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百年巴金   》 第三章 美丽的梦(4)      陈琼芝 Chen Qiongzhi

  1923年春天,巴金与三哥李尧林在成都外专读了两年半的书,因为没有中学毕业文凭,学校也不能给他们发毕业证书。于是三哥想出一个主意,和巴金一起到上海去求学。大哥和继母希望他们通过深造以复兴家业,也同意了。这年5月下旬他俩乘船出发往上海。虽然离别了生活十九年的故乡和亲人,心头不免感到悲哀,但是有理想在前面向他招手,船行在夜幕笼罩的江面,他好像看见一盏闪闪发光的红灯在前面引路。那时,他写过一首小诗《黑夜行舟》:  天暮了,  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呵,  请挨近一些儿罢!  此情此景,是他出川时起伏思绪的写照。到上海后,兄弟俩考取了南洋中学,分别编入二、三年级。他们感到该校五年学制太长,便改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住在北门桥鱼市街石城中学的一间屋子里。条件很艰苦,他们用小皮箱做凳子,在一张破方桌上微弱的煤油灯光下苦读。除了学校的功课,巴金没有放弃无政府主义的理想追求。1924年5月10日在《春雷》第三期发表了一个《芾甘启事》:“我欲考究安那其主义者在中国运动的成绩,故拟搜集历年所出版之关于此主义的书报,同志们如有此类书报不论新的旧的,望赠我一份,如要代价者,可先函商。来函请寄南京北门桥鱼市街21号。”他广泛征求资料,目的是系统研究无政府主义的理论。然而所得十分有限。从这时开始,他自己着手翻译一些国外的无政府主义著作。1925年至1926年间,在《民钟》13至15期连载了蒲鲁东的《什么是财产》,在《民钟》14、15期登了阿利兹的《科学的无政府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之社会学的基础》等论文。这一时期他还写了一些通俗文章,例如《俄国虚无党人的故事》、《法国虚无党人的故事》以及等于是美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故事的《支加哥无政府主义者殉道后的四十年》,还写了简明的《五一运动史》,翻译了柏克曼的《克鲁泡特金学说概要》等。  这一时期他虽去学校读书,却好像成了职业活动分子。不过主要还是从事理论探讨,并在这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偏颇。比如他在《俄国虚无党人的故事》中歌颂“俄国虚无党人的暗杀史是世界革命中最动人的最光荣的一页”,歌颂那些为了理想和他人献出一切、视死如归的俄国革命青年,“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死便是达到他们革命目的的方法”。此前写的《无政府主义与暴行》也说过“刺杀一两个食人者总可减少贫民的痛苦”。后来他在《无政府主义与恐怖主义》中却对太乙的“无政府党人以杀害有特权者为义务”的意见表示了反对的态度。认为“无政府主义者所反对的是制度,而不在个人,制度不消灭,杀了个人也无用的”。这时巴金虽然尽自己的所能,搜求无政府主义的资料,也做了一些普及宣传的工作,但对这有国际背景的社会思潮,仍像是在雾里看花,若明若暗。他强烈希望出国研修无政府主义运动史。这时中国正处在被称为“大革命”的北伐战争中,为了在理论上武装自己,为了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加上朋友们的帮助,他实现了1927年的法国之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鹭江出版社
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1)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2)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3)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1)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2)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3)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4)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5)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6)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7)第三章 美丽的梦(1)第三章 美丽的梦(3)
第三章 美丽的梦(4)第三章 美丽的梦(5)第三章 美丽的梦(6)
第三章 美丽的梦(7)第三章 美丽的梦(8)第三章 美丽的梦(9)
第三章 美丽的梦(10)第三章 美丽的梦(11)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1)
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2)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3)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