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三春夢   》 第十二回 鄧花面分攻劉鎮 劉掃帚大破旗軍      佚名 Yi Ming

  話說白花蛇嚮劉大人言曰:“這個姓吳名清,異號青草虯;那一個亦姓吳名惠安,渾名鐵骨漢,同領得前後鄉子弟有五百餘人,來助大人破敵。”劉鎮聽說,命諸義民子弟,引至城隍廟,暫為歇息,傳令宰牛殺豬,大排筵宴,衆將暢飲,堂中重添酒席,與二位英雄宴飲。蔡賜平曰:“啓問大人,與旗軍迎敵勝敗如何?”劉鎮曰:“公府之人,旗奴驍勇,壯銳難當。我等難以成功。”賜平曰:“既然如此,晚生有故人胸藏萬卷,學富五車,智勇雙全,氣宇出衆,待晚生修書一封,命使者請他到來,協力佐助。”劉鎮曰:“貴友尊姓大名?何方人氏?”
  蔡賜平曰:“故人傢住揭陽蓮花鄉人,出身武童,姓何名英字若順,渾名為何鎖子。”劉鎮聽了大喜,即命修書,囑咐翁喜,即日起身。
  明日到他鄉訪問何英住址,見一農夫在田中使牛。翁喜近前問曰:“長者請了,小可動問一聲,那姓何名英字若順先生,尊府住在何處?相煩指示。”那人上前回答曰:“足下欲問何英,有何事故?”翁喜曰:“小可奉蔡明公大號賜平先生之命,有一封書信,欲交付與他。”那人曰:“足下書在何處?”翁喜就取出書信送上。那人收閱,看見封皮上,言曰:“原來蔡故人有書到來。”翁喜問言即施禮曰:“長者就是何先生麽?”何英曰:“在下就是,請至敞廬一敘。”說完遂背起犁牽了牛,同至傢內敘坐,茶畢,拆閱其書。嚮來人言曰:“奉告足下,我等村野之夫,這是蔡君錯薦,今將原書,仍請帶回,多多拜上劉大人,我等實是無能,不敢前來。”翁喜曰:“啓告先生,我劉大人舉行是事者,原為屢屢受辱,公府內鄧、於二奴虐待百姓,而今舉事,欲除鄧、於二姦,斬盡旗奴,削除公府,以安百姓。惟旗奴饒勇非常,屢戰不捷,蒙蔡明公前來相助,推薦先生,今日先生不出,有失潮城民人之望,亡卻故人之交。況先生也是潮人,豈可坐觀成敗而不救乎?務望先生出莊。”
  何若順聽到旗奴虐害潮人百姓,有失相助,遂言曰:“既是如此,今請足下暫屈一宵,明日偕行何如?”翁喜領諾,是晚安排酒菜,盡歡而飲,次早安頓傢下老小,取了雙鈎鐮一對,直望潮州府進來。這且不表。
  再說劉進忠同楊把總、蔡賜平等,在內堂議事,小校入堂跪稟曰:“啓大人府門外有一人斯文打扮,帶有隨僕二名,欲見大人,他雲稱姓鄒名可玉字金鈺,身居生員,海邑後隴人,聽知大人行事,特來相助。”進忠大喜,吩咐引他進來,相見禮畢。大人一番問答,命人安排筵席。
  款待鄒可玉宴飲之間,小校又來稟報曰:“啓大人,府門外有二位英雄,帶領一百五十多人,特來效命,那人說道:他是揭陽坎下鄉人,姓李名天成,別名衝天火,又一人是他同鄉,姓謝名天,渾名過街鼠,同來求見大人欲與旗奴廝殺,帶領鄉人五百餘人,到此相助。”進忠聞言大喜,命人引進。
  言尚未了,翁喜同何先生又到,見進忠曰:“小可是故人錯薦,蒙大人呼召,用敢冒昧前來,尚祈恕罪。”進忠一見,有勝欣喜曰:“豈敢,久聞足下大名,今日聚晤,實是三生有幸。”即請蔡賜平先生陪宴。不在話下。
  且說公府千歲升坐內堂,即召衆將入內議事,左右都統領衆將入見,公爺曰:“進忠今已叛逆,斬卻朝廷將官,你等不能擒住,如今有何主張?”鄧光明曰:“千歲勿憂,我等領衆官攻打,木柵一破,擒他定罪。”公爺曰:“須要小心。”光明點起具山周光祖、彭惠田、寧保,參領伊立布、伊丹金、湯光甲、黃存仁,代子郝咋喜、李世裕、李世富、於國璉、王康元偕同旗兵三百名,直抵大街前來,炮聲振動。
  潮軍小作探報,即飛奔帥府報知。進忠、楊把總即令朱廣竜領都司董萬千、程國英,守備蔡長高、林紹基,千總梁成竜、陳有美、張金星、林五常,把總曾大雄、鄭玉連、彭光輝、黃禹烈、詹兆奇、施名義領軍兵三百名迎敵。何英起身請曰:“啓大人,我等初到,無以建功,願出一馬助戰。”進忠聞言大喜,即命人牽過一隻青驄馬,與何先生騎坐,取起一對雙鈎鐮,飛身上馬,與朱遊擊來至大街柵前。
  白旗一動,炮響三聲,木柵已開,卻遇着旗兵亦至,何英一馬當先,來至柵外;旗軍內出來一員大將,立在馬上,似天神下降一般,威風凜凜。何英看見,回首問兆奇曰:“將軍,此旗將何名?”兆奇曰:“此是左都統鄧光明也。”何英言曰:“鄧花面之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何英嚮前叱曰:“旗奴前來受死。”鄧光明曰:“你係助逆之賊,口出大言,今日與你决一勝負。”言罷一钅更打來,何英即將鈎鐮相迎架住,對敵交鋒,後面周光祖衆將,一擁衝殺過來。
