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
第1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3)
林語堂 Lin Yutang
詩歌藴含着一個巨大的悲劇:很久以前的兩個戀人的悲劇,雖然他們的名字不為人知,但是他們的故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一些參觀者帶來野炊的籃子在這裏午餐。夕陽倒映在灌木覆蓋的池塘的平靜水面上,烏鴉在空中哀鳴,獻給死者的水果擺放在那裏,紙錢燒起。有時點燃一堆篝火,夜幕降臨,人們坐視篝火,默默的祈禱隨輕煙慢慢飛升天際。月亮出來了,又一對情侶可能要出現了。灰燼在攪動,火苗還會閃現。戀人們或默然或呢喃,坐在皎潔的月色世界裏,沉浸在美輪美奐的景緻之中。在遠處--在鄉間和附近的村莊,或在路旁--相同的火光點亮了黑夜。這是朱頻所見到的最動人和最落寞的景象。
下一個月就是中秋之月。在中國人心中,這個詞意味着中秋節。幾個星期來,朱頻已吃了太多的月餅。一個他所在會所的阿姨開辦了一個店鋪,這裏製作的月餅與在廣州製作的月餅一樣。這些月餅是圓的,中間的餡有忘憂果、緑豆沙或甜票子。月餅有不同的尺寸,最大的直徑有十英寸大,它們在國傢的不同級別的考試之後命名。在古時人們期待看誰會獲得那個最大的月餅,一如看在國傢考試中誰得第一一樣。
中秋節是一個重要的聚會和慶祝之日。會所舉行盛大的午宴,正是在午宴上朱頻遇到朱先生,他是國民黨政府中的一位要員。朱先生在英國接受教育,在公衆場合總穿西裝。他是在北京廣東會所中最傑出的一員,但是在聚會中他並沒有被安排坐在最榮耀的座位上。座位按輩份安排,一位七十多歲的舅公坐在最上端,舅公被安排坐在最榮耀的位置上,朱先生則坐在他旁邊。
朱先生和朱頻一見如故,看到這位年輕學子離鄉背井,朱先生便邀請朱頻去他傢坐坐。朱頻說認識他這樣一個傑出的同鄉叔叔感到非常的榮耀。朱先生要離開時,他再一次邀請朱頻。朱頻沒有料到他將看到的是一個在北京最古老富有的家庭之一。
五 朱先生的房子
朱先生住在北京的西南面,在大門入口處的上方有一塊大的門牌,門牌有三個重要特徵:一英尺高。緑色的底與金色的門牌。"祖先的蔭産"意思是一個人生活在祖先傳下來的遺産之中,如同一個人在一棵大樹下躲陰乘涼。朱先生的爺爺曾中探花,贏得很高的聲譽,探花在國傢考試中排名第三。正是他為他的五個孩子和後代置辦了這處房産。
朱先生的房子是為一個大家庭建造的。走進大門,必須繞過一個巨大的木製屏風,屏風將屋中的庭院與外面隔開。因而路過大街的行人永遠猜不到屋主人的富有,也猜不到屋中的陳設,除了知道圍墻的長度和瞥見彎麯的屋頂。
中國房子的本質是私人性的,封閉的,不為外人所見。像一個寺院中的修道院,中國人的房子沿庭院而建,庭院釋放出公共性的私人空間,庭院也是房子內部結構的一部分。在大富人傢,庭院是一處景觀性的公園,得到妥善的運用,有鞦韆、石凳、苔蘚覆蓋的露臺和藤蔓植物。在那些底層人傢,庭院是一個集中的家庭化的活動場所,放着個大水缸可以在這裏洗東西。但不管富有還是貧窮,一棵棗樹或一棵石榴樹和金魚缸通常用來美化庭院。根據與庭院的關係,房間稱為東廂房、西廂房、南廂房、北廂房。在窮人傢,幾個家庭共同分享一個庭院。
在朱先生的傢裏,有幾個庭院,庭院旁的月拱門將一個庭院通到另一個庭院,通過有頂的走廊將庭院連接起來。在這樣的房子中,這些走廊兩邊開着或一邊開着,當走廊沿墻佈局時,走廊是一個內在空間的聯繫體係。走廊互相聯繫並有共同的入口。
通過庭院分隔房子的方式與現代公寓的觀念一致。在這樣的方式下,一個家庭的成員能共同生活在一起並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他們自己的廚房和臥室。對於兒孫滿堂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中國家庭來講,這種房子是最理想的。
朱先生的庭院是用上等的石板鋪的,其中有裝飾的盆花,成蔭的緑樹、灌木和石桌。廊窗的造型各種各樣--圓形、方形、菱形、扇形或百葉形--這些窗用磚或木頭為骨架。目光穿越這些窗戶,朱頻得以見到裏面的陳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 | 第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 | 第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3) | 第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4) | 第5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5) | 第6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6) | 第7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7) | 第8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8) | 第9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9) | 第10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0) | 第1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1) | 第1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2) | 第1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3) | 第1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4) | 第15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5) | 第16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6) | 第17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7) | 第18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8) | 第19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9) | 第20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0) | 第2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1) | 第2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2) | 第2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3) | 第2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4)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