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董 收藏之旅   》 第13節:鋤下險救漢時鏡 鋤下險救漢時鏡      廖文偉 Liao Wenwei

  鋤下險救漢時鏡
  不名奇桌走瀟湘
  劉嚮朝是徐樹仁和鬍立文二人的老朋友,收藏路上的起步時間,與鬍立文的起步時間難分先後。
  劉嚮朝是國傢公務員,在瀏陽市政府任政府常務副秘書長、政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政府政務公開中心主任,身兼多職,精明強幹。瀏陽近幾年兩年一屆的"花炮節",邀請佳賓、組織客戶、審定貨源、佈置場地、防範措施等等,皆是在他的統一指揮下按部就班的。市長理所當然為"花炮節"組委會主任,他劉嚮朝,則理所當然是副手。熱鬧非凡的"花炮節"的高峰在施放花炮那天,瀏陽市萬人空巷,瀏陽河畔施放現場則遠近兩三裏地人山人海。精明的劉嚮朝深夜纔回到傢中,斟上一杯酒,拖着疲憊的腳步上樓,在電視機前坐下。他為自己慶賀,盛大節日平安地落下了帷幕;他給自己"洗塵",操勞數十天,有許多日子,上午、下午、晚上一日三會,他東奔西跑……
  就是這個劉嚮朝,他曾經擔任過文化局長,文化與文物衹有一字之差,離開文化局後,文化和文物的概念並沒有離開他。正因為這樣吧,他的收藏便始自他還沒有忘卻文化和文物兩個概念的日子。
  那一天,他去看他修建新居的工地。那是個山坡,遠遠地便看見基建工人們圍着在觀看什麽,忽然又聽到"光當"的一聲響。他趕緊跑過去,是一位工人師傅揮動鐵鋤砸泥中一件東西。
  "慢點慢點,讓我看看。"劉嚮朝分開衆人,看見鬆軟的泥土上有一件圓圓的長了緑銹的東西。他馬上想到"青銅鏡",搶前一步撿起,果然是。"我的天,幸好泥土鬆軟,一鋤砸下去有緩衝,要不早就四分五裂了。"他心裏默念着,拍打拍打銅鏡上的泥土,塞進公文包中,對工人們說:"要是挖到了古墓,就要停下來羅,要報告文物部門的。"
  接下來的幾天,劉嚮朝總要抽空去工地看看,呆個十來分鐘,他擔心挖着古墓,文物部門第一時間趕不來。怪就怪在從此再無他物出現,工人們衹撿到七八衹破爛的陶罐,大小都有。
  劉嚮朝畢竟還未踏上收藏路,對古玩文物缺乏面對面的研究。於是他去找徐樹仁,做官徐樹仁可能不如他,研究古玩,劉嚮朝自認趕不上徐樹仁。有面銅鏡,是個學習的好機會。
  "我擅長書畫研究,青銅鏡倒是沒有研究過。"徐樹仁實事求是,他仔細觀察一番銅鏡,又說:"不過,就我個人的認識,這個東西起碼是戰國或者漢代的,很有收藏價值。"
  劉嚮朝笑笑,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不會是別人不要的假古懂,扔在哪裏的吧?"見徐樹仁一臉的驚訝,他接着說:"……所以,我也就自己留着了,萬一是個假東西,我去張揚,鬧個笑話反而不好。"
  徐樹仁很快恢復了平靜,他仰起頭"嘿嘿"一笑。"那倒也是,這個社會,假作真來真亦假。留着吧,你就是上交,不見得有人看重,說不定隨手往哪個角落一扔--以後研究吧--你還說不上話!"
  於是,劉嚮朝的第一件藏品正式落戶劉傢。
  銅鏡直徑10釐米,背面紋飾分內、外兩區。外區鏡沿呈立墻式,窄而平,內區邊沿為鋸齒紋,內外區邊沿之間是捲葉紋,綫條委婉而靈動。鋸齒紋規範整齊,成凸突狀隱起,將內外區分隔開來。緊挨鋸齒紋的是下隱的短綫地紋,然後纔是內區主體紋飾,由圓紐座外的雙綫方框與"四角的"V"形紋分成四小區,每區兩個乳釘紋飾,乳釘有圓座。銅鏡緑綉自然,紋飾清晰,帶有比較明顯的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銅鏡風格。
  令人驚奇的,是這面銅鏡的外區捲葉紋。根據專傢學者的看法,陶瓷上使用捲草紋晚至隋代,捲葉紋則更晚一些。當然,這種結論是依憑已知的出土器物作出判斷的,沒有發現的,或者尚未從深土中步入人世間的更大量的陶瓷器物是否早在隋唐以前便使用,沒有人敢說不。這面銅鏡的製作年代,根據內區由大方格與"V"字紋劃分小區的設計隋唐比較多見的情況判斷,當是隋鏡。而依據乳釘和鋸齒兩種紋飾多在漢代及漢代以前常見的情況看,則又當是漢鏡……但出土地點確切,發現人陳述决非編造。2007年10月26日晚上,筆者在劉嚮朝傢中作客,他和他的夫人嚮我講述發現經過,繪聲繪色,焉能懷疑市政府的常務副秘書長夥同夫人無端欺騙?談話間,劉夫人匆匆從屋外取來兩衹無釉黑陶小罐。
  "撿到這面鏡子的地方,民工還撿到這幾個小東西,我都放在庭院裏。"劉夫人將小陶罐送到我手上,又說:"爛的也有,我就沒留下來了……"
  小罐為漢陶。
  親眼目睹實物,筆者纔發現,劉嚮朝收藏的這面銅鏡,鑒識特徵分外明晰。鏡紐圓座外的大方格,亦有稱其方座的,四邊各有一"T"字形規矩紋符號,與大方框四角的"V"字形規矩紋符號、"T"形規矩紋符號前面的"L"形規矩紋符號相組合,並非專傢們稱之為簡式規矩鏡的,原就是西漢晚期至新莽時期的規矩紋鏡!
