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游   》 第13节:德国(4)      刘心武 Liu Xinwu

  他笑了。他问我:“你也是‘绿的’吗?”
  我明白他说的“绿的”指什么。中国曾经翻译成“绿党”,主要是一些年轻人,他们主张一切应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出发,他们一直激烈地抨击政府,并且直接干预政治,参加了议会的竞选,也很有一些人成为了议员。但据德国朋友们说,他们实际上还构不成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党,按字面直译,他们只能称为“绿的”而并非“绿党”。他们也普遍存在着说得多、做得少,以及抨击别人政策不遗余力而自己又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正面计划这一类的毛病,也就是“述而不作”者居多。不过他们强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反对各种形式的污染,确实也正中大多数国民的下怀,因此响应者甚众,势力也日 渐雄厚。因为法兰克福相对来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脏、乱、差”的阴暗面较多,所以“绿的”分子也最活跃。当然,“绿的”分子在装扮上也绝非像那位“崩克”,连头发也染成了绿的。
  我笑着对德国朋友说:“从呼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点来说,我确实也可以算是一个‘绿的’。”
  1990 年11 月
  秋水伊人
  四年半过去了,你还记得吗?当我乘火车抵达维尔茨堡时,你从月台上迎着我走来,用纯熟的普通话问我:“您是从科隆来的刘心武先生吗?”我很高兴,通过间接又间接的关系,来到这人地生疏的联邦德国( 前西德)小城,能不经四顾探询,甫下车厢便有人接应,微笑是那样真诚,声音是那样柔美,语言上又不感到阻塞,这在中国叫做“吉人自有天相”……
  我们一边往车站外走,一边交谈。你告诉我,是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派你来接我的,你已学了5 年汉语,虽然还没有到过中国,但我判定你起码在口语水平上已达到优秀。你认为这确可引为自豪,特别是为维尔茨堡大学自豪,因为该校的汉学渊源及水准,不仅在联邦德国,在整个西欧,乃至在更大的范围内,都是“够份儿”的,眼下该校正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合作,进行一项研究总计5485 卷的明刊《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学术工程,其
  第一步,便是将这5485 卷经书的所有语汇用电脑梳理分类比较注释以利理解与探究道教的全部奥秘……听你介绍我已颇感吃惊,后来我进你们大学图书馆的东亚图书藏书库,被引到整整一列长达40 米高达5 层的书架前,并被告知那便是不止一种版本的《道藏》时,就真的只能用“惊心动魄”4 个字来形容那场面和自己的心情了。在那浩瀚的道教经典中,我只读过
  5000 字的《道德经》,因此,倘若你们正儿八百地要同我讨论“道”,以为我既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一定对自己民族唯一成型的宗教道教及其理论能“头头是道”,
  那我可就在露大“怯”了……
  当我们走出车站,坐到你开来的小轿车中时,我问你:“你一定有汉名吧?你的汉名是怎样称呼的呢?”你微笑着告诉我:“葛伊莎,‘诸葛亮’的‘葛’。‘秋水伊人’的‘伊’。‘莎士比亚’的‘莎’。”我不禁大为佩服——“秋水伊人”的“伊”!即使是如今中国的大学生,怕也不是个个都知道“秋水伊人”这个语汇吧!
  葛伊莎,四年半过去了,我仍时时回想起你陪我畅游如诗如画的维尔茨堡的情景,我们在市区豪华的宫殿中仰观绚丽的穹窿画,在山顶神秘的古堡中想象古时的火炬与呐喊;在有着一尊尊高大雕像的主教桥上徜徉,在河畔绿藤萦绕的咖啡馆里坐在高脚凳上呷浓浓的咖啡……
  葛伊莎,通过与你们这些热爱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西洋人接触,其中包括政府的文化官员,大学的教授乃至于你这样的学了中文但尚未谋到合适职业更尚未功成名就的“小不拉子”( 你的自称,亏你连这样的“非规范中国话”也懂),我深深地理解到,固然西方的“汉学”有悠久的传统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固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西方有着一阵阵涨潮似的“中国热”;固然近七八年以来西方评介中国作家和作品日渐增多并不乏评论看好及在商业上取得一定成功的例子……但实际上,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出版机制,特别是文化传统与文化现状的巨大差异,使得你们西方学汉学的人仍然基本上不能靠研究、翻译、出版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立业、吃饭,而社会上对中国的兴趣也很难引导到更不可能凝聚到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上,所以,你们当中一部分人,特别是几位大学的教授和研究部门的研究员,这些年来致力于将中国当代文学的论题纳入教学研究的范畴,允许硕士生和博士生以研究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论文来取得学位,组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到处找钱以邀请中国当代作家到西方访问,或亲自动手或组织多人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并千方百计有时是相当辛苦曲折地说服出版商接受译稿,译本出版前后则大力组织报道和评论……该是多么值得我们尊重、理解与感佩!
  葛伊莎,你现在做什么呢?你当时对我说过,学中文的大学毕业生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谋取到与中国文学有关的饭碗的,较多的饭碗是德国企业家和商业机构为了同中国做生意而提供的,但谋取那样的饭碗也要靠相当激烈的竞争,你竞争到了吗?葛伊莎,我相信,不管你现在捧着一只什么样的饭碗,你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是不会减弱的,对吗?……
  1989 年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澳大利亚(1)第2节:澳大利亚(2)第3节:澳大利亚(3)第4节:澳大利亚(4)
第5节:澳大利亚(5)第6节:澳大利亚(6)第7节:澳大利亚(7)第8节:奥地利(1)
第9节:奥地利(2)第10节:德国(1)第11节:德国(2)第12节:德国(3)
第13节:德国(4)第14节:丹麦(1)第15节:丹麦(2)第16节:丹麦(3)
第17节:法国(1)第18节:法国(2)第19节:法国(3)第20节:法国(4)
第21节:法国(5)第22节:法国(6)第23节:法国(7)第24节:法国(8)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