  程國英衆將齊出抵敵,金鼓暄天,炮聲振耳,叫殺不絶。
  旗兵殺來,潮軍接祝何英敵鄧光明,力有不濟,忙退入陣內。
  朱廣竜進前接住交鋒。何跑過左邊殺去,逢着旗將黃存仁兩下交鋒,不及三合,黃存仁被何英將雙鈎鐮望存仁頸項一刈,落馬而死。湯先甲見了大怒,一馬殺來,何英舉鐮交接兩馬相迎,對敵數合,湯先甲力怯不能招架,敗走下去。
  鄧光明時與朱遊擊交鋒,潮軍將恐有失,衆將合上助戰,而光明在潮陣中左衝右突,潮兵折去三十餘人。張暢懷、謝宗等奮力拼殺,旗兵敗退,自午時交鋒殺到申時,朱廣竜非鄧光明敵手,故鳴金收回兵馬入柵,閉上柵門。
  鄧光明亦領兵退回公府,查點旗兵,折去十餘人,失去參領黃存仁,即入公府稟知千歲。公爺聞知,心中煩悶,面帶憂容嚮二都統曰:“進忠叛反,非同小可,我等休得輕視,他在潮州大得民心,自有百姓相助,如何方可擒捉?”湯加備曰:“千歲不容憂慮,明日小將與鄧將軍領衆將分為兩段,並力攻打木柵,諒此柵有何堅固?劉進忠插翹也難飛去。”公爺曰:“雖雲如此,仍須小心,商議妥當,衆將同心竭力,若捉得住逆賊,你等各有升賞。”衆將齊聲領命。
  這日已過,到了次早平明時候,湯加備領具山阮成,防禦羅士卓、董欽、董山,參領巴兀、巴金、阿林,代子郝咋興、咋喜、吉太、白盛世、包恩、於國璉,領旗兵三百名,攻打大街木柵。鄧光明領具山覺羅離,防禦寧保、李大捷、李大嵩,參領伊立布、那丹金、湯先甲、王信臣,代子李世裕、李世富、那本、阿山、阿七率領旗兵三百名,攻打黌角木柵。
  小校探聞,飛奔報入帥府,進忠與楊把總同衆將商議此事,隨即調令都司餘國寶帶守備崔雄榜、蔡長高領軍兵出黌角接戰。
  何若順、張暢開、郭懷沛、吳惠忠、吳清率領軍兵到黌角助戰。
  又命遊擊朱廣竜、守備朱光、林紹基領軍出大街迎敵,請大人領謝宗、謝天、邱齊、邱英等領軍兵往大街助戰。按下不表。
  先說大街朱廣竜軍兵至柵腳,白旗一動,一聲炮響,柵門大開,衆將軍兵叫殺連天,湯加備領旗軍方到柵前,見賊兵出在柵前,叱令衆將,殺奔前去。具山阮成,手舉二十八斤牌門大刀殺來,朱廣竜出馬交鋒,不數合招架不住,慌忙退走。衆旗兵一齊衝殺,潮兵敵住,巴金、巴兀殺來,林紹基、朱光接戰,鼓響如雷,炮聲不絶。阮成舞動牌門大刀,衝陣殺至;謝宗、謝天雙敵不住,敗回本陣;阮成引軍將殺入潮陣,把軍兵殺得奔潰敗走。進忠即令,鳴金收回軍將,敗入木柵,將木柵緊閉。旗軍乘勢追至柵前,柵上箭石,灰瓶、瓦片齊發如雨,即似飛煌一般射來。旗兵不敢近柵,百般辱駡一番,打得勝鼓收軍,回公府去了。
  再說黌角都司餘國寶同衆將帶領軍兵至黌角柵腳,白旗搖動,炮聲一響,柵門大開,見旗兵在前面叫殺,餘國寶與衆將一齊奮勇,往旗陣衝殺。鄧光明叱令將佐拼力迎敵,李大捷、李大嵩。伊立布、那丹金來戰,崔雄榜、蔡長高、謝宗、謝天四將進前對敵,被李大捷等拼力殺了一陣,何英上前助戰,覺羅離舉銅錘敵往,被旗將殺得招架不住,各自奔回柵內。旗兵擁上,叫殺連天。潮軍大敗入柵,餘國寶收兵閉緊柵門,郭奇春傳令,小軍放箭石、灰瓶、瓦片打將下去,似雨點一般。旗軍不能近柵,惟叫駡一回,鳴金收兵,掌得勝鼓,回至公府繳令報功。鄧光明、湯加備兩路全勝,入內堂繳令。公爺大喜,即命設宴與衆將賀功。不表。
  且說劉鎮、朱廣竜收軍回至帥府,楊把總等迎接上堂,何英、餘國寶領敗軍亦至,上堂繳令。進忠曰:“請問將軍勝敗如何?”國寶曰:“不能取勝,敗走回來。”進忠聽說,滿肚愁悶,形於面上,嚮衆將言曰:“旗兵強壯,甚難迎敵。如此看來,我等安能取勝?為今之計、怎能施行?”楊把總答曰:“兵傢勝敗,乃是常事,大人不用焦煩,小把總還有一策,可破公府軍將。”進忠問曰:“先生有何妙策?可退旗兵?”楊把總曰:“我聞府獄中有十八個英雄,三十六名小勇壯,大人可往吳府獄中,懇藉這獄犯,到來相助,可卜成功。”
  進忠駁問曰:“楊先生,你此言未免說差了,吳科祥乃是朝廷命官,安肯相從?”楊把總曰:“大人,可同張暢開將軍前去,可以如此如此,吳府自然依從。”進忠聞言轉喜,即同張暢開領二十名跟役來至府署入報。
