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遠去的國學大師及其時代:狂人劉文典   》 第13節:朋友鬍適之(10)      章玉政 Zhang Yuzheng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出於歷史原因,至今沒有發現任何關於劉文典研究《紅樓夢》的正式文稿。一切酸楚與無奈,衹能任憑時間去慢慢品味吧!
  "我的朋友鬍適之"
  "我的朋友鬍適之",在20世紀20、30年代,幾乎是社會名士們一種身份的標簽。
  無論在什麽場合,衹要有人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就一定會引來關註,甚或欽羨的目光。據說,當時一度"造假成風",一些人根本沒有見過鬍適,居然打着他的招牌到處招搖撞騙,不少還真的頗有斬獲。想一想也不奇怪,鬍適二十六歲就年紀輕輕地進入北大任文科教授,更憑藉"文學革命"的推動,很快成為中國學術界頂尖級的人物,與他有點關聯,總不是壞事。
  劉文典與鬍適同在《新青年》寫稿,同在北大文科任職,相互的來往逐漸緊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仍得益於鬍適對待朋友至誠謙和、信義和平。有數據統計,1916年一年之間,鬍適與朋友往來的書信,收入的有一二一○封,寄出的則一○四○封,可見其交友之廣、之誠。劉文典來往書信今存約六十封,其中四十四封是寫給鬍適的。
  劉文典曾經這樣評價鬍適對於他的教益,"你是弟所最敬愛的朋友,弟的學業上深受你的益處。近年薄有虛名,也全是出於你的'說項',拙作的出版,更是你極力幫忙、極力奬進的結果"。在北大待得不太如意的時候,劉文典一度想委托鬍適幫他尋個新的去處,甚至曾經想過直接跟在鬍適後面做"名學鈎沉",也就是"中國古籍中的邏輯學研究"。
  據著名鬍適研究專傢、美籍華人學者唐德剛在《鬍適雜憶》裏記載,劉文典曾這樣評價鬍適:"適之先生樣樣都好,就是不大懂文學!"唐德剛說,這種說法是他從前輩鄉人那裏聽說來的。從目前的材料分析,估計這完全是一種道聽途說,應該說,劉文典是從靈魂深處"敬愛"鬍適的。
  正因為這樣的淵源,劉文典每遇到一個生活上的重大麻煩、每做出一個學術上的重大决定,一般都會尋求鬍適的援助或者與之商議一番。而鬍適往往也會給予中肯的建議、熱心的幫忙,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充當劉文典的"經紀人",與出版商討價還價,就是最好的證明。
  劉文典完成《淮南鴻烈集解》之後,便着手開始校勘《論衡》。《論衡》一書為東漢王充所作,大約作成於漢章帝元和三年(86年),是一部對摻入了神秘主義和讖緯學說的儒術進行批判的著作。考慮此前並沒有人對這本具有較高哲學價值的古籍做過完整的校勘,劉文典因此很想"把這個重擔子挑起"。不過,他的心裏也沒有底,衹好寫信給鬍適,尋求幫助。
  鬍適素來看重王充的這部書,非常支持劉文典的這個决定。可當劉文典做完了整部《論衡》的校勘工作之後,商務印書館卻回應遲疑,似乎對這本書的市場不太樂觀。這讓劉文典很是忐忑不安,衹得再度請"老大哥"鬍適出馬,幫其聯繫出版事務。沒多久,商務印書館高層高夢旦就寫信來稱,出版的事將全權委托鬍適與劉文典細談。
  劉文典後來做《莊子》、《說苑》、《大唐西域記》等的校勘與整理,都認真徵求過鬍適的意見。凡是鬍適支持的,他都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凡是鬍適不太贊成甚或反對的,劉文典也就沒再堅持。而為了支持劉文典的工作,異常繁忙的鬍適還曾四處奔走,最終尋訪到一部珍貴的《文選箋證》送給了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1)第2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2)第3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3)
第4節:朋友鬍適之(1)第5節:朋友鬍適之(2)第6節:朋友鬍適之(3)
第7節:朋友鬍適之(4)第8節:朋友鬍適之(5)第9節:朋友鬍適之(6)
第10節:朋友鬍適之(7)第11節:朋友鬍適之(8)第12節:朋友鬍適之(9)
第13節:朋友鬍適之(10)第14節:朋友鬍適之(11)第15節:朋友鬍適之(12)
第16節:朋友鬍適之(13)第17節:朋友鬍適之(14)第18節:朋友鬍適之(15)
第19節:痛斥蔣介石(1)第20節:痛斥蔣介石(2)第21節:痛斥蔣介石(3)
第22節:痛斥蔣介石(4)第23節:痛斥蔣介石(5)第24節:痛斥蔣介石(6)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