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名傢走世界:周遊織夢   》 第13節:威尼斯寧靜的水韻(2)      葉渭渠 She Weiqu

  我們腳下踩踏着 17 世紀從歐加內山運來的灰色石塊鋪成的廣場地 面,環視着周古老的建築群,以及建築物上五彩繽紛的古典繪畫和展示力與美的雕塑群,自己仿佛也置身在歐洲文藝復興的氛圍中,體味着它給人類帶來的人文精神。人們從中不也可以瞭解為什麽意大利在文藝 復興時期育就了這麽深厚的自由藝術精神,創造了這麽多優秀的繪畫、 雕塑、建築、音樂和文學作品,産生了衆多像喬爾喬涅、提香等這樣世 界知名代表人物。難怪在文藝復興時期,它繼佛羅倫薩和羅馬之後,成 為第三個文藝復興的中心地.
  這座廣場,有“歐洲之門”的稱譽,因為當年馬可波羅就是從這裏 走嚮東方,許多威尼斯商人也是從這裏走嚮東方。莎士比亞還寫下了名 劇《威尼斯商人》,從主人公夏洛剋斂財之道,是否也多少反映了當時 人們從這“歐洲之門”走嚮東方、走嚮世界風貌的一斑呢?經過廣場, 我是這樣地聯想。威爾第創作的世界著名歌劇《茶花女》在這裏首演, 獲得成功,也是從這“歐洲之門”走嚮世界的。
  在古老的水城裏,水道星羅棋布。在呈 S 形的水道上,穿梭着一艘 艘當地名叫“貢多拉”(Gondola) 的錐形平底船。它是威尼斯水城的主 要交通工具,始於 11 世紀的傳統水道行船。它的黑色船身的首尾,各 有一突出的鋼製尖角,船尾的尖角較小,其構造十分獨特,是威尼斯特 有的,在別的地方是看不見的。這種小划船,最多可乘坐 6 人,我們與 同行的人,花了 120 歐元,租了一艘,由一身材高大的意大利船夫站在 右舷上,用一根長長的木漿劃水,沿 S 形水道而行駛。水道兩岸聳立着 一座又一座宮殿、教堂、博物館、藝術宮、劇院,還有土耳其貨棧等各 式各樣的建築群,其中有古老的 15 世紀拜占廷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 還有巴洛剋式的,多種建築模式並存。可以說是西方建築藝術風格的集 大成之一。小划船在不寬闊的水道上緩緩行駛,觀賞這些風格各異的建 築藝術,也是一大藝術享受。當小划船行駛到水道最寬闊處,這些建築 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真像一幅美麗的威尼斯的風光畫,蕩漾着別 有一番情趣的水韻。
  這條 S 形的水道,流量豐沛,網狀似地流佈在各個街區,由河道結 構組成。在 2000 多條水巷之間,由 400 多座大小不同的石橋或木橋連接。 我們發現,組成威尼斯的,不是一條條大街小巷,而是一支支縱橫交錯的大小水道,以及維係它們的各式各樣的橋。橋,是威尼斯特有的景觀 之一。我們經過的第一座橋,是裏亞托橋,它是最古老的橋之一,架在 最狹窄的水面上,初建於 16 世紀,當時是木橋,幾經修建,現在的裏 亞托橋是單孔的石橋,最高處約 7 米左右,一般遊船可以通行無阻。橋 兩側由一萬多根木樁支撐,橋中央由兩個拱門隔開,形成兩處平臺橋面。 橋面兩側排滿各種旅遊品的小商店。據說,許多攝影師、畫傢都在此平 臺橋面拍攝或作畫,進行藝術創作,給人們捕捉了威尼斯水城的美。我 們經過另一座著名的橋,是藝術學院橋,它也是一座單孔橋,表面上看 是木橋,實際上是鋼筋結構的。還有木樁,這也是威尼斯特有的景觀之 一。因為威尼斯的房屋也很獨特,地基都是淹沒在水中,為了加固地基, 沿岸水中打下不計其數的木樁,這些高矮粗細不一、參差不齊的排列的 木樁作為基礎的房屋,也成為威尼斯水城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我們上岸以後,走進一條條由無數石橋連接的小巷深處,在狹窄的 街巷裏,了無人影,衹有一座座簡樸的民宅展現在你的眼前,這裏是古老民房區,與商店林立的大街相比,寧靜得驚人,讓人感覺好像整座威尼斯城都沉浸在無邊的靜寂中。常住繁雜都市的人,置身此境,別有一 番感受。我們漫步其中,如癡如醉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氣,覺得身像被洗滌過一樣,變得完全透明,清爽異常。
  傍晚時分,我們坐在大運河碼頭邊的石椅子上,將視綫投嚮亞得裏 亞海的地平綫的盡頭,衹見蕩漾的煙波接連天際。在夕陽映照下的海面, 湛藍色漸漸變得深沉,變得復雜的顔色。宮殿、教堂塔尖等建築群的倒 影也變得朦朧。海灣承受着夕暉的光,顯得一派蒼茫與沉寂,餘韻無窮。 街上的遊客也漸漸稀疏了,更顯出威尼斯自然美景的寧靜意態。總之, 無論是白日還是黃昏,威尼斯的風景之秀麗,是獨特的、古雅的、無與 倫比的。可是誰又能說清威尼斯這千古的巨變呢?這時候,我想起這樣 一首古詩:“落日五湖遊,煙波處處愁,沉浮千古事,誰與問東流。”此 情此景,何其相似乃爾。 這次威尼斯之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在全球現代化的衝擊之下,威尼斯仍然保留着無數珍貴的歷史遺跡,仍然保留着文藝復興 時代古典美的面影。威尼斯的大大小小的水道也依然悠悠地流淌着,流 淌着。威尼斯的流水,將悠悠的水韻,帶嚮大運河,流嚮亞得裏亞海, 帶嚮更遠更遠的大西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第1節:前言第2節:倫敦之行(1)第3節:倫敦之行(2)第4節:來到了浪漫的巴黎
第5節:藝術寶庫盧浮宮(1)第6節:藝術寶庫盧浮宮(2)第7節:夜遊塞納河(1)第8節:夜遊塞納河(2)
第9節:夜遊塞納河(3)第10節:走進凡爾賽宮(1)第11節:走進凡爾賽宮(2)第12節:威尼斯寧靜的水韻(1)
第13節:威尼斯寧靜的水韻(2)第14節:訪佛羅倫薩(1)第15節:訪佛羅倫薩(2)第16節:訪佛羅倫薩(3)
第17節:永恆之城羅馬(1)第18節:永恆之城羅馬(2)第19節:夕照小城盧賽恩第20節:登阿爾卑斯山
第21節:藍藍的天與水地中海風光第22節:紐約之行(1)第23節:紐約之行(2)第24節:紐約之行(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