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 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1)      赵林 Zhao Lin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蛮族的大举入侵下终于瓦解了,在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一个“黑暗时代”之后,到了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公开称帝,建立查理曼帝国,西方的一些历史学家将此看作一个新文明形态出现的标志,这就是基督教文明。当然,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是在公元1世纪产生的,但是它成为一个文明体系,却是从公元800年开始的,这是西方史学界的一种观点。由此看来,这个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成为西方继希腊罗马文明之后的第三代文明形态。在中东这边,波斯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灭亡以后,在它的基础上,就出现了一个伊斯兰教文明,它的国家形态就是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文明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它的国家也在扩张,在阿拔斯王朝时期达到了极盛状态,其势力范围从西亚、中亚一直扩展到埃及、北非、西班牙和南亚。这个在中世纪一直对基督教欧洲形成咄咄逼人之势的伊斯兰教文明,可以称得上是中东地区继波斯文明之后的第三代文明。在南亚次大陆,到了公元4世纪以后,随着印度教的产生,印度的高级宗教价值系统最终确立,印度教在印度深入人心,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印度也因此自然而然地进入第三种文明形态,即佛教—印度教文明。而我们中国的情况呢,在秦汉帝国灭亡以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动乱时期,到了公元7世纪唐朝建立以后,儒家伦理才逐渐成为人们普遍自觉奉行的安身立命之道。这样就形成了中国的第三代文明形态,即儒家伦理文明。由于儒家伦理不是一种宗教信仰,儒家不同于宗教,它首先是一种伦理思想,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儒家伦理文明。当然同学们可能会问,儒家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到了西汉时,汉武帝就采取了董仲舒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到唐代它才成为一种文明形态呢?我想,这个问题,与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就产生了,但是一直到800年以后才成为一种文明形态,是一样的道理。儒家思想虽然产生于先秦时期,在汉武帝时又被定于一尊,但是它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到受到官方的扶持,再到被全体老百姓自觉地加以信奉,那是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的。我认为,儒家思想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主流意识形态,那是在唐代以后。从汉代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中国人的思想还是比较混乱的,信佛教的、信道教的、信儒家思想的,各种信仰都有。到了唐代以后,儒家的思想才定于一尊;到了宋代,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才成为不可动摇的。
  到了公元7—8世纪以后,亚欧大陆上的几乎所有文明国家和地区都被这四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所囊括,从而形成了宗教时代的文明基本格局。到了这时,把不同地区的人们联系起来的基本单位就不再是一个自然群落或者一个政治国家,而是一个信奉既定的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的文明体系。亚欧大陆的人们彼此认同的最终根据是某种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伦理规范,而不同的宗教信仰本身就成为人们之间彼此隔阂和敌对的充足理由。我是一个基督徒,你是一个穆斯林(即伊斯兰教徒),那么我们之间就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每一种宗教信仰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导致了旷日持久的暴力冲突和残酷杀戮,那个时代所埋下的文化仇恨和戒备心理,直到今天仍然在起着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
  公元7—8世纪以后出现的第三代文明形态,最显著的文化特点就在于,各大文明体系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高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用我刚才的那个比喻来说,这个时候亚欧大陆的几个文明体系已经成熟了,已经树立起自己的永远不折的精神砥柱。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文明体系就很不容易被别的文明所同化和改变了,无论是通过暴力入侵,还是通过经济渗透,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它们的文化性状。这些文明体系已经变得非常稳定了,它们赖以确立的高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已经基本定形。正因为如此,我把第三代文明叫做宗教时代的文明。在宗教时代,亚欧大陆形成了以不同的高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作为基本依托的四大文明体系,彼此之间出现了文明的对垒和冲突,这种对垒和冲突的主要原因不像英雄时代那样是出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抵牾,而是出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差异。不同文明体系中的人们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彼此仇杀,这一点尤其明显地表现在亚欧大陆的西部。在西欧基督教文明与中东伊斯兰教文明之间,历史的夙怨由于宗教信仰的对立而进一步被激化,从而在整个中世纪,在这两个文明体系的人民之间不断地激起心理仇恨和暴力冲突。从公元7世纪开始,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帝国的崛起,穆斯林们对西方基督教社会发起了来势汹汹的西侵运动,从正面威逼君士坦丁堡,从侧翼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西班牙,对欧洲形成了一种钳形攻势。从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西侵运动开始,一直到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最后一次围攻维也纳,在这整整一千年的时间里,亚欧大陆西部的这两个文明之间始终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这一段时间的基本趋势,是东风压倒西风,即穆斯林主动攻击西方基督教社会,而西方的基督教徒在大多数时间里只有招架之攻,没有还手之力。在穆斯林的压倒优势下,基督教世界偶尔也组织过一些反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字军东征。从11世纪开始,基督教世界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但是除了第一次取得了暂时性的军事胜利之外,其他几次不是中途流产,就是演变成为荒唐的闹剧。例如,其中有一次变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抢劫,西欧天主教徒组成的十字军本来是为了帮助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兄弟们去攻打穆斯林,结果却演变成为对君士坦丁堡东正教兄弟的大抢劫,从此就加深了西欧天主教与东欧东正教之间的矛盾。还有一次,西欧基督教社会组织了一支“儿童十字军”,由德国和法国的两个少年牵头,参加者都是十来岁的少年儿童。这支童子军浩浩荡荡地开往东方去讨伐穆斯林,他们还没有走到地中海,就被一些人贩子给拐卖了,成为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百家讲坛
问题的由来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1)
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2)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3)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1)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2)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3)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4)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1)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2)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3)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入侵
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1)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2)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入侵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1)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2)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3)
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1)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2)
希腊神谱的启示(1)希腊神谱的启示(2)
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1)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