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國古都北京   》 元大都城(2)      閻崇年 Yan Chongnian

  大明門內,左為鐘樓,右為鼓樓,廊廡相連,正中為大明殿。大明殿是皇帝登極、元旦、慶壽、會朝的正殿。它東西長61.44米,南北深36.85米,高27.64米,規模雄偉,建築宏麗。殿外臺基的丹墀上,忽必烈命種上朔漠的莎草,稱“誓儉草”。為什麽這樣做呢?“卻倚闌幹望青草,丹墀留與子孫看”,傳示他的子孫要永遠記着草原。殿內設“七寶雲竜禦榻”,並設後位,皇帝和皇后並坐臨朝(這是蒙古族的傳統,中國其他封建王朝是沒有這種制度的)。在禦榻前,陳設七寶燈漏。元代科學家郭守敬設計製造的七寶燈漏,高5.22米,以金為架,共分四層,外飾珍珠,內為機械,用12個木偶人,捧12生肖。每到時辰初刻,兩門自開,偶人走出,站在板上,面嚮禦榻,捧辰屬生肖報時。它的機械藏在櫃裏,以水激動機器運轉。
  延春閣比大明殿更高,通高30.72米,三重檐。大明殿和延春閣的後面都有寢殿,中間有廡廊聯接,四周為朱紅瑣窗,平面如“工”字形,它們分別形成兩組小建築群。元帝曾在延春閣舉行盛大的宴會,招待群臣。早在成吉思汗時,就建有斡耳朵宮帳製。據說成吉思汗有妻妾五百人,設正妻、次妻、三妻和四妻共四個斡耳朵,分別統屬其餘妃妾,財産也分屬於四斡耳朵。忽必烈在大都城內修築宮闕,沿襲成吉思汗舊製,也設四斡耳朵,妃嬪們分別隸屬四斡耳朵,貯住各個宮室,以備寵幸。延春高閣,早已不存。幸好1966年出土一件“雙鳳麒麟紋石刻”,作為佐證。它中心雕刻雙鳳,歡樂飛舞;下部雕刻雙麒麟,襯以滄海波濤。其設計之巧妙,雕工之精細,確是一件藝術珍品。
  太液池在宮城的西面,池中盛長芙蓉。它的東、西兩岸之間,以儀天殿(今團城)為樞紐,殿建在池中圓坻上,重檐圓頂,中設禦榻。今團城上玉甕亭內,放着元初製作的大型玉甕,重約3500公斤,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傳世玉器。元代原配的漢玉玉甕座,浮雕各種海獸,現存法源寺內。儀天殿東為木長橋,通宮城即大內的夾墻;西為木吊橋,中間闕斷,架橋船上,皇帝行幸上都期間,移船斷橋,以禁往來。儀天殿之北遙對的是萬歲山,金稱瓊華島,峰巒掩映,鬆檜濃郁,奇石突兀,秀若天成。引水至山頂,出螭首口,麯折而流,時隱時現,註入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後,從石刻螭竜口噴出,然後分東西流入太液池。元順帝曾偕妃子月夜乘竜舟在池中嬉遊。竜舟長36米,高6米,舟行時竜的首眼口爪尾全動。山東麓為靈囿,蓄養奇獸珍禽;山西麓布散亭殿,步移景異,宛轉相迷。山巔的廣寒殿,藻井彩繪,四面瑣窗,中設金竜禦榻,前置黑玉酒甕。緣山之徑,縈紆錯綜,洞府出入,如臨仙境。整個萬歲山,不僅山緑、水緑、樹緑、草緑,而且用碧琉璃石鋪蓋山體,甚至山頂有的大殿內外皆為緑色。於是,太液池萬歲山,山緑、水緑、樹緑、草緑、石緑、殿緑,成為一個緑色的世界。顯然,這是草原文化在大都宮苑的鮮麗表現。
  隆福宮和興聖宮在太液池之西。隆福宮靠南,圍有磚墻,共開六門,主要建築為光天殿,重檐藻井,瑣窗朱欄。其後為寢殿,外有周廡圍繞,隆福宮是皇太後、皇子等的住所。興聖宮靠北,在萬歲山的正西,周環磚墻,也開六門,主要建築為興聖殿。殿後有延華閣,呈方形,十字脊,東西兩殿,互相對應,前有軒間,後為圓亭。興聖宮主要居住妃繽。元順帝時,高麗進貢美女,有一奇氏,質麗窕豔,頗受寵幸,被選為第二皇后,生育皇子,就住在興聖宮裏。收藏文物圖書、招攬學士纔俊的奎章閣,也在興聖宮內。夾太液池兩岸的興聖宮、隆福宮和大內即宮城,形成鼎立的三組宮殿,構成大都城的核心區域。
  大都城的街道整齊,街道分佈的基本形式是棋盤形,南北和東西各有幾條大街。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在南北主幹大街的兩旁,有排水溝渠,用石板砌築。考古發現在石板上還留了“緻和元年(1328年)五月□日石匠劉三”的題記,是修城內下水道匠人名字的罕見記錄。城內居民分為50坊,坊均各有門,門上署坊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遷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貨彙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