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精品讀庫:這十本書改變了世界   》 第13節:《莊子》:道傢寶典(2)      梅朝榮 Mei Chaorong

  《莊子》是一部中國古代傳給後世的文化瑰寶,其文章汪洋恣肆、機趣橫生、氣象磅礴,開創了浪漫主義藝術風格,對中國文學、美學與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莊子哲學思想體係博大精深,匯集了東方人所特有的智慧和文明,是中國哲學發展史上一支獨放異彩的奇葩,是中華民族深邃而充滿內藴的思想資源與哲學寶庫。它在中國歷史上奠定了儒道互補的思想格局,補儒傢哲學不足,"別為一宗",從而孕育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外儒內道的人格形態。
  【作者生平】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傢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哲學家。其代表作《莊子》(又稱《南華經》)以汪洋恣肆的文筆闡發了道傢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傢學說,使之成為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莊子五十二篇。"現存衹有郭象註釋的33篇。其中"內篇"7篇通常被認為是莊子本人所著,"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有莊子門人及後來道傢的作品。
  據《史記》記載,莊子名周,戰國蒙(今安徽蒙城縣)人,與梁惠王、齊宣王處於同時代。莊子一生敝履富貴、淡泊名利,除了早年為生活所迫做過一段蒙地方的漆園吏之外,再沒做過什麽官。他雖然生活窘睏,甚至要以藉貸維持生活,卻"不為五鬥米折腰",拒絶了齊宣王、楚威王等的厚金禮聘。《莊子》書中常有抨擊當時社會的言論,莊子的放蕩不羈、蔑視禮法和權貴,以及對統治者的不合作,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曾起過積極的作用。
  《莊子·秋水》中記載,有一天莊子正在濮水之上釣魚,楚威王派兩名使者拿了五千金厚禮聘請莊子為楚相,莊子聽完使者的話,手持魚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衹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多年,楚王用竹盒裝着它,當作珍貴的物品安放在宗廟的大堂之上。你們說,這衹龜是想死而留骨、為人珍藏,還是寧願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水裏爬行呢?"兩位使者說:"當然願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水裏爬行了。"莊子說:"你們走吧!我寧願拖着尾巴在泥水裏爬行。"
  莊子生性豁達樂觀,《莊子·至樂》篇說,莊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莊子正坐在地上,敲着盆子唱歌。莊子認為,人之生,來自自然;人之死,返歸自然;對待生死,應當持縱浪大化、不喜不憂的態度。
  莊子所處的戰國時代諸侯混戰、爭霸天下,他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傢學說,與老子並稱"道傢之祖"。莊子是繼老子之後最偉大的道傢思想的建構者、發展者與代表,唐玄宗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尊《莊子》為《南華真經》,使之成為道教至尊寶典之一。
  【精品原文】
  逍遙遊
  [原文]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决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武漢大學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論語》:東方聖經(1)第3節:《論語》:東方聖經(2)
第4節:《論語》:東方聖經(3)第5節:《論語》:東方聖經(4)第6節:《論語》:東方聖經(5)
第7節:《論語》:東方聖經(6)第8節:《論語》:東方聖經(7)第9節:《論語》:東方聖經(8)
第10節:《論語》:東方聖經(9)第11節:《論語》:東方聖經(10)第12節:《莊子》:道傢寶典(1)
第13節:《莊子》:道傢寶典(2)第14節:《莊子》:道傢寶典(3)第15節:《莊子》:道傢寶典(4)
第16節:《莊子》:道傢寶典(5)第17節:《莊子》:道傢寶典(6)第18節:《莊子》:道傢寶典(7)
第19節:《莊子》:道傢寶典(8)第20節:《莊子》:道傢寶典(9)第21節:《莊子》:道傢寶典(10)
第22節:《莊子》:道傢寶典(11)第23節:《莊子》:道傢寶典(12)第24節:《莊子》:道傢寶典(1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