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金庸傳   》 第13節:第八章 偶試身手 書劍恩仇露鋒芒(1)      冷夏 Leng Xia    辛磊 Xin Lei

  第八章 偶試身手 書劍恩仇露鋒芒
  1955年,梁羽生以《竜虎鬥京華》一書打響。
  1957年,查良鏞偶試身手,寫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舉成名。“金庸”作為一個“神話”由此誕生。
  兩位新派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梁羽生和查良鏞,同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到達香港,同在《大公報》和《新晚報》任職,同樣喜歡對弈、寫棋話,同樣喜歡讀、喜歡談武俠小說……這樣多相同之處,說起來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有人說,拋開兩人紮實的功底、對武俠小說的共同愛好和各自的才情不說,僅就偶然因素而論,兩人寫起武俠小說來,實在與50年代初期那場著名的拳師比武有着最為直接的關係——正是拳師的這一“打”,也就打出了從50年代開風氣,直到80年代依然流風餘韻不絶的海外新派武俠小說的天下。
  那是1953年,當時香港的兩位著名拳師吳少儀、陳剋夫準備比武打擂,由於香港禁止打擂而澳門不禁,於是擂臺設在了澳門新花園。
  消息傳出,香港市民個個翹首以盼,十分關註。雖然比武過程並不轟轟烈烈,衹打了幾分鐘便以太極拳掌門人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鼻子流血而告終,但事情本身仍在市民中大為轟動,並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熱鬧了很長一段時日。
  報界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前前後後添油加醋、使足氣力。而《新晚報》所出有關比武的《號外》更是瞬間便被一搶而空。一看到市民們對比武打擂竟如此癡迷熱衷,身為《新晚報》總編輯的羅孚一時計上心來:何不趁此熱鬧在報上搞個“武俠小說連載”呢?這不是招徠讀者的絶好一招嗎?
  羅孚並非憑空生出此計,他知道手下有一班“武俠迷”,平時口沫橫飛大談武俠。他想:若能變“談”為寫豈不更妙?他首先找到了梁羽生,梁羽生也不怯場,一口應承下來。於是,就在比武的第二天,《新晚報》便刊出預告說將連載武俠小說以滿足“好鬥”的讀者。梁羽生也不含糊,衹醖釀了一天時間,第三天《竜虎鬥京華》開始見報並一路連載下去。
  照羅孚本意,靈機一動想出要登武俠小說,其實是想趁着熱鬧刺激一下報紙銷路;而梁羽生本是“武俠迷”,正樂得一試身手。所以,《竜虎鬥京華》一出籠便大受歡迎,而由此開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則是完全大出他們意料之外的。
  眼看着《新晚報》的“武俠小說連載”一紙風行,人人爭讀,其他各報坐不住了,眼紅之外紛紛起而效仿——於是梁羽生聲名日隆的同時,也成了各報的“搶手貨”。很快,由於梁羽生“分身無術”,不能為更多的報紙同時“炮製”武俠,便有人想到:既然梁羽生一人單槍匹馬難以“維持局面”,何不舉薦新人上陣,一方面滿足讀者需要,另方面也讓“武林”更熱鬧好看呢?於是,與梁羽生同為“武俠迷”的查良鏞,便成為當然的人選。
  據說,另一位才子百劍堂主也在同時披挂上陣,可惜武俠小說並非他所長,刊出後不受讀者歡迎,於是一部收場。
  再說查良鏞。查良鏞雖說裏裏外外一派書生氣,卻是個十足的“武俠小說迷”。他讀第一本武俠小說,可以追溯到八九歲時。這以後,他更是一部接一部讀得愛不釋手。而且,除了中國的武俠小說,他還涉讀西方的大量小說,包括與中國武俠小說十分接近的品種,如大仲馬等人的作品。到了香港,他又讀剋莉斯蒂的西方現代偵探小說,一樣入迷。
  正式寫武俠小說之前,查良鏞寫東西並不很多。早期寫些散文,進了報社先在國際新聞版寫些相關的文章,後又因編副刊而寫影話、影評及其他隨筆。要說大一點的,恐怕還是這時他寫的一些電影劇本,此外也翻譯了一些西洋短篇小說。儘管所涉獵的品種可謂不少,但數量並不多,而且獨獨沒有寫過一篇小說!
