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南朝纪事:梁武帝萧衍的水路道场   》 店主的面目(3)      Zhu Yan

  说起这部《老子化胡经》的诞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西晋时,有一位帛法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僧人,他自幼出家研习佛法,后来以讲经为业。当时有一位叫做王浮的道士,与他就佛、道二教的高下问题进行辩论。这位能言善辩的道士,竟然不是帛法祖的对手,几次交锋均败下阵来。为此,不服输的王道士,心里积压了一股难以名状的邪火。既然在“口水战”中没能捞到便宜,索性拿起笔杆做刀枪,一样可以达到“隔山打牛”的功效。于是他“弃口从笔”,绞尽脑汁诌出这么一部粗俗不堪的《老子化胡经》。这部伪经,曾一度风靡当时学术界,一时间,道士们也为此感到扬眉吐气。
  其实,王浮造作的这部伪经,也并非完全缺乏依据。因为“老子化胡”之说,早在汉末就已经出现,只是那时仅仅停留在传说的层面。而此时的王浮,因为与帛法祖辩论失败,一气之下,干脆把它整理成一部之乎者也的美文,以“经”的形式将其推入大雅之堂。这在重视经文传承的中国人看来,其信用度简直不亚于一张“信用卡”的价值。但是,伪经终究是伪经,很难站得住脚,帛法祖等人很快行动起来,明真相、揭老底,王浮的把戏很快被拆穿,这部《老子化胡经》最终被贴上“伪经”的标签。
  有趣的是,随着历史的延续,这部伪经不仅没有被人们遗忘,反而在历次佛、道斗争中,被道教信徒们当做“重磅炸弹”反复使用。这样一来,经历了历次斗争经验的积累,佐料越添越多,内容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到了唐代后期,《老子化胡经》由原来的一卷,被扩充为十卷,并堂而皇之地被收入道家的权威经典集成《道藏》中。
  佛家自然也不甘落后,他们依据当时的一部《清净法行经》的内容,勇敢地扯起佛教为三教源头的大旗。可笑的是,《清净法行经》同样是一部后人造作出来的伪经。当然它的造作者,肯定是与道教对立的佛教徒们。可见,中国人造作伪经的传统,颇具渊源。
  据《广弘明集》卷八载,在这部经中,声称佛曾派遣三位菩萨,来到震旦(中国),广行教化。这三位菩萨一位是“儒童菩萨”,名曰孔丘;一位叫“光净菩萨”,名曰颜渊;还有一位“摩诃迦叶”,就是老子……这样一来完全调了个儿,印度的释迦牟尼成了儒、道两家的老师,而老子与孔子及其学生颜渊,都成了佛教中的“菩萨”。这种刻意的安排,令人啼笑皆非,但事情就是这样荒唐地发生了。看来梁武帝的三教同源说,很可能承袭了这种说法,所以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周公、老子、孔子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佛教传入之初,虽与道术合流,但两家之间也不免发生一些类似争夺地盘及政治影响的斗争,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传说:
  《清凉山志》卷三《高僧懿行·摩腾法兰传》记载,汉永平年间,印度僧人摄摩腾等人来到清凉山(五台山)。他们认定这里是文殊菩萨的居所,但感叹佛之圣教,没有传到这里。于是向皇帝提出在此地建立佛教道场的请求,得到允许后,他们在清凉山修建了最早的伽蓝①。因为他们看到这里很像印度的灵鹫山②,所以就依山名为新建的寺院起名。由于清凉山很早前就有道家居住,这一下出了问题: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占地画圈明显带有侵犯性。两家之间,因此发生了后面这件有趣的故事。
  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正月,一位久居清凉山的白鹿道士,集合当时五岳的道士及一批信徒密谋对策时,竟然想出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主意。他们向皇帝提议用焚经的办法,一辨两家学说的真伪。也就是说,将佛、道两家的经典当众分别用火焚烧,哪家的经典被焚毁,就是伪经,既然经是假的,道术自然也就是假的,那么清凉山就不再有它们的立足之地。
  当时汉明帝虽是佛、道两家兼信,但是这个富于挑逗性的主意,还是让他心里痒痒的。正月十五,皇帝肩负着主持人的使命,亲临白马寺。道士们设坛祭祀,将七十二子书等道家经典置于坛中;和尚们则将佛舍利、佛像、经书等放置一处。吃罢斋饭,道士白鹿手执香炬,绕坛数匝,声泪俱下道:“臣等上启太极大道元始天尊、众仙百灵的意旨,驻守清凉山道场,现在‘胡神’乱夏,皇上误信邪道,将使正道失去,臣等今天斗胆在此设坛,用真火验证,到底看看真伪1说罢把火投入坛中,结果经书速燃,化为灰烬。道士们顿时惊慌失措,欲罢不能,哑然无声。和尚们的行动,则是另一番景象:烈焰中佛经、佛像安然无恙,舍利的光芒,在空中形成一圈伞盖。摩腾和尚跃身虚空,现出十八种“神变”,朗声对皇帝说偈曰:“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纳,丘无松岳荣。法云垂法界,法雨润群萌。显通希有事,处处化群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引子牛刀小试,助人助己(1)牛刀小试,助人助己(2)救人要先救己(1)
救人要先救己(2)救人要先救己(3)救人要先救己(4)篡位需要“大智慧”(1)
篡位需要“大智慧”(2)篡位需要“大智慧”(3)店主的面目(1)店主的面目(2)
店主的面目(3)店主的面目(4)你的样子很古怪(1)你的样子很古怪(2)
你的样子很古怪(3)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1)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2)不和谐的音符(1)
不和谐的音符(2)不和谐的音符(3)不和谐的音符(4)不和谐的音符(5)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