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名城名鎮名村   》 第13節:典故之城——河北邯鄲      何躍青 He Yueqing

  典故之城——河北邯鄲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太行山東麓,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是一座具有近三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城,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邯鄲名稱延用三千多年不變,這在中國城市中很少見,它就是少數中的一個。
  歷史沿革
  早在7300多年前,這裏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邯鄲興於殷商後期,繁榮於戰國和秦漢時期。先屬衛後歸趙,戰國時為趙國都城。漢代末期,曹操攻下鄴城後,,使其成為北方軍事和政治中心。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個朝代相繼在此建都。唐朝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逐漸崛起,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宋代晉升為京都開封的陪都。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邯鄲真正走嚮復興。
  成語之鄉
  邯鄲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文化方面更是燦爛豐富。人說“沒有邯鄲典故,天下文章難全”,據不完全統計,同趙國及邯鄲歷史相聯繫的成語典故多達百餘條。因此,邯鄲有“成語之鄉”的美稱。
  邯鄲學步: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有一位少年,缺乏自信心,經常感到事事不如人,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走路的姿勢太醜。一天,他在路上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於是他瞞着傢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去學走路。在邯鄲,他無論是看到小孩,老人還是看到婦女走路他都覺得好看,都學。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衹好爬着回去了。
  歷史竟是如此的傾慕邯鄲,在漢語萬餘條成語中,竟有1584條之多出自邯鄲。如“圍魏救趙”、“鬍服騎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刎頸之交”、“將相和”、“毛遂自薦”、“紙上談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戰”等,這一非常奇特的歷史文化現象,映襯出邯鄲文化底藴的厚重。
  名勝古跡
  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使邯鄲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産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磁山文化遺址;南北響堂山石窟;趙國宮城趙王城遺址;趙王觀看軍事操練之處的武靈叢臺;革命紀念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還有照眉池、回車巷、京娘湖等遊覽勝地。“夢城”、“趙苑”、“古趙一條街”仿古建築群工程,將嚮遊人展示古代建築藝術的風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文化古城——北京第3節:三都之地——重慶
第4節:關外紫禁城——遼寧瀋陽第5節:六朝古都——江蘇南京第6節:九朝古都——河南洛陽
第7節: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陽第8節:北宋都城“東京”——河南開封第9節:湯在此建商國——河南商丘
第10節:中華文明的搖籃——陝西西安第11節:秦國都城——陝西鹹陽第12節:臨海城市——天津
第13節:典故之城——河北邯鄲第14節:世界文明藝術寶庫——大同第15節:現存完整的明清縣城——平遙
第16節:晉國三城——山西新絳第17節:陰山南麓的青城——呼和浩特第18節:紅山文化故鄉——內蒙古赤峰
第19節:劉邦的故鄉——江蘇徐州第20節:名人之鄉——江蘇淮安第21節:水鄉古城——浙江紹興
第22節: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寧波第23節:福地寶城“三山”——福州第24節:“海上絲綢之路”——泉州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