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类 《诗经》心得   》 第13节:第二章(6)      刘绪义 Liu Xuyi

  一个要以法来断姻缘,一个要以礼来结夫妻。双方的分歧就在这里。这正好反映了商末周初,新兴的周礼刚刚取代殷商的旧俗之际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就是毛诗所说的: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于是,官司打到召公那里,就留下了著名的召公“甘棠听讼”。
  我们不知道召公的判词与判决结果。但我们可以从这首诗的流传可以看出,召公当然是判女子胜出了。《尚书》中有一篇《召诰》,就是召公谏成王之辞,从召公充满急切和诚恳的感情呼吁成王“疾敬德”的言词中,隐约感受到了召公渴望王者以德、化民成俗的迫切愿望。
  礼之由来,始自祭祀。自夏、商以来,礼就是祭祀过程中诚敬心理的体现,强调一种内心的敬畏和谦和,但仍然没能阻止夏商之灭亡。西周兴起之后,新兴起一种德的观念,把德融入礼中,增加了礼的实际内容,有力地防止了礼的形式化、空虚化。后来,孔子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的观念,要求礼以仁为本,进一步对贵族君子之礼进行规范和要求,希望统治者不仅要有礼,而且要还有仁心,施仁政,重礼而轻刑。所以说,礼之用,和为贵。故自周公、孔子以降,礼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精神。就算到了现代,每到传统节日,比如新年,人们之间互道一声祝福,这其实就是“礼”。祝福之人不仅要有“诚”、“和”的心态,被祝福的人,也会从中感受到一种真诚和顺的心意,从而也促使被祝福的人改善自己的心态。人们也感受到了先秦时期,中间有一段礼崩乐坏的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礼乐崩坏,人而无信,战乱频仍,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有史可鉴的。五百年间出现的孔子、孟子,重建了中国礼乐传统。到了20世纪,又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孔批礼的运动,礼被打倒并踏上一只脚。这期间,父子反目、兄弟不和、师生成仇、夫妻情断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性扭曲到了何等程度,同样是有史可鉴的。
  江有汜:小老婆的好处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召南·江有汜
  现代的男人中间公开流传着这样一则“幽默”:“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妻是梳妆得很正经的女子,妾就是俗称小老婆的,所以妾只能站着(立女嘛)。偷,现在就叫小蜜、情人、二奶、马子,反正是不能见光的。现代人没有了娶妾的权利,所以弗洛伊德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的性自由不断被剥夺和被限制的历史。所以,现代社会中“偷”性不改的男人,因为许多见不得光的“偷”,而弄出无数悲剧出来。由此可见,小老婆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减少一些见不得光的“偷”。可现代人就是不承认,说什么,爱是自私的,一个人只能爱一个。说这种话的人,其实忘记了“爱屋及乌”这个成语,他所谓的“爱”,其实只是“性”。
  以上皆为戏说,不要当真。但客观地讲,小老婆的“好处”,早在三千年前,先民就总结出来了,并且形成了“礼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媵嫁婚制度。
  这首《江有汜》的小诗,就是媵嫁婚的反映。
  媵嫁婚,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姊妹共嫁一夫。《春秋公羊传》说,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说的这是这种婚。“九”是阳数,非实指,但言其多。
  此诗以一个媵的口气,以“江有汜”起兴,反复申述,不让我陪嫁,你会后悔的。
  然而,围绕着这首诗,三千年来分歧太多太大了。
  一种认为,此诗写的是妇人遭遗弃后的哀诉。持这种观点的人太多,尤以现代人居多。一种认为,这是写媵女不得从嫁而怨也。《毛诗序》就持这种观点:“《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闲,有嫡不以其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郑笺还认为:“嫡有所思而为之,既觉自悔而歌,歌者言其悔过以自解说也。”还有一种认为,这是被“踹”男子之怨恨。屈万里《诗经诠释》就执这样一说。此外还有很多种理解,但太离谱了,不说也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第一章(1)第2节:第一章(2)第3节:第一章(3)第4节:第一章(4)
第5节:第一章(5)第6节:第一章(6)第7节:第一章(7)第8节:第二章(1)
第9节:第二章(2)第10节:第二章(3)第11节:第二章(4)第12节:第二章(5)
第13节:第二章(6)第14节:第二章(7)第15节:第二章(8)第16节:第三章(1)
第17节:第三章(2)第18节:第三章(3)第19节:第三章(4)第20节:第三章(5)
第21节:第三章(6)第22节:第三章(7)第23节:第三章(8)第24节:第三章(9)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