  吳府出來迎接,入堂坐下,吳府開口曰:“大人駕到,未知有何指教?”劉鎮言曰:“吳先生,我等奉旨鎮守潮州,本帥共享升平之福,誰知公府之人,橫行猖獗,鄧、於二奴相助,旗丁殘害百姓,緻令百姓受其塗炭,飲恨入骨,此吳先生之所知也,潮州衆文武官之所共見也。本鎮今日此舉,欲除鄧、於二姦,掃盡旗種,以安萬民,無奈旗奴驍勇,連戰十餘日,不能成功,交鋒被他所殺,不計其數,今天到來、非為別事,欲求老先生助我一臂之力,望乞允納。”吳府言曰:“啓大人,卑職乃係文員,安能相助?”劉鎮曰:“啓吳先生得知,本鎮今日知先生獄中,有十八位英雄,三十六名英壯,將犯人藉與本鎮,退卻旗奴。”吳府聞言大驚曰:“啓大人,這些囚人,乃是朝廷欽犯,王法所在,卑職不敢自放,難以從命,上司聞知,食罪非輕。”劉鎮曰:“吳先生,你豈不知,進忠反清復明,還說什麽王法所在?望老先生三思裁奪。”吳府看見劉鎮面色,口雖言說,怒形於色,暗思此番到來,定欲陰□斬竹,陽答斬竹,轉為笑容,答曰:“大人有命,卑職何敢不從?吩咐跟役,取出吊監牌,送交大人。”張暢開站立一旁,見吳府依允,呵呵大笑曰:“好一個乖巧的吳府,看你再說一個不字,小可這兩支鐵錘,甚是無情面。”進忠大叱曰:“快走開去,好大膽的匹夫,你休得衝撞吳先生。”吳府亦哈哈故意一笑。
  劉鎮將吊監牌交與張暢開,即往府獄中前來,大叱一聲:“奉劉鎮大人之命,吊放衆好漢出獄。”共放出有二百餘人,歡天喜地,走到劉大人面前,拜跪在地,劉鎮叫聲免禮。張暢開領衆犯出了府門,吳府送出大門。嚮劉鎮一拱而別。
  劉鎮同衆好漢齊入帥府堂中,衆將官與獄犯,各恃立兩旁。
  劉鎮言曰:“我等今日請衆位英雄到此,相助退卻公府旗奴,未知你等意下如何?”衆囚犯對曰:“我等罪人已死餘生,荷蒙大人相救出獄,死中復生,休說與旗奴廝殺,就是赴湯蹈火,亦所不辭,今蒙大人賜我等剃去頭髮,正好交鋒。”劉鎮問衆人言曰:“而今我等事於明主,已歸明製,本鎮亦欲留下頭毛,安能剃去?”衆囚犯曰:“既是這等,請賜黑布一方遮頭,以便廝殺。”劉鎮曰:“這個容易,未知衆位英雄的兵器在於何處?”衆犯曰:“我等從前縱有兵器,亦盡追入府庫。”劉鎮命人持帖,往吳府衙中,領取回來,衆犯各人,認自傢用的物件。
  且說十八個英雄的姓名:
  第一者,姓陳名殿,係潮邑河浦人,行年三十八歲,使一支古剛大鐽,重二十六斤,面上一巴烏痣,別號黑面虎。
  第二者,姓曾名仲,係澄海????竈人,行年二十二歲,使兩支板斧,一支計重十二斤,兩支共計二十四斤,慣熟水性,帶有幹糧落水底能站二、三日夜,別號水裏竜大兄。
  第三者,姓黃名便,係揭邑棉湖人,行年三十五歲,使一翻柴牌,重十五斤一支,牌刀重四斤餘,正跳一丈二尺,倒跳一丈七尺,別號柴頭大王。
  第四者,姓唐名國民,係澄海唐隴鄉人,是明朝吏部唐伯元公五代玄孫,行年三十六歲,使一支大鐽,重二十三斤,生來獨目,別號唐衹目。
  第五者,姓謝名奇峰,係揭邑上寧鄉人,行年二十八歲,使一翻藤牌,重十四斤,一支牌刀,重三斤餘,又能使一粒星流錘,陣中打人,百發百中,別號流星鬼。
  第六者,姓許名文忠;第七者,姓許名文憲。二人同胞兄弟,係澄海宏安寨人,以賣私????度生,各使鐵扁擔,每支約二十四斤重;兄弟性如烈火,衹因兄弟打死城門兵丁,問成死罪。解入府監。文忠別號三腳虎,文憲別號金錢豹。
  第八者,姓李名錠,係揭邑官錫鄉人,年方二十五歲,使一支鐵钅串,重二十三斤,別號鐵銓子。
  第九者,姓陳名大巴;第十者,姓陳名十三。兩人乃是親手足,係詔安白葉人,大巴使一支大鐽,重一十九斤,生得兩行大眉,人以此號大眉虎;十三使一支大鐽刀,重十八斤,又有一翻藤牌,重九斤,一支牌刀,重三斤,別號蛀石蟲,衹因兄弟在饒平縣打死財東,被控移拘,問成死罪,解在府監。
  第十一者,姓余名如山,係澄海南洋人,年二十一歲,使兩支鐵鐧,一支重八斤,本是武童出身,衹因宗師來潮考試,住郡候考打死同館武童,在海陽縣問成死罪,收府監,生得面貌魁梧,眉清目秀,唇紅口方,別號白麵郎君。
  第十二者,姓杜名明月,係澄海塗城人,年方十九歲,使兩把日月雙刀,不計其重,容貌舉止,口氣行動與女子一般無異,兄弟三人,明月第三,故號曰三娘子。