  信筆到此,權當為讀者提供鑒別要點吧,不該再發纍贅之言了。
  有道是"上賊船易,下賊船難",收藏這個行當,也是"上船容易下船難"呵!
  不是下不了船,是大凡上得船來,沒有幾個是情願下去的。
  劉嚮朝被一面銅鏡引上"船"來,加之有兩個正在收藏路上的老朋友,豈有不亦步亦趨的道理?
  話又說到2007年六七月間了。
  那一日,劉嚮朝因公路過萬載。想起曾同徐樹仁、鬍立文一道去過的一位古玩商販的傢,打定主意登門造訪。主人雖然熱情有加,記得時近黃昏,昏黃的電燈光不明不晦,審察觀看古玩卻絶非好的光源。
  劉嚮朝看中了一張圓桌似的木器,高僅五六十釐米,直徑亦衹五六十釐米,似乎略超過高度。圓桌為楠木質地,束腰,捲雲紋垂肩牙板,圈式棖,四條腿上部作停留勢,然後直下而作獸爪狀,上部則雕有獸首,壯碩而強勁。整器古拙而樸素,凝重而厚實。劉嚮朝拿不準其用途,像桌又非桌,像幾又不是幾,但他十分喜愛,覺得其古風古韻撲面,一定不是非名無份的東西……話雖如此,畢竟尚在收藏路上學步,他不敢貿然買將下來,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回到瀏陽,劉嚮朝腦海裏時時浮沉着那個似桌非桌的器具,牽腸挂肚地思念它。劉嚮朝有生以來第一次嘗到了思念一件東西的焦煩味道。他對徐樹仁和鬍立文數說起這種心緒,二人都笑,笑得開懷,笑得真摯。
  "我告訴你,看到一件難遇難求的好古懂,比看到絶代佳人還難忘。"徐樹仁有感而發,當然也是經驗之談,他說:"明天正好星期六,你的周末,去,去萬載,買回來!"
  第二天,三人驅車去萬載,恰恰是劉嚮朝離開萬載一個星期之後。在劉嚮朝眼裏,一二百公裏路程,簡直就是十萬八千裏,好不容易抵達目的地。
  還好,似桌非桌的器具尚在。
  其實這種似桌而非桌,似幾又非幾的東西叫火盆座,舊時衹有富豪之傢纔用,又稱之為暖桌。寒鼕臘月,火盆裏燃起木炭,由於這種火盆有四足或五足,一般都很大,盆裏有很厚的木炭灰,隔熱阻燃,而盆下又有很大的托盤,是不會燒壞火盆座的。火盆座是富人用的東西,因此又很講究,不單木質要好,且雕刻花蟲鳥獸,造型則講求凝重典雅,粗獷之中見豪放,古樸之餘有清新。火盆座之稱為暖桌,是筆者兒時在外祖父傢裏聽說的。桌者比之座,似乎概念是有別的。一般人傢火盆也用座,高不過二十釐米上下,素面無雕飾。豪華壯碩或謂之有氣派的火盆架方可稱暖桌,"貧"、"富"有別的。
  見到火盆座,徐樹仁連說好,當然是背着賣主了。古玩行裏玩點欲擒故縱的把戲是常事,有趣的,是這種把戲屢玩屢奏效。
  "不像桌子,又不是茶几,買回去,花了錢,還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徐樹仁對賣主說,弓起指頭敲一敲。"看樣子衹是個座子,太貴了就沒有必要買。"這後一句,是故意讓賣主知道是說給劉嚮朝聽的。
  劉嚮朝也很默契,擺出一付可要可不要的架式,臉上是無所謂的神情。鬍立文則連聲說"便宜點可以買,貴了不要"。
  賣主顯然失了信心,價格放下來不少,幾個老朋友搬了火盆座頭也不回,塞進車裏,即刻踏上返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寫在《收藏之旅》前面的幾句話第2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1)
第3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2)第4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1)
第5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2)第6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3)
第7節:石上牡丹爭富麗 鐵筆妙手字亦香第8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1)
第9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2)第10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1)
第11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2)第12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3)
第13節:鋤下險救漢時鏡 鋤下險救漢時鏡第14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1)
第15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2)第16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1)
第17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2)第18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3)
第19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1)第20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2)
第21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1)第22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2)
第23節:小心覓得老信札 大意失卻老招牌第24節:鈎沉歲月憑古籍 空山何處覓斯人(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