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千古中医故事   》 神医传奇(3)      孙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第三个例子更奇特,叫子病治母,就是孩子有病,母亲吃药。这个例子说的是在东阳,就是今天安徽的天长县,有一户人家两岁的小孩光拉肚子,吃完奶就拉肚子,久治不愈,怎么治都治不好,最后只好找到华佗了,华佗看了看情况以后,听了听,就说这个小孩不要吃药,把小孩的药停了,这个病根在他母亲身上。两岁的孩子,病根在他母亲身上,吃母亲的乳汁,而他母亲的乳汁有虚寒,有寒气,所以这个孩子吃了带有寒气的乳汁,他才拉肚子,所以不能给孩子治病,要治他妈的病,然后把这个药叫他娘吃,他娘吃了十剂药,然后小孩不拉肚子了。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例子,子病治母,孩子有病却治他的母亲,对这件事情我感到很奇怪,我就请教了河南省中医学院的两个中医专家,他们告诉我,这是中医非常典型的一个特点。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是个中心,但是通过十二经络把整个的脏腑连成了一个上下相连、内外相通、整体协调的整体。一个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和五行的关系影响到另一个脏腑,所以可以通过五行相克的理论来调治。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体内部达到阴阳平衡,中医治病是通过吃药,达成人体的阴阳平衡。这样,病就好了,这就是中医治病。所以吃奶的孩子和喂奶的母亲不能分离。
  史书中记载的这些例子,让我们感叹华佗医术的高明,同时也感叹中医治疗的神奇。但《三国志》和《后汉书》这样的史书,还记载了华佗更为神奇的地方,不用药,华佗也把病人的病治好了。
  第四个例子很经典,叫情志疗法。最早记载中国古代情志疗法的是《吕氏春秋?至忠篇》,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的《吕氏春秋》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说齐王有病了,然后跑到宋国请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叫文挚。文挚来了以后,号了号脉就对齐王的儿子说,你爹这个病可以治,但我不能治,太子感到很奇怪,既然能治,你为什么不能治呢?文挚说了两句话,“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什么意思呢?如果不让大王生一场气,这个病治不好,如果让大王生一场气,病好了,他一定杀我,所以这个病能治,但是我不愿意治,给你爹治好了,我的命都没了。太子一听,就一个劲儿地向文挚哀求,说你一定要治,等我爹的病好了,我拉着我娘,也就是王后,我们两个一块儿替你求情,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说,这样吧,你们真能保证我的生命安全,我就给你治。太子跟王后立下保证,然后文挚开始治病。文挚跟太子约好去给齐王看病,齐王就准备好,但是每一次约好时间,文挚都不去,一连约了好多天,文挚就是不来,太子很纳闷,齐王已经憋了一肚子火了,等齐王气憋得够足了,文挚来了,穿了一双脏兮兮的鞋,径直走到齐王的卧室里边,然后给齐王问病的时候又用他脏兮兮的鞋踩着齐王华贵的衣服,把齐王给气坏了。然后文挚问他什么病,齐王气得不吭声,文挚又说了很多非常刺激齐王的话,然后走了。文挚一走齐王气得是哇哇叫,非要派人去杀文挚,结果派的人被太子拦下来了,但是齐王因为生了这一场大气,病好了。这是个非常典型的情志疗法的医案。
  而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说有一个郡守得病了,然后请华佗去看,华佗一看,认为这个郡守是生了一场大气得的病,他说这个病要治,必须让他再生一场大气,病就好了。华佗怎么治呢?他先要钱,要一次不够,要两次,不断地要,要了很多钱,就是不治病,这个郡守气得不得了。然后华佗把钱要足要够了,溜了,逃了。临走之前还写了一封信,把这个郡守给臭骂了一通,郡守付了很多钱,没有得到治疗,医生卷钱逃了,临走还留了封信,这个郡守气得大骂华佗,然后下令派人去追杀华佗,他自己吐了好几升黑血,这一场大气以后,黑血一吐,病好了。但是郡守的儿子,知道华佗是用这种办法治病的,就嘱咐他手下的人,不准追杀华佗。结果郡守又生了场大气,病全好了。这是华佗非常高明的一点,因为中医认为人有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情。当人受到这七情的刺激以后,人的身体会产生一种反应,这个反应我们叫情志。但是如果人体受的刺激过重,那么人体的平衡就被破坏了,人就要得病,所以齐王的病恰恰是受了刺激产生的,如果再去刺激他一下,就可以通过再度的刺激让他人体的内部恢复平衡,他的病就好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百家讲坛
诊病圣手(1)诊病圣手(2)诊病圣手(3)诊病圣手(4)诊病圣手(5)扁鹊之谜(1)
扁鹊之谜(2)扁鹊之谜(3)扁鹊之谜(4)附录(1)神医传奇(1)神医传奇(2)
神医传奇(3)神医传奇(4)华佗之死(1)华佗之死(2)华佗之死(3)华佗之死(4)
附录医圣之路(1)医圣之路(2)医圣之路(3)医圣之路(4)医圣之路(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