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③。[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④;常有,欲以观其徼⑤。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⑦。
①《说文》:“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此句中道字多见,义各不同。第一个“道”,名词,天道,道理。第二个“道”,动词,言说。道、兑音通。兑,曰也,说也。第三个“道”,名词(义同第一字)。
在汉语中,道有四义:(1)天道;(2)道理;(3)道路;(4)言道(道说)。道之语源,一为动词,引导;二为名词,道路。
“常”字,帛书《老子》甲乙本均作“恒”。恒、常义通。虞翻《易注》:“恒,常也。”常有二义:(1)通尚,上也;(2)通长,不变曰常,经常、恒常、永恒。《左传》昭公二十三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服注:“常,久长也。”此二句中“常”,亦释作久常。
“非常道”者,“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韩非子·解老》)。
老子所言“道”,以及后来道家、道教所言之“道”,初义皆非抽象之辞,乃指天道也。即宇宙之道,统率万物之道。道乃是秩序与周期。《古文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天道福善而祸淫。”《易·传》:“天道亏盈而益谦。”《春秋传》:“天道多在西北。”《后汉书·桓谭传》:“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左传》昭公十八年:“天道远,人道弥,灶焉知天道?”《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国语》:“天道赏善而罚淫。”
②第一个名,名词,名称、记号的意思。第二个名,动词,命名的意思。第三个名,同第一个名。《管子·心术》:“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者,圣人之所以纪万物也。”《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东方朔:“夫大为马,小为驹;长为鸡,小为雏;大为牛,小为犊;人生为儿,长为老。岂有定名哉?”名称,即概念。
名分问题,似为孔子所提出。《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有二义:(1)名号及名分;(2)即概念,名即记号。《论语疏证》引惠子:“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章太炎说:“名家本出孔子正名一语,其后途径各别,道至南辕北辙。”
老子此论,似为正名与名辩思潮的总结。
③万物,诸本均作“天地”。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作“万物”。马叙伦说:“《史记·日者列传》引作‘无名者,万物之始也。’王弼注曰:‘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前汉古本及司马迁所见本当做“万物”。母者,孕妇、产妇也。上古汉语,少妇曰女(乳、好),有子曰母。始,即胎,人之初形曰胎。物未成形曰胎,即胚胎。《诗经》“采采苤萌”,苤萌亦即胚胎,初芽也。
《文子·道原》:“有名产于无名,无名者,有名之母也。”
无名:未被命名,指无物存在。始,胎也。胚胎,即元始。
有名:有物存在,因而得到命名。名,概念,意念,理念,是万物之母。老子是唯理论者。
此二句意谓:天地初造,万物未成其形,亦无命名;已成形,则始而有名。
④罗振玉说:敦煌三本均无“故”字,景龙本、《大典》王本亦无“故”字。王本、傅本、范本均有“故”字,帛书《老子》乙本(甲本缺)亦有“故”字。
这两句有两种读法:一为“常无欲”、“常有欲”为读,一为“常无”、“常有”为读。古人如王弼、河上公等多以“常无欲”、“常有欲”为读。此乃以庄学解老学,不可据也。
自宋以下,司马光、王安石、苏辙,以“常无”、“常有”为读者渐多,如叶梦得、白玉蟾、赵秉文、俞樾、易顺鼎、马叙伦、高亨、朱谦之等。
何按:老子之第1章乃老子之“道”本体论。所论皆指道而非指德。故当以“常无”(道动而万物无),“常有”(道动而万物有)为读。“常无欲”、“常有欲”,则言人欲而关乎性德,非言天道也。
常无:永恒存现的虚无。妙,渺也。消失曰渺。
⑤常有:永恒存现的实有。徼,王弼读字为极、为究。何按:当读为继,后继也(激存徼之古音,与继近)。继,接,交接,交替。王弼注:“徼,归终也。”异本又作,读为皎、交,亦有交替相接之意。
“渺”是存在之失灭,即存在的质变、间断和有限性。而“徼”(继)是更生,即新质的再生、连续和无限性。宇宙存有同时是这种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体。有无,即空间与时间。空间乃是宇宙乃至万物存在的本体。万有存在的绝对抽象,就是空间。时间隐秘于空间之中。空间的本体变异(不是单纯位移)是一个矢向的流程,在抽象意义上即呈现为时间。因此时间统一于空间,空间亦统一于时间,空间是感知的抽象直观形式。时间及时空连续体则是逻辑知悟的产物。
一切存在均存在并显现于空间中的形态。空间呈现万有。而一切存在,消磨与消逝于时间之流中——并非有一个时间之流,流逝的是存在本身,只有一个流逝的存在本身,流逝即失灭于无。康德认为,时空是人类感性的抽象直观形式,这是错的。只有空间是感性的先验形式,而时间则已属于智性。
人类对于有无问题最直观、最直觉的感知,就是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所谓“死生亦大矣”。一死一生,乃知有无皆为虚幻。
熊十力《新唯识论》云:“故一切物,但有假名,都非实有。(不独现前桌子,几子,乃至日星,大地,都是假名,而无实物。即原子,电子等等,也都不是实在的东西,也只是假名。——原注)大用流行,虽复生灭宛然,而实汩尔空寂。如其执有物界,又从何澈悟一真耶。故知遗相(弃相)而实相斯存。(遗相,谓不计执有实物界或宇宙万象也。实相谓本体。——原注)观变而不变可悟。(变,用也。不变,体也。诚知用非实有,则无执物之迷,故乃于用而见乎体。——原注)夫宇宙万有,本自空无。(万有,唯依大用流行之迹象而假设,本无所谓万有故。——原注)哲学家于此,犹多不悟,矧乃欲其了知大用无实,是事诚难。(无实二字吃紧。大用流行,刹那刹那,都不暂住。本无形相可求,故非实有。非实有故,即等若空无,故云非不空了。此中理趣深微,读者宜霍怀沉玩。——原注)不了用之无实,即不了神变无方。……所以本论从大用之非不空的方面来说,却是即用而见体。因此,在科学上所施设的宇宙万物,或外在世界,在玄学上,不得不遮拨。同时,玄学也要超过知识,而趣归证会。”
⑥玄:深幽曰玄,又,玄即系之本字,系,系连、系统也。玄、幻同源字。幻,幻变也。范应元说:“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同出:同一根源。异名:不同名称。
⑦妙,音转可读为“秘”,亦读为“美”。众妙之门,即众秘之门及众美之门,赞叹及赞美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