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思考 文学死了吗:又一本献给多萝西的书   》 第13节:文学的陌生性(1)      J.Hillis Miller

  虽然我是凭记忆随意选择了这些开篇,但有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它们常常以各种方式跟太阳或开窗有关。有时候(如在《匹克威克外传》中),两个主题都存在。最后再举一例。《达罗卫夫人》中,在我刚才引用的开篇句子之后有几句,表现克莱丽莎(Clarissa)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
  这样一只云雀!这样地一冲!当窗折页轻微地发出吱的一声——那声音她现在都能听到——她推开落地窗,冲向波顿(Bourton)那里的新鲜空气。她似乎总是觉得这样的。
  世界的开端,甚至那些虚拟世界,也似乎自然而然地被比拟为初升的太阳,或从内朝外打开一扇窗。
  在第三人称叙述中,这样的开篇也是由另一个声音(叙述者的声音)来讲述的。甚至第一人称叙事也是双重的。作为叙事者的“我”,以过去时,说起过去的“我”的经历:“我击打着木板……”这样的开篇句子只用词语就创造了一个说话人的幻象。一例就是卡夫卡的叙述声音的讽刺的克制。它用平淡、就事论事的口气,说起最诡异或可怕的事件。《失乐园》开篇在呼吁缪斯时,确立了诗人的声音。《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句话,用几个词就创造了一个嘲讽的叙述者,这是与卡夫卡的嘲讽叙述者迥异的。奥斯丁的叙述者以冷静的客观态度,描述着小说中社会的意识形态:“人们普遍承认一个真理,那就是一个有大笔财产的单身男子,必定需要一个妻子。”
  这些开篇句子形形色色,但它们都能马上创造一个虚构世界。在所有这些例子中,开篇句子都有强烈的开启性。它们是创世、是新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快乐之一,就在于它们能让我们把自己的实际忧虑放在一边,进入另一个地方。
  文学的陌生性
  我们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这些虚拟现实,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特征一:它们互相之间都是没有可比性的。每个都是特别的、自成一类的、陌生的、个体的、异质的。借用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的一句话说,文学作品是“反的、崭新的、少的、奇特的”。这种陌生性也让它们彼此疏离。我们甚至可以把它们想象为莱布尼茨的很多没有窗户的单子(monads),或他说到的“不可共存的”(incompossible)世界,也就是无法合逻辑地共存于一个空间的世界。每一作品都虚拟地实现了“真实世界”中未实现的一种可能性。对真实世界而言,每一作品都是无法取代的、有益的补充。
  强调文学的陌生性,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很多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功能(更不要说报刊文评了),就是遮盖这种陌生性,仿佛瑞士人罗宾逊一家杀掉或驯服了岛上的鸟兽虫鱼一样。文学研究隐藏了文学语言的独特性,试图去解释它,使它自然化、中性化,把它变成熟悉之物。这常常意味着把它看成以不同方式反映了真实世界。这种解释的形式包括:把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或者努力展示它是该历史时期和地点的典型之物,或能代表其作者的阶级、性别或种族,或将其看成物质和社会世界的一个映象,或将其与文学语言的普遍运作规律方面的观念拉上关系。无论如何,这些文学研究都有一个隐含的目的,就是平息人们对文学真正陌生性的自觉不自觉的恐惧。每一作品都没有可比性,这令我们生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再见吧,文学?第2节:是什么使文学成为可能?第3节:印刷时代的终结(1)
第4节:印刷时代的终结(2)第5节:那么,什么是文学?第6节:文学作为文字的某种运用(1)
第7节:文学作为文字的某种运用(2)第8节:文学作为文字的某种运用(3)第9节:文学是世俗魔法
第10节:文学是虚拟现实?“芝麻开门”第11节:为什么文学是暴力的?第12节:开篇如招呼鬼魂
第13节:文学的陌生性(1)第14节:文学的陌生性(2)第15节:文学是施行语言
第16节:文学保守自己的秘密第17节:文学使用修辞语言第18节:文学是发明还是发现?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