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李零 Li Ling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是孔門的再傳弟子尊稱曾參。曾參,字子輿,是有名的道德先生。孔子死後,卜商等人推有若代孔子,受弟子拜,他不服氣。孔門十哲無曾子,但宋儒立道統,把他捧得極高,明代封曾子為“復聖”,曾子的名氣,反而比有若大,甚至超過顔回。這是宋儒的創造。
“身”,不是身體,而是自己。
這裏講的三條,都是屬於自律,不是太高的要求。道德有高尚道德,有一般道德,還有作為道德底綫的起碼要求。高尚道德,常人做不到,或很難做到,做到了令人佩服,做不到也無可指責。在道德問題上,與其“高大全”,到處講用,舉國若狂,還不如勸大傢盡職守責,少幹點壞事。人為拔高,適得其反,北京話叫矯情。比如見義勇為,談何容易。一幫歹徒,有槍有刀,手無寸鐵,幹黃枯瘦,無拳無勇,怎麽挺身而出?警察的責任,交普通人去擔,就過了。我看,一般道德、起碼的道德,比這更重要。
“忠”,和“中”、“衷”等字有關。什麽叫“忠”?古人拆字為解,有“中心為忠”之訓。簡單說,就是替人謀事,要真心真意、全心全意,絶不糊弄人。現在,我們的很多同胞,滿嘴抹蜜,甭說盡心盡力,錢花光,事沒幹,人都跑了,這就是“為人謀而不忠”。
“信”,從言,和說話有關,古人拆字為解,有“人言不欺”之訓。簡單說,就是說話算話,恪守諾言,講信用。現在的中國人,說話不算話,爽約遲到,和玩兒似的,事前亂許願,事後亂道歉(甚至不道歉),一點不臉紅,這就是“與朋友交而不信”。
還有一條,“傳不習”,這條更簡單,就是老師講了,回去不復習,當學生的,糊弄老師。
三大毛病,領導、同事、朋友、老師,誰都敢糊弄,這些都是很不道德的事。
我們中國人,特愛糊弄,連鬼神都敢糊弄,何況人乎?
在守信守時這一點上,中國不如西方。西方也不都是好人,但耍心眼兒,抖機靈,逮空子就鑽,偷姦耍滑,平均水平,絶對趕不上中國。〔1〕
道德的供求規律是,生活中越缺什麽,它纔越吆喝什麽。春秋戰國,大講忠信,正是因為沒有忠信(戰國“忠信”印最多)。故《老子》第三十八章說,“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本書引用《老子》都是根據馬王堆帛書本,下不再說明)。宋以來,大講關(關公)、嶽(嶽飛),也是因為漢姦太多。
這裏的“三省”很有名,比如陳省身、於省吾,就是據此取名。
我們要註意,學《論語》從哪兒學起,“三省吾身”,省是反省,身是自己。我們與其指東道西,給人傢當老師,還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與其指東道西,不如反省自己)
註:〔1〕有人說,歐美人,對他們不願接受的事,一般會直截了當說出來;日本人呢,可能不好意思,要扭捏一陣兒;衹有中國人,答應得幹脆,也忘得快,不是真忘,而是成心逗你玩。當然,外國人也不是鐵板一塊,比如守時守信,大傢的印象,德國人、日本人比較守,法國人、意大利人不太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李零簡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自序(5)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 | 孔子獲罪的原因(1) | 孔子獲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 | 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 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 禮之用,和為貴(1) | 禮之用,和為貴(2)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 | 怎麽消滅無恥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