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德駐華大使:中國,一個世界強國的復興   》 第13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4)      康拉特·賽茨 Konrad Seitz

  衹要當每個人都擔負起自己在整體中所應負的角色,並履行着按照社會等級關係所確定的彼此關係中的自己那部分責任時,國傢和社會就會處在秩序與和諧之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6孔子在他那著名的論斷中就是這麽強調的。這種角色在此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表象,而且受到內心道德力的驅動。産生道德內力的方法就是教育。完全不同於法傢的是,按照儒傢的思想,人之初,性本善。所有教育不外乎就是啓發人們內心潛在的善。這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就是孟子。儘管早期儒傢哲學第三個代表人物荀子(公元前300到公元前230年)認為,人性本惡,但是他仍然主張,惡可以通過教育而從善。如同蘇格拉底一樣,儒傢相信教育的力量:知善者必行善。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教育在儒傢文化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周朝早期的禮儀屬於貴族的禮儀。那些“小人”、農民以及那些靠為貴族服役而生活的人,處在貴族王朝統治的下層。但是孔子同時也考慮到,要對這些作為貴族顧問的政府精英們和官吏們予以理性道德的教育。這些精英們不僅要擁有管理國傢的實際能力,尤其要具有完美的個人品行以及較高的道德水準。儒傢教育的目標是所謂的“君子”,他在國傢和政府管理中不僅有思想,而且有道德感召力。
  與法傢相同的是,孔子在其新的社會結構中也不再提天生的貴族問題。可是法傢所提倡的天下平等,是在一人統治下的平等,也就是有一個絶對王者。而孔子卻把社會以是否受過教育為標準分為兩個階層。儒傢的這種思想至今仍然深深的影響着中國人。進入社會上層的門是敞開的,衹要你努力去學習。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7在另一處他又強調說:“有教無類”8。孟子更進一步並斷言說:人人都有能力成為堯或者舜9,成為中國神話中的明君和遠古史上的文明奠基人。
  儒傢這種基於理性基礎、根植於人心的道德秩序設想,也就是讓人出於心靈之需要而去行善行的思想,屬於人類最高尚的思想形式之一。孔子以此成為了中國乃至東亞人民的聖賢大師,成為中國和東亞文化的最偉大的締造者。猶如即使基督本人已不復存在,但歐洲人的基本道德觀念仍然深深地打上基督教文化的烙印一樣,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新加坡人、越南人以及東南亞的中國裔少數民族的道德觀念至今依然衹能從儒傢文化中獲得解釋。
  儒傢思想發展成為國傢宗教
  孔子生活在一個從周朝諸侯持續200年的混亂走嚮終結的過渡時期,隨之一個新的時期,也就是“戰國”時期開始了(公元前481~公元前221年)。諸侯割據演變成毀滅性的廝殺,那些餘留下來的大國憑藉着用戰車裝備起來的數十萬大軍點燃了戰爭的滾滾硝煙,那也許是他們自己從未經歷過的殘殺。那時中國歷史的目標就是:一個在絶對集權統治下的統一國傢。
  此刻對於孔子人性學說的需求顯然時機未到。“無人願意接受我的思想”,韓國的儒傢弟子劉祥(公元前77~公元前6年)一針見血。諸侯們需要另外的國策,他們在法傢那裏找到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從中也看到了王者的任務。此任務不在於考慮民衆的疾苦和幸福,而在於擴大國傢的霸權。為此,也得要求並激勵國民去強化國傢經濟、壯大國傢武裝力量。實現的方法就是,推行嚴酷刑法,實施重奬制度,按級懸賞敵人首級。法傢的國傢是一種在王者極權統治下的國傢,王者就是執法者。國傢是依法治理的中央集權製,並有嚴格的管理體係。封建貴族的所有殘餘都被棄之不用,舊時的掌權者為國王新任命的官員所取代。按照法傢的思路,法製國傢的長處在於,它能形成一個有效的政府,即便是在王者軟弱、官員一般的情況下。
  事實上,在“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的國傢中,法傢這種強硬的中央集權製國傢的思想使得最先接受並持續運用它的國傢,即西部的秦國最終脫穎而出。在短短不足10年的時間裏,也就是在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間,秦王一個接一個地吞併了其他諸侯國。他為自己發明了一個新的名稱:皇帝,並作為“秦始皇帝”統治着這個統一、完整的中國文化區域內的王國。他實行了一個由上而下嚴密組織管理的國傢體係。國傢由32個郡組成,每郡設一名文官和武官,他們分別由一名皇帝的欽差所監督。在整個新王朝中衹許有一種意識和一部法律:法傢學說。所有其他哲學學派都被禁止,他們的著述全部被燒毀,許多歷史典籍也因此而失傳。據後來的史書記載,460名儒傢弟子被秦始皇帝活埋;強製國民服勞役修築國傢建築工程。由此,這位皇帝在連接舊有的防禦工事的基礎上,第一次修築了長達兩千公裏的“長城”。在其首都鹹陽(位於今西安附近)驅使10萬餘犯人為他修建一個巨大的皇宮,其中包括所有被他吞併了的諸侯的宮殿。驅使70萬勞役為他修造陵墓。時至今日已經挖掘出7500個與活人大小相近、姿態各異的兵俑,它們作為警衛,守護在這位始皇帝陵墓的入口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第1節:出版說明第2節:中文版前言
第3節:第一章 揚帆駛出劉傢港(1)第4節:第一章 揚帆駛出劉傢港(2)
第5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1)第6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2)
第7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3)第8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4)
第9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5)第10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1)
第11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2)第12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3)
第13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4)第14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5)
第15節:第五章 漢人中心的世界秩序(1)第16節:第五章 漢人中心的世界秩序(2)
第17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1)第18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2)
第19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3)第20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4)
第21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5)第22節: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1)
第23節: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2)第24節: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