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位商人:国商 》
第13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2)
言夏 Yan Xia
在10年的买办生涯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认识到了在对外贸易事务中,同行业间互相联系、协调的重要性,于是带头建立起一些类似行业协会的同业公所。在他的推动下,上海丝业、茶业等3个与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同业公所相继建立。唐廷枢是这3个机构的董事,其他董事还包括另外一位籍贯香山的买办徐润。
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唐廷枢开始在外国企业中持股,算得上是早期的"高管入股"。他在进入怡和以后的第五年,就获得了怡和下属的谏当保险行(Canton Insurance Office)的股份。他同时也成为华海轮船公司中最大的股东之一。在华海公司的第一期股本1650股中,他一人购买400股,占公司股本的近1/4。他参与附股的企业还包括其他近十家外国轮船公司。由于他在这么多家外国轮船公司中参股,并且是董事、大股东,被视为华商的"领袖与代言人",是当时中国航运界威望最高、财力最富、经营管理经验最为老到之人。
唐廷枢凭借自己的人脉为外国洋行吸收了许多中国商人的资本,尽他最大的努力开拓外国洋行在中国的生意。对怡和洋行来说,"唐景星简直成了它能获得华商支持的保证"。而怡和的老板也不无自豪地说:"唐景星现在站在我们的鞋上(英语谚语,表示代表某方利益的意思)。"美国旗昌洋行的老板说,唐廷枢"在取得情报和兜揽中国人的生意方面……都能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唐廷枢成了洋行中炙手可热的人,是洋行在中国获得商业成功的最佳武器。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位令所有的企业都争相挖取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商 战
招商局就像晚清时代的一个"国企",最初经营不善,只好对外延揽人才。对唐廷枢来说,卑屈地做了多年买办之后,加入这个本土企业,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指挥中国的力量与昔日的洋人老板竞争。
就在英商怡和洋行要对唐廷枢委以重任时,唐廷枢却作出了一个令业界惊讶的决定:放弃高职厚薪。1873年6月,唐廷枢应李鸿章之邀加入了轮船招商局,出任总办。这是唐廷枢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招商局始建成于1872年11月,最早由朱其昂主持。但资本微薄,招股不利,股本以官款为主。筹办将近一年,资本(包括官款在内)不足20万两,并且亏损严重,朱其昂引咎辞职。
唐廷枢甘愿放弃优厚的买办待遇,去替李鸿章收拾招商局这个烂摊子,是出于"为国争利"的思想。正如前文所说,买办对洋行的依附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但凡有自尊和气节的人心里都渴望挺直腰板,以平等的姿态与洋商竞争。他在招商局的就职宣言中大声疾呼:"沿海之间的运输贸易之利全归中国自身所在,岂非更为优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 | 第2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2) | 第3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3) | 第4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4) | 第5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5) | 第6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6) | 第7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7) | 第8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8) | 第9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9) | 第10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0) | 第11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1) | 第12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1) | 第13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2) | 第14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3) | 第15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4) | 第16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5) | 第17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6) | 第18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7) | 第19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8) | 第20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1) | 第21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2) | 第22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3) | 第23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4) | 第24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