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到古代中國去旅行   》 明清象聲(2)      伊永文 Yi Yongwen

  名傢輩出,“車王府”單唱鼓詞《風流詞客》展示了一位宛平縣人氏,“原籍姓馬把像聲裝”:尖團憨細各有各腔。
  學老婆兒齒落唇僵半吞半吐,學小媳婦嬌音嫩語不柔不剛。
  學醉漢呼六喝幺連架式,學書生咬文咂字忒酸狂。
  學怯音句句果然像八府,學蠻語字字必定仿三江。
  西府的鄉談他也會打,惟有那山東話兒說的更強。
  常言道裝竜要像竜裝虎要像虎,裝的像纔教人越聽越愛不能忘……至於清代其他地方,表演象聲技藝獨特者也大有人在,如四川的《合川縣志》所記:布成小圍,以竹作骨,中伏一人,變態百出;有鳥獸、昆蟲聲,有喚賣面聲,有酣睡聲,有老嫗嗽聲,有男婦囈語聲,有輾轉反側聲,有小兒尿聲,哭啼聲,鄰傢嘲語聲;或盜賊入戶聲,或街頭失火聲,或衆人鼎沸聲,無聲不備,無聲不肖。
  由佚名所作的《蝶階外史》還可以看到:山東濟寧一乞丐,能作雄雞報曉聲,鴉雀爭噪聲,牛
  鳴聲,犬吠聲,蟋蟀聲,蚯蚓聲,長空雁唳聲,夜鼠嚙衣聲,餓貓捕鼠聲,蒼鷹搏兔聲,馬嘶聲,車轔聲,磨室籮面聲,萬戶搗衣聲……凡世間所有,均可盈耳。最絶者,呼呼作風聲,拔山撼樹,駭浪驚濤,一時並舉,復有千百帆檣,互相撞擊,舟人撐篙把舵,竭力喊號,勢糾紛而不可解。頃刻,突然一聲如巨霆轟震,萬籟俱寂……此人“像生”技藝之妙,使小學生沉迷不能自撥,以至“聞其人過,即逃塾聽其伎”。
  清金廷標《瞎子說唱圖》這種絶伎,非一朝一夕之功,更有其歷史源流。明嘉靖才子李開先就曾為山東濟寧一喚作“劉九”的盲藝人作《瞽者劉九傳》,說他:“市語方言,不惟騰之口說,而且效其聲音。”劉九以此名世,即使有久鬱積憂者,衹要一遇到劉九也會解愁而笑。劉九與《蝶階外史》中所提到的乞丐同為山東濟寧人,他們之間是否有傳承關係?尚未見文獻記載,似可作進一步探索。
  明代說書人南方的象聲,又別名為“隔壁戲”。范祖述《杭俗遺風》說清代杭州“隔壁戲”的表演:橫擺兩張八仙桌,踏起布幃,一人藏內,惟有一把扇子,一塊錢板,便能作數人聲口,鳥獸叫喚以及各物響動,無不確肖。
  南方的象聲,有一值得註意的現象,那就是它給予評書表演以有益的藉鑒。張岱《陶庵夢憶》記明代評書藝人柳敬亭在說《景陽崗武鬆打虎》時的情景:夬聲如巨鐘。說至筋節處,叱咤叫喊,洶洶崩屋。武鬆到店沽酒,店內無人,地一吼,店中空缸、空壁皆甕甕有聲。
  柳敬亭假如不像象聲藝人那樣練習仿效各種聲響,他的說書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這種程度。
  顧祿的《清嘉錄》又對南方表演鳥叫的象聲藝人作了刻畫:以扇撲桌,狀鳥之鼓翅,繼作百鳥之聲,皆出自口中,謂之百鳥像聲。
  李鬥《揚州畫舫錄》亦可證之:揚州有專門學鳥叫的象聲行當。陳三毛、浦天玉、謊陳四等一批藝人側身其間,其中佼佼者為井天章,遊人經常請他在畫舫中與鳥鬥鳴,聽衆認為他可以和北京的“畫眉楊”並稱。
  “畫眉楊”是清嘉慶年間北京的一位能為“百鳥之語,其效畫眉尤酷似”的象聲藝人。昭槤《嘯亭雜錄》記載:作鸚鵡呼茶者,宛如嬌女窺窗。又聞其作鸞鳳翺翔戛戛和鳴,如聞在天際者。至於午夜寒雞,孤床蟋蟀,無不酷似。
  還有一次,“畫眉楊”作黃鳥聲,“如眈眈於緑樹濃蔭中”,韓孝廉因此聲而起思鄉之情,竟落了淚。
  使人欣喜的是,“畫眉楊”又有徒弟繼承他的技藝。
  許起《珊瑚舌雕談初筆》記一姓郎的象聲藝人:作鸚鵡呼茶聲,宛如嬌女窺窗,年少聞之,莫不心宕神移,魂飛魄越。又作鸞鳳音,翺翔天際,戛戛和鳴,令人心氣和平。至於午夜寒雞,荒郊喔喔,恍覺旅徵早起,無限凄涼;如孤床蟋蟀,籬落秋蟲,懶婦驚心,愁人助嘆。一日忽作子規聲,幽怨難名,回腸欲裂。在座者俱觸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絶技(1)絶技(2)絶技(3)伎巧(1)
伎巧(2)宋元玩具(1)宋元玩具(2)宋元玩具(3)
李開先與笑話(1)李開先與笑話(2)李開先與笑話(3)明清象聲(1)
明清象聲(2)明清象聲(3)高爾夫球源何在(1)高爾夫球源何在(2)
高爾夫球源何在(3)高爾夫球源何在(4)“葉子戲”的演變(1)“葉子戲”的演變(2)
“葉子戲”的演變((3)“漢文化圈”的交流(1)“漢文化圈”的交流(2)“漢文化圈”的交流(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