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小说 張文祥刺馬案   》 第十二回 述根由大禪師收徒 隱姓氏張義士訪友      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

  話說楊幻聽了無垢的話,笑道:“師傅知道我父子此刻雖不曾出傢,卻已沒有傢了麽?十年前,我父子在河南原籍不但有傢,並是轟轟烈烈熱鬧鬧的大傢。自己傢裏的眷屬奴僕不在內,就衹每日在我傢盤桓的親戚朋友,至少也有四五十人,這還不是熱熱鬧鬧的大傢嗎?誰知敝內去世後,傢政經理無人,傢業便一年不如一年的凋零下來。漸漸供給不起親友,親友似漸漸的疏遠不大上門了,更漸漸蓄不起奴僕,奴僕也就一個一個的換上主人了。所有相依不去的,衹有這個小子。為人到了這一步,還有看不透的世情嗎?這小子若沒有安頓的所在,我也不捨得就此不顧他。於今既遇着師傅了,正是他的福報。他果能即時皈依三寶,求師傅剃度,我心不但沒有捨不得的念頭,並且深慶他能得所。”無垢合十,口念阿彌陀佛道:“這就更難得了。”無垢和尚這夜就在船上歇宿。
  楊幻陪着談論了多少時事,評騭了多少人物,忽然想起無垢所說的徒弟來,忍不住問道:“師傅在十年前收的那位高足,畢竟姓甚名誰?既到寒捨見過小子,一定也見過我的,我衹是想不起何時來過會武藝的出傢人來。”無垢略沉吟了一下,笑道:“我那小徒原不曾出傢,居士如何想得起來呢。居士不是外人,貧僧不妨直說。小徒到尊府去的時候,貧僧雖不知講他假托甚麽姓名,然可料定他决不肯將真姓名說出。因為他身上的案件很多,在河南地方說出真姓名來,多有不便,並且怕拖纍居士。居士廣結納天下豪傑之士,張文祥這個人,居士曾聽人談起過嗎?”楊幻道:“不是四川的梟匪頭目張文祥麽?”無垢和尚笑道:“除了那個張文祥,那裏還有第二個張文祥,夠得上稱天下豪傑之士呢?”楊幻也點頭笑道:“那是時常聽得有人談起他,說他武藝高強,性情豪俠,實在是一個數一數二的好漢。不過談論他的人,沒一個不嘆息他,說他可惜走錯了道路。以那們好的天資能耐,不走嚮正路上去,建功立業,將來封妻蔭子,卻專一結交川中無賴,成群結隊的販私????。聽說幾次與官兵對壘,都是張文祥打勝了,官廳幾番想招安他,他不但不理,並殺戮了好幾名官員,弄得官府沒有法子,衹好懸重賞捉拿他。我聽了張文祥這種行為,也委實有些替他可惜。大師傅的高足,就是張文祥麽?”無垢也嘆了一口氣,說道:“凡事不是身歷其境的,不容易明白。以張文祥的聰明智識,何嘗分辨不出邪正。譬如騎在老虎背上的人,豈不自知危險,急想跳下虎背來。但是不跳下,不得近虎口;跳下來反不能免了。如果有方法能跳下此背,又可免遭虎口,張文祥早已改邪歸正了。”
  楊從化偏着頭思索了一會,忽嚮無垢問道:“張師兄是不是三十來歲年紀,長條身體,紫色臉膛,兩道長眉入鬢,說話略帶些口吃的呢?”無垢笑道:“你何以見得這般模樣的是他呢?”楊從化望着楊幻說道:“爹爹不記得那個性趙的嗎?他說姓趙,行一,就叫趙一,沒有名字。他去後,爹爹不是很覺得奇怪嗎?說他這般本領高強的人,應該早有很大的聲名了,怎麽就叫做趙一。而趙一這兩個字,卻從來沒聽人談過呢?我當時聽得爹爹這般說,也疑心必是有名的人,或者因恐怕敵不過爹爹,壞了自己的聲名,所以不說真姓名。依師傅的話推想起來,那趙一不是張師兄,還有誰呢?”楊幻沉吟看沒開口。
