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人脈即財富:20幾歲,癡迷於人脈吧   》 第13節:為了尋找更多話題,盡量多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      張慧敏 Zhang Huimin

  人脈管理理念 1
  為了尋找更多話題,盡量多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
  與他人的談話是一種機遇。積纍經驗,熟練掌握抓住談話氣氛的技法;
  多接觸有吸引力的人,並積極嚮他們學習
  盡量多參加聚會
  韓國20歲時期的年輕人們,到現在為止,你們參加過何樣的聚會呢?你們有在聚會中如魚得水的經歷嗎?如果從未有過這種經歷的話,應該細細咀嚼這本書3遍以上,並根據書所說認真實踐。但是,大多數20歲時期的年輕人在上學或是工作的過程中,無論是自願的還是依他人的意思,都應該參加過數十次各種各樣的聚會。這是很多人在擴大人際交往上偏愛的一種方法。因為通過聚會可以相應地獲得與很多人交流的機會並相應地獲得很多信息。
  最近,以互聯網為中心的網上個人空間和網上論壇十分流行。大部分登陸網上論壇的網民們先在網上參與論壇的各種活動,相互熟悉之後,再走出網絡在現實生活中組織聚會,相互見面。請試着加入自己感興趣的論壇,以此建立網上人際關係吧。就像平常參加自己感興趣的聚會一樣,放平心態,積極參加並熟悉這種方式的交流。如果實在忌諱這種通過網上論壇交朋友的方式的話,通過朋友或熟人的推薦參加類似形式的聚會也沒關係。這種聚會被朋友親自檢驗證實過,所以其可靠性和效果反而會更大一些。
  在各種聚會上除了要擴大你的人際交往圈兒外,還應該有一定的目的性。因為沒有目的的聚會不是交流,而衹不過是停留在低水準上的"閑談"。這樣的聚會是很難持久地辦下去的。一定要銘記,不要本着單薄的"應該擴大人際圈兒"的目的與他人交流,那樣反而容易讓對方産生戒備心理。所以在參加聚會時,一定要時刻記住衹有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才能與對方建立可靠的人際關係。
  參加聚會的人大概有以下幾個目的:
  與商業有關的目的
  從聚會之中找到自我價值的目的
  與他人互享信息的目的
  沒有特別明確的目的,不管是什麽都想盡量試一下
  上面的各種目的進行比較,第三、四種更能延長聚會的壽命,使聚會長久地辦下去。不要衹着眼於眼前的小利益,以長遠的眼光與他人交往纔是正確之道。人脈管理的基礎是"欣賞對方"的態度。在信任、欣賞的基礎上與對方進行信息交流,互幫互助纔是明智之舉。
  媒體國王愛德華.泰納的人脈管理秘訣
  CNN的創始人愛德華.泰納不僅是媒體國王,同時也是人脈管理的奇才。他很早就提出"事業依靠人際關係打拼"的觀點,並於1986年出資50萬美元創設了"更美好的世界"組織。這個團體從普通市民的角度出發,號召以普通人的眼光思考有關核開發、裁軍和環境的問題。從一般的有名人士、政界、工商界響當當的人物,到在前蘇聯、中國很有影響力的人士都加入到了這個團體中來。
  這個團體一經成立,便引起了公司內外許多人的批判,並將其諷刺為"吞錢的機器"。但是愛德華.泰納頂住各界壓力,巧用自己的人際關係,讓這項事業日漸成長起來。他不僅與戈爾巴喬夫、鄧小平親密如友,和視美國為敵人的伊拉剋統治者侯賽因也維持着很好的關係。"沒有人脈的事業是不存在的。"這就是愛德華.泰納的座右銘。他親自實踐自己的人生信條,將其變成了現實,堪稱一位成功的商人。
  這便是媒體國王的成功事跡。20歲時期正是年輕、朝氣蓬勃的時候,如果在這段時期能像愛德華.泰納一樣定期舉辦屬於自己的聚會或活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的話,30歲以後一定能夠憑此走嚮成功之路。
  類似的聚會等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舉辦。定期交流,定期通過電郵或短信將一周的重要信息或新聞告訴對方。這樣的話,聚會纔會長期存在。

    韩仪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南海出版公司
第1節:推薦序:值得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信賴的人脈管理入門必備書第2節:序言:理財與人際關係,從二十幾歲開始(1)
第3節:序言:理財與人際關係,從二十幾歲開始(2)第4節:關於本書
第5節:二十歲左右建立人脈網,三十歲左右藉此走嚮成功(1)第6節:二十歲左右建立人脈網,三十歲左右藉此走嚮成功(2)
第7節:人脈管理,從20歲開始(1)第8節:人脈管理,從20歲開始(2)
第9節:將對方永遠的變成自己"圈裏人"的7種人脈管理理念第10節:良好的人際交往從我做起(1)
第11節:良好的人際交往從我做起(2)第12節:良好的人際交往從我做起(3)
第13節:為了尋找更多話題,盡量多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第14節:盡量多地參加聚會,包括朋友或熟人介紹的聚會
第15節:人脈管理達人們的管理秘訣大公開(1)第16節:人脈管理達人們的管理秘訣大公開(2)
第17節:傾聽的藝術第18節:人脈管理的第一步是回饋
第19節:放低姿態,首先為他人着想(1)第20節:放低姿態,首先為他人着想(2)
第21節:放低姿態,首先為他人着想(3)第22節:給予6次,收受4次的"6對4規則"(1)
第23節:給予6次,收受4次的"6對4規則"(2)第24節:比起單純的接受來說,相互給予與接受纔是可取之道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