  梁羽生寫武俠小說的一炮竄紅,自然頗讓查良鏞感到誘惑。查與梁同是“武俠迷”,平時又多在一起交流;才情方面,兩人也不分高下。於是乎,這邊廂梁羽生寫得熱火朝天,一發不可收;那邊廂查良鏞不由得一身技癢,躍躍欲試。
  說巧真巧,說是偶然也有必然,當梁羽生忙得不可開交,分身無術時,查良鏞便作為最佳人選被點將上陣。嚮報界舉薦查良鏞的,據說是羅孚。
  那是1955年的事。一天,羅孚找到查良鏞,對他說:“《香港商報》急需有武俠小說連載,我已嚮他們推薦你來寫,你就寫吧!”
  查良鏞沒有推辭,他認為自己看過不少武俠小說和外國小說,又有多年寫作、寫電影劇本的經驗,寫起武俠小說來應該不成問題,加之時常與他一起下棋、時常一起談武俠小說的梁羽生一炮走紅,更堅定了查良鏞的信心。
  但怎麽寫?寫些什麽內容?寫些什麽人物呢?從來沒寫過小說的查良鏞躲在傢裏苦思冥想。
  突然間,查良鏞想起家乡海寧,想起清朝皇帝乾隆修建的海寧海塘,想起做童子軍時在海塘邊露營的情景,想起小時候時常看到的乾隆帝禦題詩的石刻,想起從童年時起就聽傢父兄長講的關於乾隆出身的故事……
  相傳弘歷的母後為雍正生了一個女孩,同一天,海寧的陳閣老也生下一個男孩,雍正的妻子擔心生了女孩不能討雍正歡心,於是生出一條偷梁換柱的妙計:以女換男,用陳閣老的男嬰替換自己所生的女嬰。結果,海寧陳閣老的兒子當了清朝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乾隆。
  這個半真半假的故事,調動起查良鏞豐富的想像力。他自言自語道:“沒錯,就寫乾隆皇帝,寫他與漢人的恩恩仇仇。”
  查良鏞一時興起,隨即執筆,將小時候在家乡聽來的這段稗史傳說,鋪陳成繁花茂葉,寫成洋洋灑灑、飄逸自如的《書劍恩仇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傢族顯赫 已領風騷數百年(1)
第3節:第一章 傢族顯赫 已領風騷數百年(2)第4節:第一章 傢族顯赫 已領風騷數百年(3)
第5節:第二章 與書為伍 八歲開始讀武俠第6節:第三章 文章惹禍 被聯合高中開除
第7節: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學(1)第8節: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學(2)
第9節:第五章 進大公報 身無分文走香江第10節:第六章 北上求職 垂頭喪氣返香港(1)
第11節:第六章 北上求職 垂頭喪氣返香港(2)第12節:第七章 新晚報裏 常與梁羽生對弈
第13節:第八章 偶試身手 書劍恩仇露鋒芒(1)第14節:第八章 偶試身手 書劍恩仇露鋒芒(2)
第15節:第九章 文壇佳話 三劍客彩筆爭輝(1)第16節:第九章 文壇佳話 三劍客彩筆爭輝(2)
第17節:第十章 雪山驚天 射雕奠宗師地位第18節:第十一章 編導電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1)
第19節:第十一章 編導電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2)第20節:第十二章 自立門戶 八萬港元創《明報》(1)
第21節:第十二章 自立門戶 八萬港元創《明報》(2)第22節:第十三章 經營慘淡 自撰小說撐報業(1)
第23節:第十三章 經營慘淡 自撰小說撐報業(2)第24節:第十四章 傾力報道 逃亡潮帶旺《明報》(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