  無垢笑道:“倒是你推想的不差,你且說那趙一是何時到你傢去的?在你傢是怎樣的情形?”楊從化道:“那趙一在三年前到我傢,衹歇宿一夜,就推說事忙走了。初時談論拳腳武藝,不肯和我爹爹較量,言動很是恭敬,很是客氣。問我練了些甚麽工夫。似乎十分仔細。後未定要和我交手,我推辭不掉,衹得和他走了兩趟。他卻衹是招架,絶不回手。我見他身體矯捷得非常,衹顧嚮後閃退,打算將他逼到沒有退路的地方,看他怎樣。衹見他背貼墻壁,墻壁就洞穿了一個和他身體一般大的窟窿,用斧頭鋼鑿成,也沒有這般迅速這般齊整。我記得他次日臨走的時候,笑嘻嘻的嚮我連說了幾句後會有期。”楊幻說道:“怪不得那人有如此高強的本領,原來是老師傅的高足。我真粗心,當時也不知道根究他一個來由。”無垢道:“居士當時不根究他的來由也好,小徒生性甚是多疑,他去府上原是好意,沒得因無意的根究他來由,倒使他好意變成了惡意。”楊幻父子這夜又和無垢談論了一會,就彼此安歇了。
  次日,帶着楊從化要走。楊幻心裏總不免有些依戀,對楊從化說道:“你的緣法好,能得着這樣的高明師傅,更有那們了得的師兄。衹要你能不辜負你師傅的栽培,將來的造就,實不可限量。我現在己年將花甲,此後得一日清閑,便是享受一日的福報。沒有重創傢業的心,自然沒有再行住傢的事,遊到那裏是那裏,在何處死了,便在何處掩埋。你此去但一心伺候師傅,不可想念我。我若有緣遊到湖南,必來紅蓮寺瞧你。你會着你師兄張文祥的時候,說我問候他,他的境遇,我因與他衹有一面之緣,不得而知。不過我十分佩服他是好漢,也十分愛惜他這個好漢。師傅說他騎虎不能下背,自是實在情形。但是我有一句話奉送他,就是勸他得好休時便好休,緑林衹是好漢暫時存身之地,不是終生立足之區。他既是得高師,出傢豈非跳下虎背的第一妙法?”楊從化流淚說道:“爹爹的話,孩兒牢記在心,遇見師兄便說。”楊幻又拜托了無垢一番,無垢纔帶着楊從化作辭去了。楊幻從此單獨一個人,遊蹤無定。不知遊了多少年,何時死於何地,正應了那句不知所終的老話了。
  於今且說楊從化跟着無垢和尚,一路並不耽擱的回到紅蓮寺。這時紅蓮寺裏,已有十來個和尚,都是無垢和尚的徒弟。寺裏雖一般的供奉了佛像,衹是並不開放給俗人燒香禮拜。無垢和尚在寺裏的時候,每日由無垢率領着衆和尚做幾次照例的功課。一到夜間關閉了山門,無垢便督率着衆和尚練習武藝。楊從化聰明出衆,武藝本來在衆和尚之上,無垢更特別的喜愛他,盡自己的能耐傳給他。楊從化一因沒有六親眷屬,心無挂礙;二因年輕沒有損友引誘他入邪途,除學做佛堂功課以外,能專心一志的練習武藝。無垢在衆徒弟中,獨喜愛楊從化,也衹最信用楊從化。寺中有許多內容,衆和尚所不知道的,楊從化無不知道。
  原來這紅蓮寺,表面雖是無垢募化十方得來的銀錢,蓋造這一所寺院做淨修之所的。實在就是張文祥拿出錢來,由無垢經手蓋造這寺院,為他自己將來下臺地步的,所以泥木匠都從四川雇來,暗室機關造得異常巧妙,非深知內幕情形,不但在房裏房外部尋不出一點兒可疑的破綻來。儘管動手將這一座寺院拆毀,夷為平地,也不會顯出可疑的地方。是這般建造紅蓮寺的主意,果然不是無垢和尚想出來的,也不是他徒弟張文祥想出來的,這其中還有一個才高八鬥、足智多謀的人物在內。這人是張文祥的把兄,姓鄭,單名一個時字。講到張文祥的事,因為有刺殺馬心儀那樁驚天動地的大案,前人筆記上很有不少的記載,並有編為小說的,更有編為戲劇的。不過那案在當時,因有許多忌諱,不但做筆記、編小說戲劇的得不着實情,就得着了實情,也不敢照實做出來、編出來。便是當時奉旨同審理張文祥的人,除了刑部尚書鄭敦謹而外,所知道的供詞情節,也都是曾國藩一手遮天捏造出來的,與事實完全不對。在下因調查紅蓮寺的來由出處,找着鄭敦謹的女婿,為當日在屏風後竊聽張文祥供詞的人,纔探得了一個究竟,這種情節不照實記出來,一則湮沒了可惜,二則在下這部義俠傳,非有這一段情兇加進去,荒唐詭怪的紅蓮寺,未免太沒來由。因此儘管是婦孺皆知的張文祥刺馬故事,也得不憚詞費,依據在下所探得的,從頭至尾寫出來,替屈死專製淫鹹下的英雄出一出氣。
