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抱住一把热情的腰:更衣记 》
第13节:围裙的前世今生
庄秋水 Zhuang Qiushui
然而我们今天对围裙的印象,是妈妈做饭时围在腰间的一块擦手用的棉布,是奶奶围腰里兜着的干果。小时,见到姥姥,总要跑到她跟前,摸摸她的围裙里有没有好吃的东西。在潮湿的南方,老年妇女冬天系围裙有时也是为了保暖。
我印象很深的是小时看京戏《沙家浜》,小孩子的目光所及正是阿庆嫂蓝底白花的大襟上衣上系着的小围裙,那围裙里,兜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不寻常。怪不得2003年一篇小说《沙家浜》引发轩然大波,谁让新版阿庆嫂围裙里兜的尽是风流呢!革命风流是好地,既革命又风流是不行地:)
第 二 辑 首 饰
"不晓得是什么人开始用"明珠"或"明珰"来指称耳环……我怀疑后世的很多作家们正是从这两个字里得到了很多灵感,才塑得出那些绝世妖女。"
玉簪记
俗语说看三国掉眼泪是替古人担忧。生活在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想当然地会替我们的老祖宗着想,比如他们的性教育问题。后来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忧天的杞人,我们的老祖宗,虽然严男女之大防,但"性生活在整体上是健康和完全正常的"。研究中国古代房中术的高罗佩言之凿凿。
绘有各种性行为姿势的春宫画,曾经是新嫁娘嫁妆的一部分,以供初次人道的新婚夫妇"依样画葫芦"。新娘子出嫁前,也要接受母亲的亲口传授,甚至还有令人惊骇的做法。据说,出嫁前,母亲会特地送给女儿一把银簪子,叮嘱她,和新郎在行房事的时候,如果新郎控制不住,可能会出现暴脱症,就拿银簪子在新郎的尾椎骨猛刺一下,可以防止出现精尽而亡的悲剧。不知这有无医学上的根据?
不过,簪子有此救命作用,倒真是物有所值了。古代女子到了15岁,就要行笄礼,也就是挽个成人的发髻,插上笄固定。这笄,就是簪子。这是女子的成人礼。如果还没有许嫁,就意味着她可以出嫁了,如已经许嫁,就是一件喜事,要宴请宾客,还要在女子的发髻上缠上一根彩色丝线,表示身有所许,和现在的订婚戒指意义一样。从此以后,她隐身深闺,连最密切的男性亲属都得回避了。直至成婚之日,她的丈夫才可以把这根丝线取下来。可见簪子和姻缘的关系非浅。有一出明代传奇《玉簪记》,说的就是书生潘必正和尼姑陈妙常相爱,横遭各方阻拦,最后发现他们早经双方父母指腹为婚,聘礼便是一只碧霞玉簪。
清初文人李渔有一套簪子审美学。他认为,簪子的颜色最好是浅色,这样方好衬托一头乌发,质地当然是玉簪最好,其次是近黄色犀角,其次是近白色的蜜腊,金银又次之,玛瑙琥珀就不取。簪头结实自然,不宜雕斫过甚。
簪子对于女性,还别有一种关照。那就是,它还常常充当女子们反抗强暴维护贞洁的工具。明代拟话本小说集《石点头》有一则《王孺人离合团圆梦》的故事,被劫掠的乔氏就用头上的簪子将奸人的右眼戳瞎。虽然,一把簪子和一把宝剑的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却也是女性对男性社会里普遍存在的暴力的积极反抗。
人家的姑娘有花戴
对项上人头重视的结果,是催生了繁多的首饰。"后世圣人,一见鸟兽冠角冉页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饰件"。我们的老祖宗模仿动物,也想把自己的脑袋打扮得花团锦簇漂漂亮亮。女孩子头上戴的"金翠之首饰",就有簪、钗、胜、步摇、金钿、头花等。固然是因为头部地位重要,也许还是头部那种夸张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个人的记忆和幻想,间接暗示了欲望、恐惧等始终支配着人们的感觉。
你看到影视作品里某个女子出场,鬓边簪花,轻浮和淫荡的气味立刻钻进了你的大脑。你走在街上身旁一女子飘然而过,花朵插在头上,你也会觉得荒诞可笑。
这完全是因为现在和过去在视觉审美上的差异所致。古代不仅女子簪花,就连男子也是戴花的。横行《水浒》、"义胆包身,武艺出众"的阮氏三雄里的阮小五很嬉皮地出场:"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道插朵石榴花,披着一领旧布衫,露出胸前刺着的青郁郁一个豹子来……"此等人物,若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中国,肯定令无数女青年竞折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看庄秋水"更衣" | 第2节:一抹微云 | 第3节:保卫屁股 | 第4节:夫长妇随 | 第5节:为什么这么黑? | 第6节:从来不解醉红裙 | 第7节:一件大红斗篷 | 第8节:妾有绣腰襦 | 第9节:一袄心情 | 第10节:具有国际感的披帛 | 第11节:对抗性游戏 | 第12节:裙带关系 | 第13节:围裙的前世今生 | 第14节:人家的姑娘有花戴 | 第15节:云鬓花颜金步摇 | 第16节:心有千千髻 | 第17节:假作真时真亦假 | 第18节:结发为夫妻 | 第19节:女为悦己容 | 第20节:温润如玉 | 第21节: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 第22节:有暗香盈袖 | 第23节:名叫"合欢"的秋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