:試驗區(8)第12節:試驗區(9)
第13節:試驗區(10)第14節:試驗區(11)第15節:試驗區(12)
第16節:轉變的年代(1)第17節:轉變的年代(2)第18節:轉變的年代(3)
第19節:轉變的年代(4)第20節:轉變的年代(5)第21節:轉變的年代(6)
第22節:轉變的年代(7)第23節:轉變的年代(8)第24節:轉變的年代(9)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