  閑話少說,且說揚從化到紅蓮寺有了半年,與聞了無垢和尚與張文祥的一切秘密。這夜已在二更過後了,楊從化在夢中被人推醒。張眼看時,還仿佛認得出是幾年前在河南原籍和自己交手的趙一。心裏早已明白就是大師兄張文祥,並非真個姓趙行一。連忙翻身起來,正待稱呼他一聲大師兄,張文祥已笑着開口說道:“楊公子久違了,還認識我趙一麽?”楊從化已下地對張文祥叩頭行禮,口稱大師兄道:“自從來此半年,無一日不想念大師兄?”慌得張文祥連忙陪禮,笑道:“楊公子為何稱我趙一為大師兄?”楊從化正色道:“還在這裏楊公子楊公子,我真不敢和大師兄說話了。那年自大師兄走後,我和傢父都疑心趙一不是真姓名,不過憑空想不到是大師兄罷了。所以我和傢父在陝西初遇師傅的時候,師傅一提到大師兄曾去我傢的話,我便知道大師兄必就是那個假趙了。”
  張文祥道:“我那時連對你說幾句後會有期,你不覺着我是有意麽?”楊從化道:“那時雖不知道是甚麽用意,但已覺得說那話的語氣和神情,都不象平常臨別時照例說出來的套話。”張文祥笑道:“可見得凡事皆由前定,我若在那時嚮你和老伯直說,要引你到紅蓮寺來,拜我師傅做徒弟,十有九是辦不到的。因為那時的機緣還不曾成熟,雪門祖師在三年前,早算就下楊老伯必有在家乡不能居住的一日,所以直待你隨楊老伯遊到了陝西,師傅纔來相見。”楊從化想起自己父親吩咐轉述的話,即將那夜在船上楊幻與無垢和尚談論張文祥的話,及次日臨行所吩咐的話,都很委婉的說了。
  張文祥聽罷;就窗眼裏嚮天空恭恭敬敬的作了三個揖道:“楊老伯愛我的厚意,我應銘心刻骨的感激,我衹要略有機緣,誓不辜負他老人傢這番厚意。你是我自己親兄弟一般的人,我的事不妨直告你知道,我此刻的境遇,若是出傢可以了事,也不自尋苦惱了。我在四川,連我自己有三個把兄弟。大哥姓鄭,名時,雖衹進了一個學,然學問淵博,四川的老生宿儒,沒一個不欽佩鄭時的才情文采。並且他不僅文學高人一等,就是行軍布陣,劃謀定計,雖古時的名將,也不見得能超過他。數年來我輩在川中的事業聲名,全仗他一人運籌帷幄。我和三弟施星標,衹是供他的指揮驅使而已。不過每次與官兵對壘,總是我奮勇爭先,所嚮披靡,因此我在四川的聲名,倒在鄭大哥之上。其實我輩若沒有鄭大哥運籌帷幄,早已不能在四川立腳了。鄭大哥也知道緑林衹可以暫時托足,不能作為終身的事業。無如手下數千同甘共苦好多年的兄弟,一個個都是積案如山的人,一旦散夥,他們都找不着安全立足之地。望着他們挨次斷送在那些狗官手裏,我們當好漢的人,於心何忍。”
  楊從化截住問道:“不是大傢都說官府曾幾次派人來招安,大師兄不但不肯,反把官府派來人殺戮的嗎?這又是甚麽道理呢?”張文祥笑道:“招安兩個字,談何容易。在四川那些狗官,那一個配有招我們的氣魄,配有駕禦我們的才能。既沒有氣魄,又沒有才能的狗官,就不應提起招安兩個字。招安這兩字從他們口裏說出來,不過想邀功得賞,打算用招安兩字騙我們落他的圈套罷了,是這般居心,就應該殺戮,何況真敢派人來嘗試。他既存心來要我們的命,我們自然不能饒恕他。如果真有一位有才幹有氣魄的好官,休說招撫我們之後還給官我們做,那怕招撫我去替他當差,終日伺候他,我也心甘情願的。我和鄭大哥都抱定一個主意:寧肯跟一個大英雄大豪傑當奴僕,不願在一個庸碌無能的上司手下當屬員。”
  楊從化點頭道:“這種主意,實在不錯。不過英雄可以造時勢。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以師兄與鄭大哥這樣的文武全材,衹要有了這個改邪歸正的念頭,將來一有機緣,飛黃騰達自是意中事,本來也不能急在一時。不知那位施星標三哥是怎樣的一位人物?”張文祥道:“施三弟麽’,論這人的本領,文不能提筆,武不能揮拳。衹是為人誠實,外不欺人,內不欺心,現成的事教他去辦,他是能謹守法度,不能將事情辦好,也不至將事情弄糟。若教他去開始辦理一樁事,那是不成功的。我和鄭大哥就愛他為人誠實,不知道世間有狡猾害人的人,並不相信世間有狡猾害人的事。他跟着我兄弟兩個,總不至有上人傢的當的時候,若離開我兄弟兩個,他就不行了。”
