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评论 》 王維 返回 唐詩鑒賞辭典 》
送梓州李使君
劉學鍇 Liu Xuekai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贈別之作,多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惜別之意。王維此詩,立意則不在惜別,而在勸勉,因而一上來就從懸想着筆,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縣)的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
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起得極有氣勢: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使人恍如置身其間,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之感。這兩句氣象闊大,神韻俊邁,被後世詩評傢引為律詩工於發端的範例。
首聯從大處落筆,起勢不凡;頷聯則從細處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傢手筆。詩人展現了一幅絶妙的奇景:一夜透雨過後,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挂在樹梢上一般,充分表現出山勢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聯“山”字,“樹杪”句承首聯“樹”字,兩句又一瀉而下,天然工巧。這兩聯挺拔流動,自然奇妙,畫面、意境、氣勢、結構、語言俱佳。前人所謂“起四句高調摩雲”(《唐宋詩舉要》引紀昀語),“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王士禛《古夫於亭雜錄》),誠非虛誇。
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之後,詩的後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那裏的婦女,按時嚮官府交納用橦(tóng童)木花織成的布匹;蜀地産芋,那裏的人們又常常會為芋田發生訴訟。“漢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特點,而徵收賦稅,處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後所掌管的職事,寫在詩裏,非常貼切。最後兩句,運用有關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泰然無為。聯繫上文來看,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士又如此之淳,到那裏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剋盡職事,有所作為。寓勸勉於用典之中,寄厚望於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
這首贈別詩寫得很有特色。前半首懸想梓州山林奇勝,是切地;頸聯敘寫蜀中民風,是切事;尾聯用典,以文翁擬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這樣寫來,神完氣足,精當不移。詩中所表現的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是唐代送別佳篇。
(劉德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隴西行 | 送別 | 青溪 | 渭川田傢 | 春中田園作 | 新晴野望 | 夷門歌 | 隴頭吟 | 老將行 | 桃源行 | 輞川閑居贈裴秀纔迪 | 酬張少府 | 送梓州李使君 | 過香積寺 | 山居秋暝 | 終南別業 | 歸嵩山作 | 終南山 | 觀獵 | 漢江臨泛 | 使至塞上 | 秋夜獨坐 |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 奉和聖製從蓬萊嚮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