  第十三者,姓張名約超,係惠來赤城鄉人,年十七歲,使兩支厚朴刀,一支重七斤,兩支共重十四斤,陣上交鋒身上背有一皮袋裏,暗藏石子,陣上打人,出手雙塊,百發百中,衹因誤打死嬸母,在惠來縣問成死罪,解上府監,別號雙飛石。
  第十四者,姓蔡名世傑,係海邑溝下人,使一支鐵鐽,重十四斤,拒住東閘橋裏,數十黨結交做頭兄,前後遠近田園,必須納他花紅,往來船衹,亦須納他過江錢,因打死棉榕粟客,在揭陽縣問成死罪,解入府監,別號截江虎。
  第十五者,姓蘇名文海,係海邑後隴人,使一支單刀,重九斤,別號蘇大胖。
  第十六者,姓趙名竜,係潮邑山門城人,使一支大鐽刀,重十四斤餘,則名元宵雨。
  第十七者,姓吳名勇武,係揭邑麯溪人,使一支鐽刀,重十三斤,一生為人勇武硬直,與衆不同,專尋鬥挺強,別號名之四片風。
  第十八者,姓葉名阿婆,係海邑林烏人,使一支鐽刀,重十三斤,路見不平,出身相助,別號無好面。
  通計十八名英雄,報名登記在簿,以便調用。
  又有三十六名小英壯者:
  鄭鬍儒、薛竈子、郭世盛、謝阿五、馬阿九、姚阿信、黃阿慶、許阿石、羅和明、彭仲韜、彭仲略,楊成枝、楊成茂、王君祿、王名科、周伯仁、周伯義、方子進、方子達、方阿報、陳青梅、陳青蓮、陳金生、劉阿喜、劉阿順、劉阿千、孫友仁、餘仲平、林榮桂、蔡阿坤、李守保、吳玉川、邱文禺、趙阿元等,通共計三十六名小英壯,報明名姓登記,以便調撥。
  劉鎮命稿房徐奇亮逐一填入部册,又命設宴與衆好漢暢飲,衆犯皆稱:“不敢。”當此忠厚,大人又命衆官同陪飲,方欲入席,校軍來報曰:“啓大人,左都統領軍將從大街殺米。”
  劉鎮聞報,即請楊先生調遣迎敵,飛雄領命。衆犯一旁聽校軍來報,一同嚮前請曰:“稟大人,旗奴到來,應出一陣殺退旗奴,以報救命之思。”劉鎮曰:“好說了,今日未有酒杯相侍,安敢勞先出陣?”衆犯齊聲言曰:“啓大人,這酒肉,獄中常有食用,今聞有交鋒,勝於飲酒十倍。”劉鎮大喜,命陳殿等為頭隊。劉鎮親自領都司溫嶽川、程國英,守備林紹基、李有祥,千總陳有美、梁成竜、張金星、林五常,把總詹兆奇、李雲貴、黃啓明、施名義、朱中原、李順天、石飛竜、楊智勇帶軍兵三百名助戰,楊先生飛熊合後掠陣。
  劉鎮軍兵來到大街木柵,白旗揮動,炮聲響亮,柵門大開。
  陳殿等怎麽樣打扮?頭盤黑布,赤身露體,剝得赤條條的,當先進出。
  旗軍柵前叫戰,鄧光陰見炮聲一響,叩馬進前,今日看見這班賊將,怎麽如此裝束?定晴細看,見他鬢邊露出長毛,知是獄犯,大聲叱口:“你等罪犯,仇禁牢獄之中,煩望天子有喜招恩赦,尚不至死地,何故助逆反叛?此乃罪上加罪,惡上加惡,今聽本帥好言,改邪歸正,共擒反賊進忠,將功抵罪,還有賜賞,不聽我言,管教你等性命,死在目前。”陳殿看見鄧光明嚮衆兄弟言曰:“你看這個旗奴,如此大匝傢,衆兄弟未可動手,容我建個頭功。”黃使曰:“不欲相爭”,大叫一聲,“柴頭大王來也。”托地一跳,約有一丈,兩人就到鄧花面馬前,叱聲:“旗奴看刀!”將牌刀望鄧光明,將左手鐵钅更架開,右手一钅更打去。黃便將柴牌托起擔架,誰知柴牌被鄧光明一钅更,打得粉碎,退跳一丈七尺,回歸本陣。曾仲曰:“欲爭頭功者,何必復回來耶?”言畢,奔至鄧花面馬前,叱聲:“水裏竜大兄在此。”板斧破去,鄧光明舉钅更招架,又將一钅更打去,曾仲將斧迎住,陳殿、唐國民、謝奇峰、許文忠,許文憲、李錠一齊擁上助戰,把個鄧花面團團圍住,並力迎敵。
  鄧光明使兩钅更左插花、右插花,上如雙竜戲水,下如兩鳳穿花,拼出全身本領,迎住七個囚犯,陳殿等被鄧光明殺得流星趕月一般,兩傢金鼓齊嗚,叫殺連天,炮聲震地,溫嶽川等押殺前來,旗將周光祖等接住交鋒。
  旗軍與潮軍此時一場混戰,炮聲震動,十裏外皆聞,謝阿五等二百餘衆,撥刀直衝旗兵殺去,把旗兵如砍瓜切菜一般無異,殺得旗兵奔潰逃走。程國英等乘勢追殺,鄧光明雖然英勇,被謝奇峰使流星錘打去,中着肩膀。故鄧光明殺開衆英雄,負痛逃走。陳大巴手執一鐽錘,將湯先甲砍倒,死在陣中。
  唐國民把代子包恩,殺落馬下而亡。張約超使起飛石,望代子李世富打去,打中額角,鮮血淋漓,旗兵大敗而走。
  劉鎮推動軍將,追至東門巷口,鳴金收軍,掌得勝鼓入柵。
  這且不表。
  且說鄧光明敗回公府,查點兵將,折去參領先甲、代子包恩二名,旗兵折去大半,受傷者不計其數,即進入內堂稟知千歲。公爺聽說,甚是大驚,愁容形於滿面,按下不表。
