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評說李清照 》
情愫有韻寄語詞箋(1)
康震 Kang Zhen
事實上,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中,就表露出對愛情的一份甜美的嚮往。如《浣溪沙》中寫道: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纔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詞中的這位少女就如芙蓉花一樣秀美,她斜靠在“寶鴨”香爐上,正在凝神回味那甜美無比的一刻,她試着要極力地掩飾自己內心的喜悅,但卻怎麽也掩飾不住,那如同芙蓉花一樣美麗的笑容終於在臉上綻放開來。其實,美好的回憶如何能掩飾得住?你看這位姑娘,眼波衹是微微有所移動,就被他人看破內心的秘密——當然是甜美的秘密。“眼波纔動”,這個瞬間的表情在李清照的筆下被如此傳神地刻畫出來,體現出李清照的詞特有的對瞬間的那種準確的把握,顯示出不凡的筆力!
與心儀之人相約本是件無比美好的事情,但見面後繼之而起的又將是令人焦急的思念與等待,所以她說:“半箋嬌恨寄幽懷。”給情郎寄去一封情書,然而這封情書中卻充滿了恨!何種恨?“嬌恨”。常聽說嬌氣、嬌嗔、嬌媚、嬌滴滴,卻從未聽說過什麽“嬌恨”。恨即是恨,為什麽是“嬌恨”呢?因為用情太深,卻苦於不能常見,所以是因愛而生恨,因恨而生情,因情而更愛,最終還是情不自禁地說,希望在朦朧美好的月夜再次約會。
我們姑且不論這首詞寫的是不是李清照自己的愛情生活,但即便是藉題發揮,也發揮得精彩絶倫了!其中肯定滲透着李清照個人的情感體驗與美好嚮往。
其實,我們甚至可以作一個大膽的猜想,也許,李清照與趙明誠在結婚之前就已見過面?這個大膽猜想的基礎來自於李清照一首有名的詞作《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中生動的形象、具體的情態、藴含的情感,真是太奇妙、太美妙、也太微妙了!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定,詞中的女主人公其實就是李清照本人,她依然是那樣的活潑、健康,充滿了生氣!一大清早,太陽剛剛升起,花朵還沒有完全綻開,花朵上的露珠依然濃重。而我們的女主角已像衹小鳥一樣,快活地登場了!
這首詞奇妙的地方在於:一開筆就說自己剛剛打罷鞦韆,停在那裏,有點兒疲倦,甚至懶得揉揉自己已經有點發麻的雙手。就這簡單的兩句,就這簡單的“慵整”兩個字,就足以讓我們想像到她剛纔打鞦韆時那種自由自在的快活,那種盡興的模樣!這與《如夢令》中那個將船劃入藕花深處的微醺姑娘正是同一個人。
接下來說“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更是奇妙。簡簡單單的九個字,就點出打鞦韆的時間正值清早,地點就在傢中後花園,而打鞦韆的人早已香汗淋漓濕透輕衣。這裏用了一個“輕衣透”,輕衣該是類似現在運動衫之類比較鬆軟輕便的衣服。與前面的“纖纖手”聯繫起來,勾畫出一個充滿活力、精神抖擻而又嬌小柔美的姑娘形象。這就是古典詩詞的奇妙之處,寥寥數語就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部交待清楚了!
僅是奇妙並不足,還要美妙。詞句的下闋描繪出美妙的一刻!“見客入來”——忽見客人闖入花園,少女急忙含羞回避,“襪剗金釵溜”——走得匆忙而狼狽,鞋忘了穿,僅是穿着襪子,跑得太急,連發髻上的金釵也都掉落。就這樣,掉了金釵,亂了頭髮。是何原由讓那個嬌小美麗、朝氣蓬勃的小姑娘如此手忙腳亂,在瞬間換了個人似的?
是否是個不速之客?當然不是,李清照忍不住在詞中提醒我們,她到底是為何而走,如何走的。她說:“和羞走”——緊張窘迫但又滿臉帶羞地跑開。
到底來客為誰,竟可讓落落大方、自由活潑的李清照如此慌亂害羞?問題首先在於,在傳統的封建時代,在雖不似深宮上苑,但至少也是官宦之傢的李傢,什麽樣的來客能在大清早隨意進入後花園?如是未經通報的不速之客,那該是“和怒走”“和怨走”,或是惱羞成怒地走。可是偏偏沒有怒,沒有怨,就衹是羞答答地跑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寫在前面(1) | 寫在前面(2) | 書香纔女 | 傢學淵源含英咀華 | 二八年華詞名初顯(1) | 二八年華詞名初顯(2) | 才力華贍詞名難掩(1) | 才力華贍詞名難掩(2) | 門當戶對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門戶相當才情匹配(1) | 門戶相當才情匹配(2) | 情愫有韻寄語詞箋(1) | 情愫有韻寄語詞箋(2) | 順時應勢佳偶天成 | 新婚燕爾情濃嬌嗔 | 夫婦擅朋友之勝 | 禍福相依浮槎來去 | 炙手寒心寒鼕春暖(1) | 炙手寒心寒鼕春暖(2) | 世事反復風波又起 | 憂睏不屈鶼鰈情深(1) | 憂睏不屈鶼鰈情深(2) | 武陵人遠新愁又添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