  楊從化問道:“聽說師兄在四川,也時常攻城奪地,將府縣官拿住斬首,是不是確實有這種行為呢?”張文祥道:“這不算希奇。攻城奪地,殺戮官府,也不但我們這一起人。凡是幹我們這種行業的,總免不了有與官兵動手的時候。既動手就有勝負,負則逃散,勝則奪取城池。不過衹我們這一起的力量大些,從來不曾打敗過,所以外面的聲名鬧大了。”楊從化道:“那麽,師兄在四川占領的城池應該不少了?”張文祥笑道:“誰去認真占領,和官兵打一個不歇休呢?我們若和官兵認真打起來,是無論如何討不了便宜的。我們的人,一陣少似一陣,一時沒有增加添補,官兵是可以有加無已的。惟有飄忽不定的一法,可以對付官兵。做官的人,誰也不願意打仗,衹要目前安靖了,就得粉飾太平,邀功討賞。便明知我們藏匿在甚麽地方,他也不願問,不是面子上太過不去了,决不至興師動衆的和我們相打,我們也衹求生意上可以獲利,又何苦無端去找官府為難,因此才能兩下相安的過下去。”
  楊從化道:“此刻師兄到這裏來了,於那邊的事業沒有妨礙嗎?”張文祥道:“久離是不妥的,有鄭大哥在那裏,大致還可以放心,這地方就是鄭大哥出主意經營的。鄭大哥也多久就料定做私????不是長遠的局面,不能不趁這時候,積聚幾文血汗錢在這裏,作將來退步的打算。但是我們三兄弟的聲名鬧的太大,萬不能由我三人出面購産業,而這種銀錢上的事,又不容易托付得人。鄭大哥想來想去惟有托我師傅,因他老人傢是個出傢人,銀錢可以由募化得來,不必定有出處。若在俗人,憑空拿出許多銀兩出來買田購地,旁人看了,沒有不生疑的。旁人一生了疑心,就難免不查根問蒂,萬一露了一點兒風聲出去,我三人便枉費心機了。我三人將來的下場,十九得依遵楊老伯的話,以出傢為上。”楊從化道:“我非母親早已去世,父親雖健在,然風燭殘年,且萍蹤無定,今生能否再見,尚不可知,是則有父也和無父一樣。兄弟妻子更是無有,難得有這出傢的門路。我一晌打算求師傅替我剃度,師兄的意思以為怎樣?”不知張文祥怎生回答,且待下回再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第一回 論戒律金羅漢傳道 治虛弱陸神童拜師
第二回 訪名師嘆此身孤獨 思往事慰長途寂寞第三回 值佳節藉宿入叢林 度中秋賞月逢冤鬼
第四回 遇出傢為窺秘密事 思探險因陷虎狼居第五回 破屋瓦救星來月下 探蓮臺冤鬼泣神前
第六回 坐渡船妖僧治惡病 下毒藥逆子受天刑第七回 遭災劫妖道搭天橋 發慈悲劍仙授密計
第八回 解毒蟒大擾臺祭神 除兇僧小豪傑定策第九回 常德慶中途修宿怨 陳繼志總角逞英雄
第十回 遊郊野中途逢賊禿 入佛寺半夜會淫魔第十一回 賓朋肆應仗義疏財 湖海飄流浮傢泛宅
第十二回 述根由大禪師收徒 隱姓氏張義士訪友第十三回 求放心楊從化削發 失守地馬心儀遭擒
第十四回 謀出路施四走山東 離老巢鄭時來湖北第十五回 識芳蹤水濱聞絮語 傳盜警燭下睹新姿
第十六回 盟弟兄同日結良緣 四呆子信口談官格第十七回 敞壽誕六姨太定計 營淫窟馬心儀誘姦
第十八回 馬心儀白晝宣淫 張文祥長街遇俠第十九回 狗碰狗三狗齊受劫 人對人一人小遭殃
第二十回 奪飯碗老英雄逞奇能 造文書馬巡撫設毒計第二十一回 贈盤纏居心施毒計 追包袱無意脫樊籠
第二十二回 報私恩官衙來俠客 遭急變石穴遇奇人第二十三回 練工夫霧擁峨嵋山 起交涉鐘動伏虎寺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