  再說劉鎮回至帥府,衆將迎上大堂,同楊先生坐定,衆將上前報功。劉鎮大喜,命徐稿公登記在功勞簿內,候本帥擇日,與諸將賀功。言畢,命擺席宴飲,是日大吹大擂,飲至定更後宴畢。楊先生命千總趙世春,領軍兵二百名,巡哨大街黌角二柵,一連罷戰十餘天。又命千年獺翁喜領壯軍二百名往大街柵上,找喚吳興兵士落柵。又命海夜叉戴德領壯軍二百名,往黌角柵上,找換吳傑的軍兵殖柵。這且不表。
  衹說續順公升坐內堂,召二都統與衆將入公府議事。鄧、湯二人聞召,即同衆將同入公府參謁。千歲言曰:“劉進忠反叛殺我兵將甚多,至今未能擒獲,你等有何主張?”鄧光明曰:“千歲勿憂,雖然失去數百軍兵,目下尚有五百馬軍,何足憂哉!而今罷戰十餘日,待明日再領衆將齊去攻打木柵,捉擒逆賊。”公爺曰:“須當竭力攻擊,不可造次。”左都統領命,同衆將退出。次早,鄧光明點起具山劉世第、防禦羅士卓、董飲、董山、董命,參領王信臣、祝其勳、張志悅、張志喜,代子郝咋興、郝咋喜、吉太、白盛世、於國璉,王康元,領軍兵三百名殺奔大街,來攻木柵。
  探兵探知消息,即奔帥府報上。劉鎮聞言,即請楊先生發軍迎敵。楊飛熊即令程國寶,遊擊朱廣竜,領都司董萬年,千總陳有美、梁成竜、張金星、林五常,把總劉成都、鄭玉連、鄧陽江、梁朝紀、陳漢中、曾大雄、彭光輝、黃禹烈帶軍兵三百名,出大街對敵,劉鎮領何英、張暢開、謝宗、郭懷沛、李天成、謝天、吳惠安、吳清帶軍兵助戰,衆將依令先後隊,各奔至柵腳。白旗揮動,炮聲一響,木柵大開,朱廣竜與衆將出柵,排列陣勢。
  鄧花面領軍直抵大街,遙望潮軍出柵,便傳令衆將殺上。
  劉世第等一聲吼叫,金鼓齊鳴,代子郝咋興、白盛世,參領張志悅、張志喜四將衝殺前來,千總陳有美、梁成竜,把總劉成都、鄧陽江、梁朝紀、陳漢中六將接戰,旗兵殺來,潮兵嚮前敵祝鄧光明縱馬,手執兩鐵钅更打來,溫嶽川出馬交鋒,不及三合,嶽川敗走,何英等進前接戰,被光明衝殺,衹可擋住,不能招架。
  劉鎮看見,旗奴驍勇,恐衆將有失,即鳴金收軍,將柵門緊閉。旗軍追迫柵前叫駡,翁喜令小軍放下亂石、灰瓶穢物,一齊打下,如雨點一般,旗軍不得近柵。代子郝咋興見旗軍退走,即超落馬,右手提防牌,左手援板斧,冒着柵上箭石,殺至柵腳,手起斧落,將木柵砍破一吼,鑽身入柵。
  上面翁喜看見抱定石頭一塊,約重一百餘斤,推將下來,不進不退,將郝咋興擲死柵內。劉鎮見旗軍未退,因在柵內探聞,聽知郝咋興被石頭擲死柵內,即令開柵,乘勢領衆將奮勇殺去,潮軍再出追殺,把旗軍殺了一陣。
  旗軍始敗潰奔走,殺得屍積如山,血流滿路,鄧光明見衆軍潰敗。按下不表。
  再說劉鎮大獲全勝回歸帥府,衆將紛紛上堂報功。劉鎮大喜,命徐稿公於功勞簿內,特記翁喜為頭功,吩咐宰殺牛豬,大開筵宴,與衆將賀功,酒至半酣,楊把總稟曰:“啓大人,我軍今日得勝,旗奴擲死柵下,小把總料他公府,乘我等得勝之心,决無準備,今夜定然起旗隊,前來據柵。”劉鎮曰:“楊先生之言,料得有理,可先準備提防,使旗奴喪膽。”楊把總領命,即令詹兆奇領軍二百名,俟黃昏之候,先至大街柵前!離木柵有二丈之外,掘下陷坑,深與闊各一丈,長二丈,上面遮蓋竹片,重掩浮土,不可違令。楊把總又令陳殿、曾仲、黃便、唐國民、謝奇峰、許文忠、許文憲、李錠等八將,領軍兵二百名,往東門巷內埋伏,聽炮為號,炮聲一響,伏軍一齊殺出,可將旗奴軍馬,截住回歸之路,誅戮,不可違誤。再令都司餘國寶領馬軍英雄洪大武、羅天山、章文表、施惠星、許興祖、瀋自高、周世通、卓三寶、石長城、高平章等共十將,帶軍兵追殺,不可違令。又令何若順領張暢開、郭懷沛、李天成、謝宗、謝天、吳惠安、吳清、陳大巴、陳十三、張約超等,領軍兵一百名,到狀元亭巷內埋伏,聽炮一響,領軍兵殺出,將軍兵截殺,不得違令。
  又請大人與朱廣竜各領守備、千總衆將,各帶軍兵一百名,往柵內埋伏,炮響大開柵門,從左右殺出,追殺旗兵一陣。楊把總又令陳吉和領張良卿、張良臣、洪隆光、曾可周共四將,帶軍兵二百名,往大街木柵之上,找換翁喜之軍落柵。今晚木柵之上,你等可以如此如此,不可違令。又傳都司溫嶽川領鄭鬍儒等三十六名小英雄,帶將兵三百名,往黌角埋伏,以防敵軍旗奴兩路前來。
  且說公府之中,代子於國璉、郝咋喜二將商議曰:“我想劉進忠今日得全勝,定無準備,依我之見,小將想欲領一軍,今夜前去偷營破柵,建立寸功,有何不可,未知將軍之意何如?”
