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讲义   》 学而第一(6)      李里 Li Li

  最后是“传不习乎”,讲传习之功。老师传授给我的人生大道、知识学问,我下课以后有没有反复实践?儒家是很讲实践的,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讲修行,讲证悟。光是讲理不行,讲了这个理还要去修,修了自己还要去证,还要证出这个果来。你如果不传习老师的道,你就做不到为人忠,与人信。比如我们讲了这么多儒家之道、圣人之道,可是我回到寝室里边,就和我的室友搞不好关系,我就是要和他吵架,我回去就吵,天天吵,这叫什么呢?传而不习。我只是学了这个道,我没有在生活当中去实践。三省吾身,用什么来反省呢?就看在生活当中这几点做到没有:是不是忠,是不是信,是不是在实践。你只有实践了,你才可以称“忠”、“信”。你不实践,你就不算“忠”、“信”。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要读dǎo,引导的“导”,“乘”要读shèng,道千乘之国,即要引导一个千乘的国家,什么叫千乘的国家呢?所谓千乘之国,是用数字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大小,怎么表示呢?四匹马拉一辆车,车上有三甲士,后面跟着七十二个步兵,这是一乘。一千乘就是一千辆战车,四千匹战马,七万二千步兵,这在当时是较大的诸侯国。“道千乘之国”,就是引导千乘这样大小的一个国家,治理它,引导它。“敬事而信”,要治国,你要敬,什么叫“敬”?你要尊重你所做的事情,你既然在当领导,你就要爱当领导这个工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有敬业精神。你既然做这个工作,就要敬你所做的,就要爱它。“敬事而信”,我在治理一个国家,我就要尊敬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我要尊敬我当领导这个工作,我才会对老百姓守信用。如果我根本不爱我这个工作,我就会对老百姓随便敷衍一下,今天出一个政策明天改了,朝令夕改,答应的事情也不做。这就是不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存了诚敬之心,才能够守信用去对待之。“节用而爱人”,节用才能够爱人,这就奠定了我们中国两千多年的美德:节约。你要真正爱你的百姓,你怎么爱?你必须要节约,开源节流,你要节约、保存老百姓的劳动果实,你才有节余来为老百姓做事。统治者掌权以后,对老百姓的劳动成果就任意挥霍,怎么爱人?现在整治的那些贪官污吏就是不节用,他们认为老百姓的钱,反正又不是我的,我肆意挥霍浪费,花完了就算了。只有真正爱百姓的人,才会为百姓节约,反过来,节用才能爱人。“使民以时”是这句话的关键。你使唤老百姓,要在恰当的时间。什么叫恰当的时间?你要在农闲的时候,像冬天。因为春天农忙,老百姓要耕种,要撒种,要栽秧子,收麦子;到了夏天要收苞谷;到秋天就更忙了,要秋收了,要种红苕,栽苕藤,忙得不得了。到了冬天农闲了,中国人过年为什么要在冬天过啊?因为冬天农闲,没有事了,闲下来,所以大家要娱乐,要过年。你为什么要使唤老百姓呢?因为你在做领导,你要为老百姓做事情,公益事业,要筑城墙,要兴水利,要修桥铺路……这些事情都要人力,这都是统治者要考虑的事情。你什么时候用人力啊?你要在合适的时候用老百姓,老百姓才不会怨声载道,才会拥戴你,因为你做的是为大家造福的事。可是如果你使民不以时,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你在春天的时候找老百姓做事,他们肯定怨声载道:他一天想着他家的田还没耕,地还没有犁,秧苗还没有栽,该怎么办。他这时做事不仅三心二意,而且抱怨连连。
  前面四句都是说做人、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这里突然来一句治理天下的话呢?这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求学、读书、反省自己,目的是什么呢?完善自己不是最终目的,所谓自觉觉他,自己完成了,还要去度众生,还要为民之父母,要真正为人民服务。成就了自己以后还要去为民之师,为民之君,还要去教导众生,要去给众生做事。这就是治国平天下之道。这一句话是一个纲领,下一句又没得说了,下一句说什么呢?话锋又转了,又变了,为什么要转呢?因为你要做一个好的统治者,光说是不行的,你仅有理论不行,还要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做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一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序三 读《〈论语〉讲义》
序论(1)序论(2)序论(3)学而第一(1)
学而第一(2)学而第一(3)学而第一(4)学而第一(5)
学而第一(6)学而第一(7)学而第一(8)学而第一(9)
学而第一(10)学而第一(11)学而第一(12)学而第一(13)
学而第一(14)为政第二(1)为政第二(2)为政第二(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