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人与永恒   》 第13节:真实面目      Zhou Guoping

  21
  文人最难戒的毛病是卖弄。说句公道话,文字本身就诱惑他们这样做。他们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而文字总是要给人看的,这就很容易使他们的表达变成一种表演,使他们的独白变成一种演讲。他们走近文字如同走近一扇面向公众的窗口,不由自主地要摆好姿势。有时候他们拉上窗帘,但故意让屋里的灯亮着,以便把他们的孤独、忧伤、痛苦等等适当地投在窗帘上,形成一幅优美的剪影。即使他们力戒卖弄,决心真实,也不能担保这诉诸文字的真实不是又一种卖弄。
  22
  这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作者,并且知道自己多愁善感,被自己的多愁善感所感动,于是愈发多愁善感了。他在想象中看到读者感动的眼泪,自己禁不住也流下感动的眼泪,泪眼朦胧地在稿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3
  有做作的初学者,他其实还是不失真实的本性,仅仅在模仿做作。到了做作而不自知是做作,自己也动了真情的时候,做作便成了本性,这是做作的大师。
  24
  真诚者的灵魂往往分裂成一个法官和一个罪犯。当法官和罪犯达成和解时,真诚者的灵魂便得救了。做作者的灵魂往往分裂成一个戏子和一个观众。当戏子和观众彼此厌倦时,做作者的灵魂便得救了。
  25
  角色在何处结束,真实的自我在何处开始,这界限常常是模糊的。有些角色仅是服饰,有些角色却已经和我们的躯体生长在一起,如果把它们一层层剥去,其结果比剥葱头好不了多少。
  演员尚有卸妆的时候,我们生生死死都离不开社会的舞台。在他人目光的注视下,甚至隐居和自杀都可以是在扮演一种角色。
  也许,只有当我们扮演某个角色露出破绽时,我们才得以一窥自己的真实面目。
  26
  刻意求真实者还是太关注自己的形象,已获真实者只是活得自在罢了。
  27
  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中,不必说世俗的成功,社会和历史所承认的成功,即便是精神追求本身的成功,也不是主要的目标。在这里,目标即寓于过程之中,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本身成了生存方式,这种追求愈执著,就愈是超越于所谓成败。一个默默无闻的贤哲也许更是贤哲,一个身败名裂的圣徒也许更是圣徒。如果一定要论成败,一个伟大的失败者岂不比一个渺小的成功者更有权被视为成功者?
  哲学
  1
  我剪除哲学的晦涩,为它嫁接上诗的含蓄。
  2
  有的人喜欢用哲学语汇表达日常的体验,我喜欢用日常语汇表达哲学的体验。
  3
  人们厌恶了大而无当的体系、言之无物的长文。
  新鲜的感受有活泼的生命,硬要把它钉在体系的框架上,只成了死去的标本。深刻的哲理有含蓄之美,硬要把它溶解和稀释在长篇大论中,只剩下了一杯白开水。
  哲学家在大海边漫步、沉思,把珠贝拾回家珍藏起来,却把灰色的海滩留给读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生命的意义第2节:温柔的同情第3节:自然和生命第4节:情欲
第5节:爱第6节:心疼一个人第7节:人生之爱第8节:孤独
第9节:悲剧性所在第10节:心心相印第11节:真实第12节:自然的姿态
第13节:真实面目第14节:哲学第15节:把握永恒第16节:自食其力
第17节:个人思维第18节:艺术第19节:艺术气质第20节:一种退化
第21节:诗应当单纯第22节:朦胧是美的第23节:美之三昧第24节:纯净的美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