  於代子曰:“此計甚妙,今晚若將木棚攻破,明日點起大軍,殺至進忠署內,怕他逃走哪裏?”商議停當,點起三百名旗兵,是晚飽食預備,待定更時候。吩咐畢,命於代子先令旗軍,前往黌角大街二柵,探聽消息回報。
  不久小校打探回來,稟曰:“啓二位將軍得知,黌角木柵之上,燈火明亮,更鼓嚴明,旌旗齊整,軍聲鬧鬧。如大街之柵,柵上燈火微光,更鼓錯亂,旌旗顛倒,衆軍熟睡。”二位代子聽報大喜,商定三更時分,領軍從大街前來。行至大街,離柵不遠,望見柵上衆軍,盡皆酣眠,果如小校報說,一件不差。郝咋喜對於國璉言日:“於將軍,此乃是天助我等成功,小將當先殺將進去,將軍隨後應接。”於代子依其言,郝咋喜催動旗軍,一馬當先,引領殺至柵前。一聲爆通,郝咋喜連人帶馬並旗將二十餘人,俱墜落陷坑之內,下面俱是雷木、火炮、石子利器。
  陳吉和看見旗奴中計,即將號炮放起,柵門大開。劉鎮與朱廣竜領衆將軍兵出柵,從左右殺進。開元寺巷內餘都司,聽號炮聲響,領馬軍英雄十將帶軍兵奔出,截住旗奴。何若順聽號炮聲響,領張暢開等,一齊奮勇殺奔大街。東門巷裏陳殿等,聽大炮聲響,同衆兄弟領二百名潮軍,奔出東門巷口,截住旗奴歸路,前後左右五路軍馬挾攻殺來。
  於代子在後助戰,忽聞大炮一聲,四路人馬殺出,大驚,知是中計,遂挺起平生勇力,殺出陣圍,逃回公府去了。郝咋喜與三百旗奴,全軍俱亡,因夜間五路截殺,口音不符者,便結了他性命。
  劉鎮大獲全勝,鳴金收兵,回至帥府,蔡賜平等接迎上堂稱賀,衆將亦齊來報功。劉大人大喜,命徐稿公一一登記功勞簿內。又命設席慶賀,斯時劉鎮嚮衆將席前嘉奬,各人開懷暢飲。這且不表。
  再說於代子獨自逃回公府,進入內堂見了千歲,伏地請罪,稟告中計。公爺曰:“你等如此造次,固有此敗,我不想劉進忠帳下有許賊人,膽量包天,詭計多端。”即叱聲:“不中用,退下去罷!”於代子唯唯退出公府。不表。
  且說劉鎮次日升坐內堂,與楊先生等商議破敵之策。劉鎮曰:“本鎮今日舉事,蒙明公等相助,連戰二十餘天,鄧、於二賊不能除去,而今先生有何妙策?”楊把總曰:“啓大人,欲破公府旗奴,大人可請潮城內衆父老到帥府,大人可以這般,衆父老若肯依從,小把總就有良策,管教旗奴全軍俱沒於大人之手。”劉鎮聽其所言,即命詹兆奇、李雲貴往城中請諸位父老,明日祈至帥府議事。
  二把總前往,緻請各位紳耆,父老聞知劉大人相請,必有事情商量,知會大傢,明早齊到鎮府。轅門官見父老到,即入內堂稟知大人,劉鎮聽知,即出堂前來迎接,進入內堂。
  序坐茶獻畢。衆父老嚮大人言曰:“未知大人呼喚小老等到來,有何示諭?”劉鎮曰:“告知諸位父老,本帥奉旨到潮,本望官民同享升平之福,誰知派來公府之人,橫行猖獗,鄧、於二人,虐害人民,本帥此舉欲除斬鄧、於,掃盡旗奴,以安百姓。誰知旗奴驍勇,不能擒祝今將潮城之內以南北為戰場,一連交鋒三十餘天,致使你等遭其遷徙避亂,不能安於事業,此乃本鎮之罪也。但係公府所恨者,進忠一人為重,今待本帥自刎,你衆父老可將本帥首級取去公府獻功,以安你等人民免遭戰禍之苦。”衆父老聽着,齊聲言曰:“啓上大人,我等人民多靠着大人,如赤子依於父母也。大人何故出這等言語,念我等年紀又老無可效勞,待我等回傢,囑我等子弟們來助大人一臂之力。”劉鎮謝曰:“蒙諸父老鼎力相助,心感之至,但是本帥帳前缺用者,鐵鉎釜、木桶,若諸位父老肯將此二物相助,包教旗奴全軍俱沒。”衆老父聽說,無不踴躍,況此物亦尋之甚易,遂齊聲言曰:“啓大人,若欲鉎釜、木桶倒亦易尋,論鉎釜,傢傢都有,至於木桶雖無,若係居傢腌菜的可用,亦復不少。大人既欲用着,我等回去自然挨傢取出,送至帥府應用。”劉鎮聞言大喜,言曰:“請諸父老囑令子弟知道,本明日大街與黌角二處柵前,欲與旗奴决戰,煩請衆子弟,往沿街鋪屋近曬臺頂面,可將石子穢物、丟下幫助劉鎮成功。”諸父老言曰:“大人有命,安敢不遵!”劉鎮大喜,吩咐設宴款待衆父老暢飲,父老不肯,起身告退。劉鎮亦不強留,聽從其便。
  各人告別回傢,衆子弟接問:“劉大人請衆父老入帥府,有什麽事情否?”各父老將劉大人欲用木桶、鐵釜二物,並命你們相助之事,說了一遍。
  衆子弟聽說,無不歡悅,一個個預先準備。這且按下不表。
  再言劉鎮送父老出大門後,即與楊把總商議拒敵一事,楊把總奉令,即命李雲貴、詹兆奇二將,備辦青竹段數千節,到帳前聽用;及至午後,衆百姓人民進上鐵釜五百餘口,木桶二百餘個,送至帥府調用。
  楊把總傳下將令,召衆將進帥府,到帳前聽令調遣。衆將聞召,即入帥府候令。楊把總升坐在劉鎮之位,蔡賜平、周可玉、徐奇亮至帳前行禮,楊把總嚮諸位言曰:“啓請位明公,諒飛熊才疏學淺,實不堪用,蒙荷大人謬托令箭,除掃旗奴,皆賴明公之力,小將不過權掌一時之任,但事破敵大事,在於明朝,你等諸公宜當盡心竭力,大事可成,在此一舉,依令而行,不可違誤。”衆將齊聲言曰:“遵命遵命。”楊先生啓趙世春、丁朝鳳上帳聽令,楊先生曰:“明公可令弓箭手二百名,往大街柵外,沿街鋪頂曬臺之上,可以埋伏,候炮聲一響為號,即將亂箭從上面射落,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陳文禺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鳥槍軍二百名,往大街柵外,百姓鋪內埋伏,將鋪窗板開一小孔,聽炮聲一響,將大炮放出,不可違令。”
