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   》 第13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4)      六小龄童 Liu Xiaolingtong

  国学大师季羡林这样评价他:玄奘的翻译对原文忠实,读起来又不别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所作《大唐西域记》一书久已蜚声士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印度史、中亚史,《大唐西域记》是不可缺少的、无法代替的瑰宝。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中印两国的交往日益发展。许多中国僧人排除万难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到印度求法,其中最著名的是法显(5世纪)、玄奘(7世纪)和义净(7世纪)。他们游历印度的记述,今天已经成为研究印度古代史和中世纪史的极为宝贵的文献。
  曾任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长的星云法师,对玄奘大师推崇备至,他说:“一个人在少年的时候,应该爱惜光阴,爱惜学习的机会。”隋朝末年,炀帝下诏度僧,年仅十三岁的玄奘,即前往应试,并立下宏愿,要“远诏如来大法,近光佛陀遗教”。玄奘因为少年励志而学,到了壮年时即成就非凡,是中国伟大的佛学家、译经家、外交家、地理学家。
  印度是比较不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家,记载历史的原始资料非常缺乏。后来发现中国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对于古代印度的地理、佛教圣地、风俗民情及语言等记载非常详细,循此宝典的线索,终于一一找回佛陀的圣迹,以及古代印度的面目。真令人难以意料,玄奘大师的丰功伟德,至今犹能润泽于整个印度。
  小说中的唐僧
  师徒四人坚持到西天取经,其实是坚持正义、真理的过程。而取经队伍中信念最坚定的无疑要属唐僧。从取经信念的坚定和对佛教虔诚不二上来讲,唐僧是正面的形象。他经历了那么多艰难险阻后仍然那样坚定,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在师徒四人里,猪八戒动摇过好几次,想散伙回高老庄,而唐僧面对一路上妖魔鬼怪对他的威逼和利诱,丝毫没有动摇取经的信念,可以说他是团队的精神领袖!
  取经路上唐僧和孙悟空有着一些微妙的矛盾。他对孙悟空的取经过程是这样理解的:被压五行山下,出来后皈依我佛,去西天取经是戴罪之身去取经,本身就是孙悟空修炼成正果的一个过程。他不是简单地把悟空理解成自己的徒弟,而是把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看成是悟空的一个修炼过程,所以认为悟空更应该以佛家的规定要求自己。“三打白骨精”时唐僧就训斥悟空“滥杀无辜,取经何用”。悟空很多次为民除害都被唐僧看成滥杀无辜,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他认为这是悟空在修炼过程中犯了戒律,所以悟空应该受到惩罚。
  小说中也赋予了唐僧负面的东西,懦弱无能又盲目慈悲。唐僧肉眼凡胎,不辨真假,却又昏庸地惩罚悟空。自己不行,又不听能人的,这给取经道路上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灾难。而对六根未净的猪八戒,唐僧却很放纵他。猪八戒几次在唐僧面前打小报告,告悟空的状,他都听信了。唐僧在《西游记》里总体来讲,是正面的形象,本质意义和历史上玄奘大师有相通之处,只不过经过在民间的流传和创作,为突出孙悟空这个主要角色,唐僧出现了负面的东西,使他在小说中和徒弟之间形成种种微妙的关系。
  《西游记》中的唐僧还具有愚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妖不分。白骨精一变少妇,二变老妇,三变老翁,唐僧三次都把白骨精当成好人,反而责怪悟空打死好人,将悟空贬回花果山。二是好歹不分。山贼挡住去路,悟空为民除害,却被唐僧指责成无故伤人性命,全无一点慈悲之心。三是固执己见。小雷音寺前,悟空看见妖气,唐僧仍执意进寺释佛,结果师徒四人皆被黄眉童子擒住。四是执迷不悟。红孩儿变成可怜的孩童,女妖变成良家女子,其骗人手法如出一辙,唐僧却一次又一次地上当受骗,没有吸取一点教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西游记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序Ⅰ和序Ⅱ第2节:前言(1)
第3节:前言(2)第4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1)
第5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2)第6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3)
第7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4)第8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5)
第9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6)第10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
第11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2)第12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3)
第13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4)第14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5)
第15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6)第16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7)
第17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8)第18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9)
第19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0)第20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1)
第21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2)第22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3)
第23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4)第24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