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蕴含着一个巨大的悲剧:很久以前的两个恋人的悲剧,虽然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但是他们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一些参观者带来野炊的篮子在这里午餐。夕阳倒映在灌木覆盖的池塘的平静水面上,乌鸦在空中哀鸣,献给死者的水果摆放在那里,纸钱烧起。有时点燃一堆篝火,夜幕降临,人们坐视篝火,默默的祈祷随轻烟慢慢飞升天际。月亮出来了,又一对情侣可能要出现了。灰烬在搅动,火苗还会闪现。恋人们或默然或呢喃,坐在皎洁的月色世界里,沉浸在美轮美奂的景致之中。在远处--在乡间和附近的村庄,或在路旁--相同的火光点亮了黑夜。这是朱频所见到的最动人和最落寞的景象。
下一个月就是中秋之月。在中国人心中,这个词意味着中秋节。几个星期来,朱频已吃了太多的月饼。一个他所在会所的阿姨开办了一个店铺,这里制作的月饼与在广州制作的月饼一样。这些月饼是圆的,中间的馅有忘忧果、绿豆沙或甜票子。月饼有不同的尺寸,最大的直径有十英寸大,它们在国家的不同级别的考试之后命名。在古时人们期待看谁会获得那个最大的月饼,一如看在国家考试中谁得第一一样。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聚会和庆祝之日。会所举行盛大的午宴,正是在午宴上朱频遇到朱先生,他是国民党政府中的一位要员。朱先生在英国接受教育,在公众场合总穿西装。他是在北京广东会所中最杰出的一员,但是在聚会中他并没有被安排坐在最荣耀的座位上。座位按辈份安排,一位七十多岁的舅公坐在最上端,舅公被安排坐在最荣耀的位置上,朱先生则坐在他旁边。
朱先生和朱频一见如故,看到这位年轻学子离乡背井,朱先生便邀请朱频去他家坐坐。朱频说认识他这样一个杰出的同乡叔叔感到非常的荣耀。朱先生要离开时,他再一次邀请朱频。朱频没有料到他将看到的是一个在北京最古老富有的家庭之一。
五 朱先生的房子
朱先生住在北京的西南面,在大门入口处的上方有一块大的门牌,门牌有三个重要特征:一英尺高。绿色的底与金色的门牌。"祖先的荫产"意思是一个人生活在祖先传下来的遗产之中,如同一个人在一棵大树下躲阴乘凉。朱先生的爷爷曾中探花,赢得很高的声誉,探花在国家考试中排名第三。正是他为他的五个孩子和后代置办了这处房产。
朱先生的房子是为一个大家庭建造的。走进大门,必须绕过一个巨大的木制屏风,屏风将屋中的庭院与外面隔开。因而路过大街的行人永远猜不到屋主人的富有,也猜不到屋中的陈设,除了知道围墙的长度和瞥见弯曲的屋顶。
中国房子的本质是私人性的,封闭的,不为外人所见。像一个寺院中的修道院,中国人的房子沿庭院而建,庭院释放出公共性的私人空间,庭院也是房子内部结构的一部分。在大富人家,庭院是一处景观性的公园,得到妥善的运用,有秋千、石凳、苔藓覆盖的露台和藤蔓植物。在那些底层人家,庭院是一个集中的家庭化的活动场所,放着个大水缸可以在这里洗东西。但不管富有还是贫穷,一棵枣树或一棵石榴树和金鱼缸通常用来美化庭院。根据与庭院的关系,房间称为东厢房、西厢房、南厢房、北厢房。在穷人家,几个家庭共同分享一个庭院。
在朱先生的家里,有几个庭院,庭院旁的月拱门将一个庭院通到另一个庭院,通过有顶的走廊将庭院连接起来。在这样的房子中,这些走廊两边开着或一边开着,当走廊沿墙布局时,走廊是一个内在空间的联系体系。走廊互相联系并有共同的入口。
通过庭院分隔房子的方式与现代公寓的观念一致。在这样的方式下,一个家庭的成员能共同生活在一起并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自己的厨房和卧室。对于儿孙满堂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中国家庭来讲,这种房子是最理想的。
朱先生的庭院是用上等的石板铺的,其中有装饰的盆花,成荫的绿树、灌木和石桌。廊窗的造型各种各样--圆形、方形、菱形、扇形或百叶形--这些窗用砖或木头为骨架。目光穿越这些窗户,朱频得以见到里面的陈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