  楊先生又召楊興寧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藤牌軍一百名,木桶一百個,內藏藤牌,往開元寺巷內埋伏,大炮聲一響,將木桶推出大街路上,牌軍拼力砍殺旗軍馬腳,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邱振威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步軍一百名,領鐵鉎釜二百五十餘口,將釜臍打破一孔,挑往開元寺巷裏埋伏,炮聲響動,將鉎釜推出大街,使旗奴馬蹄踏入破釜臍,馬不能進退,我兵追至將他砍下,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李玉清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步軍一百名,帶青竹段往狀元亭巷內埋伏,聽炮聲一響,將青竹段推出大街,散於路中,使旗奴馬足踏着青竹段,滑滑溜溜不能行走,我軍殺至,將他砍殺,不可違令。”
  楊先生又召黃啓明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軍兵一百名,往大街柵上,找換陳吉和之軍落柵,明日旗兵到來,你等施放號炮,使各路伏兵,方可展動殺出,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梁成竜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陳殿等十八名英雄,謝五等三十六名小英壯,一百名軍兵往東門巷裏埋伏,炮聲響處,殺出巷口,截住旗奴歸路,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朱廣竜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把總劉成都等,帶軍兵一百名,往大街接戰,引旗兵殺至近柵,我軍詐敗,走入柵內,使旗奴中計,俟兩旁鋪窗孔內鳥槍放畢,乘勢出柵,追殺一陣,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嚮劉鎮說曰:“大人領守備崔雄榜、蔡長高帶馬軍英雄洪大武、羅天山、章文表、施惠星、許興祖同軍兵一百名,往大街柵外助戰。
  楊先生又召丁朝鳳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弓箭手二百名,往黌角柵鋪頂曬臺之上埋伏,候炮聲為號,聽炮聲一響,將大炮放出,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曾大雄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馬槍軍二百名,往黌角柵外百姓鋪內埋伏,將鋪窗開空,聽炮聲一響,將火炮放出,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鄭玉連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藤牌軍一百名,木桶一百個,桶內藏藤牌軍器,往嶽伯亭內埋伏,聽號炮聲響,將木桶推出黌角街路,牌軍砍斷旗奴馬足,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彭光輝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步軍一百名,領鐵鉎釜二百五十餘口,將釜臍打破一孔,到黌角內埋伏,聽炮聲二響,將鐵鉎釜推出黌角,散於街路之中,使旗兵馬足踏着破釜臍,馬不能進退,我軍追至,便可砍殺,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黃禹烈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步軍一百名,領青竹段挑往黌角埋伏,聽炮聲振動,將青竹段推出,散於黌角路中,使旗奴馬足踏着,滑滑溜溜,不能行走。我兵追上砍殺一陣,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施名義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軍二百名,帶至黌角木柵,找換陳茂和元軍落柵,明日騎軍到來,你等施放號炮,使各處埋伏軍將方知震動殺出,不可違令。”楊先生又召陳有美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何英等十二名義民,將翁喜等二十四名營中頭目等,帶軍兵到黌角下面埋伏,聽炮一響,殺出截住旗兵去路,不可違令。”揚先生又召餘國寶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把總朱中原等,帶軍兵一百名,往黌角接應,引旗軍殺至近柵,我輩詐敗入柵內,使旗軍中計,候至兩邊鋪內火炮放畢,我軍乘勢殺出柵外,趕殺一陣,不得違令。”楊先生又召溫嶽川上帳聽令曰:“明公可領守備李有祥,林紹基帶馬軍,英雄瀋自高、周世通、卓三寶、石長城、高平章同軍兵一百名,到黌角助戰,不可違令。”楊先生再傳令曰:“明日四更造飯飽食,五更時候往各路前去埋伏,不得違令。”衆將齊聲領命,調撥已畢,劉鎮嚮別回歸本署。不在話下。
  且說黌角有一人,張姓名寶,年六十餘歲,號做鐵心肝,在黌角開張豆腐店生意,自劉大人與旗兵交鋒後,生意全無,隱在鋪內,逢大人與棋奴廝殺之時,他在鋪上曬臺,將防盜之缸瓦、甕畔、石子穢物等件,施放相助。劉鎮另日又欲交戰,忖思鋪內石子、缸瓦已完,並無別物,可以幫助。思忖一番,竈中尚有幾鬥火爐灰,外牀邊又有尿桶一個,若有旗奴到此交蜂,可將以此穢物以助劉大人成功。如不能成功,以後交鋒,再無別物可發,這是張寶自忖不題。
  且言公府續順公,召左右二都統領衆將進府內議事,鄧光明、湯加備聞千歲有召,同衆將齊進公府參謁千歲。千歲曰:“逆賊甚衆,我不能擒獲,況纍失將損軍,而今你等有何計謀?”
