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我是天才我怕誰: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   》 商人傢世對李白性格的影響(4)      檀作文 Tan Zuowen

  李白文集裏另有一篇題為《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的文章,這位武昌的韓縣令,便是後來善寫諛墓文的韓愈的父親。李白在文中誇韓愈的父親“含章可貞,幹蠱有立”。剛剛送給甲的八字評語,現在又送給乙了,可見李白純粹是在糊弄人。這些人都是李白的衣食父母,你是縣令也好,是刺史也好,可是我李白是唐代第一大文豪,你要我給你寫一篇拍馬的文章,我能給你白寫嗎?潤筆費不會低的。
  唐代文人都喜歡漫遊。李白跟杜甫都漫遊,杜甫過得特別苦,李白卻過得很滋潤。為什麽李白的日子始終過得很好,而且能夠一擲千金?原因就在於他名氣大。名氣越大,潤筆費就越高。李白靠名氣吃飯,自然也就熱衷於炒名聲。
  李白花銷特別大,是一擲千金的古惑仔。他要供自己開銷,就要不斷寫文章。所以無論他去哪裏,衹要地方官有需要,他就會去寫。李白最熱衷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身價炒得越來越高。隨着他的名氣越來越大,經濟來源上也就有了保障,這真是一本萬利,名利雙收。
  這裏順便再講一下李白的花錢習慣。李白自己說“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可不是說大話,他有恃無恐:我是大名人,到處都有人請我寫文章,我怕什麽?李白自誇年輕時候,看到有很多落魄公子,就周濟他們,不到一年“散金三十餘萬”,這是個什麽概念?
  陳寅恪曾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元白詩中俸料錢》,討論唐代官員的薪水問題。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陳寅恪指出,唐代官員的薪水不同時期的變化較大,很難研究。陳寅恪提供的材料,基本是元稹、白居易時期的,拿過來套在李白頭上,未必合適。好在《唐會要》裏提供了開元二十四年唐代官員月俸的詳細數據。這個材料,《資治通鑒》鬍三省註也引用過。開元二十四年唐代官員的月俸,一品是三十千,八品是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是一千九百一十七。李白“散金三十餘萬”,是在他剛從四川出來遊歷揚州一帶的時候,約在開元十四年。開元盛世,社會穩定,不至於貨幣貶值。青年李白一年花掉三十餘萬,相當於當時一品大官十個月的俸祿,相當於八品官十年的俸祿。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絶對是一個天文數字,足以說明李白傢境不錯。商人的兒子畢竟有錢。
  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下:李白當時什麽都沒有,也沒做過高官,他周濟落難公子三十餘萬不容易啊,花掉了商人老爹給他的第一桶金,還養成一擲千金的習慣。接下來的日子,他該怎麽辦呢?李白為了支付巨大的消費,就得不斷地去寫歌功頌德的文字。主要歌頌兩種人,一是朝廷官員,二是佛教徒。他們都有錢有勢,好辦事。李白看得太準了。
  這就是商人的兒子李白。怎樣達成自己的目標?靠炒作!怎樣炒作?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鳴驚人!這是四川人的傳統路綫。商人的傢世背景,四川人的傳統,結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李白獨特的生存之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目錄自序李白和他的粉絲(1)李白和他的粉絲(2)
四川五百年出一個天才史上最牛的炒作案例李白是不是老外?商人的兒子李白
李白為什麽不參加科舉考試?商人傢世對李白性格的影響(1)商人傢世對李白性格的影響(2)商人傢世對李白性格的影響(3)
商人傢世對李白性格的影響(4)赤裸裸的自我炒作(1)赤裸裸的自我炒作(2)從《俠客行》講起
大古惑仔(1)大古惑仔(2)大古惑仔(3)可愛型古惑仔(1)
可愛型古惑仔(2)可愛型古惑仔(3)杜甫眼中的李白(1)杜甫眼中的李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