  鄧光明曰:“千歲不必憂慮,我等今日,盡起公府,衆位領軍分為兩路協力攻擊,若不獲捉劉進忠,誓不收軍。”衆將齊聲曰:“啓千歲,勿得愁煩,我等今日出軍,定欲掃除逆黨,方消我等之恨。”公爺曰:“你等須當同心竭力,不可推委。”
  鄧光明等齊聲答曰:“依令。”於是鄧光明同具山周光祖、劉世第領衆將帶旗軍一彪人馬,齊攻打黌角木柵,湯加備同具山覺羅離、阮成領衆將帶旗軍一彪人馬,齊奔大街,攻打木柵。
  話分兩頭,先言黌角,後說大街。
  且說鄧光明同衆將領帶旗軍,來到黌角近前,餘國寶遙見旗軍到來,亦無發炮,白旗搖動柵門大開,餘國寶、朱中原等領軍出柵外迎敵。鄧光明看見賊軍稀少,一馬縱出當先,引領軍將奔殺前來。餘國寶進前接戰,不及三合,慌忙敗走入柵。
  鄧光明領軍趕來至柵前,柵上施名義見旗將殺奔前來,即令放起號炮,炮聲一響,丁朝鳳令衆軍一齊將箭射下,柵上又將箭石、穢物齊發,衆百姓子弟在鋪屋曬臺上,潑落穢物、石子、缸片。兩旁鋪窗孔,有曾大雄聽見炮聲響動,傳令放出大炮、鳥槍打將出來,上面箭方、穢物打下。鄧光明見了勢頭不好,傳令退軍,把總鄭玉連、彭光輝、黃禹烈等,三處埋伏之軍,聽見號炮聲響,各各推出物件,填塞街上,鄭玉連即將藤牌軍木桶推出嶽伯亭街路。牌軍藏於桶內,跳出斷砍旗奴馬足,鄧花面見了藤牌軍如此利害,遂將鐵钅更打下,木桶粉碎,牌軍奔命逃走,被鄧光明一連打碎二十餘個,牌兵各不敢近。下面彭光輝又將鉎釜推出,填塞街中,旗將馬蹄踏入破釜臍者,馬不能走動,又被餘國寶伏兵截殺一陣;奔到大街,滿路俱是青竹節,旗奴叫聲冤殺我等,馬足踏了青竹段者,滑滑溜溜,不能進退,旗奴被潮軍殺死者不可勝數。
  陳有美聽炮聲振動,同何鑽子領十二名義民與翁喜等二十四名頭目豪傑,俱各殺出,截住旗奴歸路,捉刀砍殺。
  豆腐店鐵心肝張寶見旗軍到來,就將一桶糞溺在鋪頂上面潑落,誰料一桶穢物潑下,餘無別物可發,衹剩一個溺桶,想道討你何用,不如將此桶隨手拋擲下去,不先不後,剛剛拋到光明頭上。鄧花面頭上被那糞桶罩下,蓋了頭面,卻被溫嶽川同衆將趕上,一同手起刀落,片刻之間,剁為肉泥。此鄧光明之虐民,死於亂刀之下,可見天之報應,昭昭可畏矣!而今公府衹一軍在黌角中,計全軍俱亡,並無一卒回歸。
  餘國寶大獲全勝,鳴金收軍回歸帥府。這且不表。
  再說右都統湯加備,同具山覺羅離、阮成領衆軍將並旗軍從大街殺來,奔至柵前,朱廣竜見旗將到來,搖動白旗,大開木柵,領劉成都等出柵,至陣前交接。覺羅離手舉鐵錘前來與朱廣竜交戰,朱廣竜何敢與他迎敵,同衆將一齊奔回本陣,守亦不往,詐敗入柵。湯加備看見賊將,何不戰退走,定有計謀,遂傳令退回兵馬。柵上把總黃啓明傳令,放起號炮,炮聲響動,兩旁鋪屋上面趙世春傳令衆軍將亂箭射落,兩邊鋪窗孔,陳文禺放出鳥槍軍火炮,曬臺屋頂百姓子弟將石子、穢物、缸片打將下來。開元寺巷內,楊興寧聞炮響,即推出木桶,藤牌軍斬斷旗軍馬足。於代子覺羅離二將大怒,於代子使動鐵鐧,覺羅離手執銅錘,把木桶打落,打得桶破粉碎,旗軍有被喪命。衆牌軍丟去木桶掩殺,旗軍逃走。
  邱振威聽炮聲一響,命小軍推出鐵釜塞於大街之中,旗奴馬踏入破釜臍內,那馬即不能跑走。邱把總將旗奴截殺一陣,死者無數。李玉清聽號炮聲響,命軍兵將青竹段推出,至大街路中散丟,旗奴的馬足踏着竹節滑滑溜溜,不能運力。朱廣竜大開木柵,同劉成都等乘勢押殺出柵追上,將那旗軍如砍瓜切菜一般,截殺在東門巷內。梁成竜聞炮聲一響,陳殿等領十八名英雄、三十六名小英雄殺出巷口,截住旗奴歸路,拼力攻擊大殺一陣。於代子坐騎的烏騅馬,踏着破釜臍中,馬不能走動。
  於國璉大驚,去了坐馬逃走,至東門巷口,梁成竜等一班英雄截住拼殺。於代子見此無路,展出平生本領衝出陣圍,奔回公府。覺羅離、阮成俱亡喪於大街,被潮將殺得屍橫滿路,血流街巷。
  劉鎮看見旗奴全軍盡歿,遂掌得勝鼓收軍回歸,楊飛熊在府中聽得小軍前來報知,衆等俱都欣幸,聽大人回衙是以齊出帥府迎接,餘國寶亦領軍來到帥府前,劉鎮遙見便問餘將軍:“黌角勝負如何?”餘國寶曰:“旗奴全軍俱亡,鄧花面已死在亂刀之下。”劉鎮聽說大喜,楊飛熊曰:“啓大人,此時乘得勝之師殺至南門下,將公府團團圍住,可這般這般方好收回軍馬。”劉鎮悟其言,依計領衆將軍兵望南門殺將前來。
  欲知公府被圍,續順公若何對付?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逢秋霖韓江陡漲 遭春旱潮衆大饑
第二回 劉總兵三番賑濟 義成王奏住公旗第三回 於代子縱軍肆虐 拼命虎專打不平
第四回 農傢子暗入地獄 嚴通判夢上天堂第五回 觀霜降殺害把總 司馬橋截剝潮商
第六回 司馬橋旗奴被拿 烏山寨英雄拜盟第七回 進義吳勇遭毒手 光明國璉惡貫盈
第八回 楊飛熊觀星謀叛 餘兆奇進表復明第九回 太封君教訓逆子 續順公拿捉叛臣
第十回 白玉虎受謀行刺 楊飛熊將計除姦第十一回 五營將幫同起義 兩都統徵討叛臣
第十二回 鄧花面分攻劉鎮 劉掃帚大破旗軍第十三回 劉鎮乘機圍公府 賽妃護駕往饒城
第十四回 餘世堯重整旗鼓 何元帥失敗湯溪第十五回 劉潮鎮乞援藩帥 濟南王大下旗軍
第十六回 東津救火折大將 文嶽下山救潮民第十七回 曾仲單身劫營寨 何英用計燒軍糧
第十八回 文嶽請風施法術 源深大敗回廣東第十九回 世堯固守牛屎嶺 陸雄截劫陵雲山
第二十回 瀋鸞花拜恩盡節 康親王大義滅親第二十一回 文嶽設計拔營寨 曾仲泅江請救兵
第二十二回 英雄劫取轟天炮 元帥誘殺阿書泥第二十三回 林起忠泄謀處死 徐奇亮受計獻圖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